從晁蓋到宋江,梁山「路線、人事、財務」有哪些劇變?

梁山從王倫晁蓋再到宋江實現了兩次很大的跨越,在王倫時期,梁山不過是嘯聚山林的土匪。到了晁蓋時期,因為打着奔放自由的綠林好漢的旗幟,劫富濟貧,快意恩仇,吸引了一大批江湖好漢前來投奔,梁山實力迅速增強,成為遠近聞名的一股勢力,但是也屬於流寇類型,掀不起太大的浪來。

梁山真正的崛起是在宋江時期,從官場走出來的宋江,顯然格局要高於前兩位,他通過權謀和制度化,將梁山從嘯聚一方的好漢,打造成為一支強大的起義軍,具備和朝廷抗衡的實力。

水泊梁山

宋江和晁蓋出身不同,宋江其實打心裏是不願落草為寇的,但是最後沒有辦法,官逼民反,走投無路之下,被梁山好漢所救,不得已成為了草寇。而晁蓋則是主動去劫了生辰綱,帶領眾兄弟上梁山當了草寇。主動和被動之間,可以見到兩人從本質上的不同。這點和隋末瓦崗寨起義中翟讓李密的關係比較類似,翟讓就是個綠林好漢,他帶領的起義軍也就在周邊地區有點影響力;而李密則是飽讀經史子集,而且在政府高層混跡過,有很高的眼界,所以在李密的領導下,瓦崗寨有爭雄天下的實力,若非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的夾擊,李密或許能攻下洛陽,與問鼎關中李淵分庭抗禮。作者在創造《水滸傳》的時候,多少還是借鑒了隋唐演義這段故事的。

宋江或許沒有李密之才,也沒有李密的韜略,但是憑藉多年混跡官場,也算是吃過見過,手段上還是很有獨到之處,一舉改變了梁山小打小鬧的現狀。宋江主要在路線、人事和財政上對梁山進行了所謂的改造,接下來,我們就了解下,宋江對梁山的改變。

路線變革

1、革命路線上:政治路線的改變

要想成事,革命路線是很重要的。譬如說元末朱元璋能從紅巾軍中一個小角色,最後擊敗梟雄陳友諒張士誠,然後擊垮蒙元政府,就在於朱元璋革命路線的成功,先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猥瑣發育不浪。在時機成熟之後,先南後北,先解決威脅最大的陳友諒,然後解決張士誠和明玉珍,平定南方,最後北伐中原,一舉奠定了天下。再比如明末李自成能在眾多農民起義軍中脫穎而出,就在於他的那句「闖王來了不納糧」,因為這個政策,李自成無論多少次被打垮,無論多少次全軍覆沒,只要他還活着,就會瞬間號召起百萬雄兵,明朝政府無論用多麼厲害的角色,也打不垮李自成,強如孫傳庭也落得個潼關戰敗,以死殉國的下場。

真實的宋江起義在宋代數百次農民起義中影響力根本就排不上號,或許作者為了擴大作品的影響力,故意誇大了梁山起義的設定。而書中梁山最後能成為威脅北宋統治的大事件,宋江對梁山起義革命路線的修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將梁山大堂的匾額換了一個名字。從晁蓋時代的「聚義廳」到宋江時代的「忠義堂」,不只是名字的改變,更是發展目標的轉變,從前是散兵游勇,各具特色且性格鮮明的英雄想怎麼干就怎麼干,聚義更多的是綠林性質,和一般山頭的土匪區別不大,就只是一幫兄弟因為意氣相投聚在一起,相互結拜,同生共死。而改成「忠義」就不一樣了,這裡就可以看出宋江在骨子裡還是對北宋朝廷懷有忠臣孝子之心,宋江根本看不上綠林這套理論,他更嚮往的是聖人約束下那一套規則。

宋江替天行道

然後是,將梁山的口號改成了「替天行道」,相比於之前打家劫舍,打到哪算哪,替天行道明顯高出了很多,從此之後,梁山幾乎不再打劫普通人家,而是轉變了思路,開始了劫富,也就是替天行使道義,打擊那些為富不仁的土豪劣紳。這一下就讓梁山的打劫生意看起來正當了許多。

宋江改變了革命路線,同時也是向朝廷傳遞了信號,意思就是我並非是要造反,而是心懷忠義,幫助朝廷解決一下那些為富不仁之輩而已,同時也釋放了一個信號就是,我是可以接受招安的。以前是敢反天王老子,不把宋朝放在眼裡;宋江改革路線之後,就是只反奸臣和劣紳,不反朝廷和皇上。

梁山決策層

2、人事上:開始政權化

相比於創始人晁蓋,宋江是一個更講權謀之人,所以宋江手下的心腹,更多的是以文韜之才為主,所謂的打手,就是李逵這樣的莽夫,還有就是武松花榮這種生性純良之人。即使是被宋江重用的武將,也是文武雙全的,譬如盧俊義關勝等人,也就是說宋江喜歡用謀掌控下屬,而不是單純的以武力壓迫人屈服。類似於梁山的元老人物如劉唐阮氏三雄這樣的,在宋江掌權之後,受重用程度下降了無數倍。

宋江設立天罡地煞,對應天上的星辰,創立108位好漢的位次,進行了權力大洗牌,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打造自己的管理體系,在宋江的設定下,梁山的決策層,也就是中央職能部門是這樣安排的,自己為主席,盧俊義為副主席,吳用為總參謀長,公孫勝為副總參謀長,李立為後勤部長,柴進為財務部長的最高決策委員會。

梁山座次

但是宋江用盧俊義是因為他的能力和名氣,卻也防着他,比如盧俊義掌管全軍訓練,但是兵符卻在宋江心腹花榮手中。重用公孫勝是因為他確實有些神棍,能在絕境中找到出路,但是梁山的實際參謀確實在心腹吳用手中。李立就是個和稀泥的,柴進則是宋江的支持者,而且身份與宋氏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重用柴進就可以表現出與朝廷的曖昧之情。從這些就可以看出,在這個梁山的決策層中,宋江支持者壓制住了不穩定因素,宋江完全可以在當中說了算。

而對於梁山第二層級的人物安排,第二層級自然就是統軍將領,這點和西魏當年的立國有點像,西魏是柱國,然後大將軍,然後下面是將軍。而梁山則更加緊湊,最頂上的武將自然是馬軍五虎將,然後是梁山八驃騎,再然後是步軍十統領。五虎將算是個頂個的好漢,而八驃騎與十統領就有些良莠不齊了,比如史進穆弘名列八驃騎就有些名不副實,而十統領,除了魯智深、武松夠格,李逵勉強夠格之外,其餘基本戰鬥力都不行。所以第二層級,最具代表意義的自然就是梁山馬軍五虎將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五虎將的人選。

梁山第二階層

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霹靂火秦明、雙槍將董平雙鞭呼延灼。這些人不光是武功蓋世,而且擁有着同樣的身份,他們和宋江一樣,都曾在朝廷衙門任職,這裏面除了林沖之外,基本都是後來因為各種原因,稀里糊塗加入梁山的,簡單點說,就是基本被梁山用計擒拿,不得已「深受感動」加入了梁山陣營的。這些人和底下那些真正的流寇有着本質的區別,他們不光業務能力強,更是懷有一顆歸順朝廷的心,當然了,林沖除外,林沖可能沒有想回歸朝廷,只是不拒絕這條路線,而即使這樣,也影響不了五虎將和宋江一條心。

有了決策層和五虎將,梁山也基本實現了政權化改造,這些人組成的一個整體,而這個整體的大腦們是傾向於接受招安的,下面的手腳自然也只能不得已,走上了招安這條路,這些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正因為此,梁山已經做好了被招安的各種準備。

宋江和晁蓋

3、財務上:改善梁山的後勤財務體系

完成了前面路線和人事改造後,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改造梁山的財務體系,畢竟金錢和糧食才是穩定梁山的根基。

我們看《水滸傳》,其實不難發現,自從宋江坐上頭把交椅之後,梁山好漢似乎都變窮了。因為在晁蓋時代,梁山好漢性質不一樣,畢竟他就是靠劫生辰綱起事的,兄弟們自然過的日子那叫一個瀟洒,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論秤分金銀。所以在晁蓋時代,白勝可以去豪賭,燕順可以花大錢去討一位青樓頭牌的歡心。

但是宋江作為一個知道上層建築的人,明白打造梁山金庫和財務體系的重要性,而好漢們從此就只能拿點固定工資,而梁山金庫卻越攢越多,這也就是宋江在後來可以花大把銀子去討好高俅宿太尉還有名妓李師師的重要原因。

梁山起義

宋江上任後的第一桶金就是三打祝家莊,將祝家、扈家、李家的錢財洗劫之後,梁山小金庫賺得盆滿缽滿,自此之後,基本沒有再為錢糧發過愁。再然後,打下大名城,收下了盧俊義的家財,又攻下曾頭寺,幾番洗劫之後,梁山不說別的,至少已經積攢的錢財,具備了與朝廷長期對抗的實力。這也是宋江之後,可以和朝廷拉鋸,深入談判都收編的重要資本。

也就是說,宋江建立健全了梁山的財務體系,不再是開單吃半年,沒錢再去搶的日子了,梁山有了儲備,有了財務流通,整個體系健全了起來。這應該是在實際意義上,宋江對梁山作出的最重要的一項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