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44年,因交州刺史蕭洛對百姓暴虐,導致民心喪失。當地豪族李賁趁機聯合其他幾州豪傑起兵造反,趕走交州刺史蕭譜。梁武帝命新州刺史盧子雄、高州刺史孫冏火速出兵鎮壓。但後來朝廷懷疑盧、孫與李噴賁私通叛國,在廣州將這兩人賜死。這事激起了盧子雄部下將士的不滿,周文育、杜僧明等聚眾嘩變,圍攻廣州。廣州刺史蕭映急忙召陳霸先平亂。陳霸先率3000精兵趕到廣州,經過幾次激戰,大敗叛軍,迅速平定的叛亂。梁武帝蕭衍聽到叛亂已平的消息十分高興,立即下詔封陳霸先為直閣將軍,還派畫師前往廣州,畫下陳霸先像,以示表彰。
公元545年,李賁仿梁朝制度,設置百官,自稱越帝,反叛梁朝。朝廷封陳霸先為交州司馬、領武平太守,命他與交州刺史楊日票共同征伐叛逆。陳霸先接到朝廷旨意立即招兵買馬,整修兵器。次年六月,陳霸先率領討伐大軍到達交州,李賁率3萬人馬在蘇歷江口抗擊。對陣李賁時,陳霸先身先士卒,率領大軍衝鋒陷陣,取得大勝。李責兵敗後逃到嘉寧縣屈獠地區,屈獠到處都是崇山峻岭,環境惡劣,陳霸先只好駐守在周圍。後來經過三年苦戰,他終於除掉了以李貴為首的地方分裂勢力,收復了交、愛、德、利、明等數州。這次平叛使陳霸先聲名鵲起,但由於當時的社會極其講究家世出身,功勛卓著的陳霸先仍被梁武帝任命為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只加了一個督七郡諸軍事的軍職。
不過,機會總是有的。陳霸先率兵回到高要不久,梁朝就爆發了侯景之亂。
侯景,原是東魏丞相高歡手下的一員大將,深得高歡器重,被封為河南道大行台、都督十三州諸軍事。高歡死後,侯景不服高歡的兒子高澄的統治,舉兵反叛。
公元547年二月投靠梁朝,梁武帝派侄子蕭淵明領兵5萬北伐東魏,接應侯景。但是,蕭淵明與侯景都被打敗,淵明被俘,侯景逃到了壽陽。不久,侯景又舉兵反梁,包圍台城。由於梁國各路援軍互相鈎心鬥角,大都觀望不戰。致使侯景終於攻破宮城,軟禁梁武帝,立太子蕭綱為傀儡皇帝
陳霸先率軍到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門下,取得了北伐的合法權。在戰勝各種地方割據勢力後,陳霸先大軍再次發兵南康,沿贛江北下。
公元552年,陳霸先南路征討大軍從豫章出發,與西路都督王僧辯會師。三月,在建康與侯景展開了大決戰,終於徹底摧毀了侯景勢力。不久,蕭繹在各路將士的勸進下在江陵稱帝,陳霸先因平亂有功進位司空,鎮守京口。
戰功卓群
公元554年九月,西魏發兵突襲江陵,王僧辯未及時救援,梁元帝蕭繹被殺。陳霸先便與王僧辯商議,迎立梁元帝第九子蕭方智為帝。但是,北齊高洋想趁梁國破敗之時前來瓜分,於是又送蕭淵明回建康當皇帝,想以此使梁朝成為齊的附庸。開始王僧辯不同意,不過後來迫於北齊出兵施壓,他也就顧不上陳霸先的勸阻,公元555年五月迎立蕭淵明為帝,改立蕭方智為皇太子。
陳霸先由此與王僧辯產生了矛盾。九月,陳霸先在京口起兵,突襲建康,殺死王僧辯。蕭淵明見狀,知道自己的皇帝位是保不住了,於是主動遜位。十月,陳霸先扶持蕭方智複位,改元紹秦。蕭方智複位後,任命陳霸先為大都督,總攝梁朝軍國大事。
王僧辯死後,他的余部先後起兵反陳霸先。吳興刺史杜龕與義興太守韋載以及王僧辯的弟弟、吳郡太守王僧智等都據城抗擊陳霸先。陳霸先派部將周文育進攻義興,出師不利,吃了敗仗。韋載乘勝在城外據水立柵,與周文育對峙。陳霸先於是親自東征,兩天之內就把韋載在城外設的水柵拔去。然後,陳霸先派韋載的族弟勸降了韋載。
就在陳霸先離開建康不久,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約突然投降北齊。在北齊的支持下,徐嗣微、任約就率5000兵偷襲建康,佔據石頭城,與留守台城的侯安都形成相持局面。十一月,北齊派5000兵渡江佔據姑孰,支援徐嗣徽、任約。不久,北齊又派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領兵萬人從胡墅渡江,向石頭城送三萬石米,千多匹馬。
面對北齊咄咄逼人的氣勢,陳霸先採納了韋載的建議,先派周鐵虎夜襲胡墅,燒毀北齊船隻千餘艘,斷絕敵人糧道然後派人在大航修繕侯景故壘,派兵據守,保障與東部聯繫的運輸線。齊軍也在倉門、水南設柵欄據守。過了幾天,陳霸先親自率領精騎,大敗徐嗣徽。徐留下柳達摩守石頭城,與任約去採石迎接北齊援軍。
十二月,侯安都率水軍攻破徐嗣徽柵欄,俘獲數百人。陳霸先又在治城架起浮橋,渡河攻北齊倉門、水南兩柵,大敗齊軍。
徐、任二人引北齊水陸兵馬一萬餘人想進駐石頭城,被陳霸先派兵所阻,只得駐於江寧浦口。不久,陳霸先派侯安都率水軍對徐、任駐軍進行了猛烈攻擊,迫使徐、任敗逃。這樣,石頭城只留柳達摩一人孤守。陳霸先召集水陸各軍,四面圍住石頭城。最終因城內無水,柳達摩只得派人向陳霸先求和,但是要求陳霸先送其兒子作為人質。建康朝臣急欲講和,陳霸先無奈只得同意。
打退北齊的大規模進犯之後,陳霸先相繼討滅了東揚州刺史張彪、江寧令陳忠嗣、黃門侍郎曹郎和嶺南的蕭勃等反叛勢力。
公元556年三月,北齊不顧講和之信,派大都督蕭軌與徐、任合兵10萬,進軍梁山。陳霸先早有防備,侯安都、周鐵虎都在此駐軍,因此齊軍遭到慘敗,退往蕪湖。陳霸先又調定州刺史沈泰前往梁山協助侯安都守御。不久,陳霸先親自到梁山巡視。安都侯趁着北齊不敢進逼的機會,率精騎襲擊了齊行台司司馬恭,大獲全勝,得數萬俘虜。齊軍心怯,於是就致書梁朝,稱只要交還蕭淵明就退兵。陳霸先答應了,但是沒過幾天,蕭淵明就「疽發背」死了。得知這一消息後,蕭軌感到被侮辱了,第二天就發兵走旱路,直逼建康。陳霸先立即召還梁山各軍,在建康做好防禦準備。由此,空前激烈的建康保衛戰打響了。
建康保衛戰
一開始,陳霸先趁齊軍主力未到,還沒有立足腳跟,率兵給先到的齊兵沉重打擊。但是隨着齊軍主力陸續到達,陳霸先在兵力上處於劣勢。於是,他暫避齊軍鋒芒,且戰且退,不斷用游騎騷擾齊軍的補給線。過了不久,陳霸先就發現自己到了退無可退的境地,南、北、東三面都出現了敵軍,建康被包圍了,形勢十分危急。但天無絕人之路,此時江南的梅雨季節來臨,連日大雨不斷,城外的齊軍一來沒有熟的東西可吃,再者要時刻提防陳霸先偷襲,士兵得不到休息,整日站在水中,腳趾都泡爛了,精神上更是疲憊不堪。而城內陳霸先軍隊在高處,又經常調換,得到了很好的休整。
陳霸先抓住這個時機,親自率軍一鼓作氣對齊軍發動進攻,最終大敗齊軍,並俘獲齊軍主帥蕭軌。建康保衛戰的勝利使陳霸先威名遠揚。敬帝蕭方智封陳霸先為中書監、司徒、揚州刺史,晉爵為長城公。
公元556年九月,蕭方智又進陳霸先為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將軍、揚州牧、義興公。自此之後,陳霸先集朝廷軍政大權於一身,蕭方智完全成了傀儡皇帝。第二年九月,陳霸先又進位相國,封陳公,備九錫之禮,儼然如皇帝一般。十月,陳霸先再進爵為王。在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後,陳霸先廢敬帝蕭方智,代梁稱帝,建立陳朝,定都建康,年號為永定。
公元559年六月,由於長期不斷地征戰,陳霸先精疲力盡患上重病,不到半月便去世,時年57 歲。陳霸先死後葬於萬安陵,謚號「武帝」,廟號「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