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松年晚年
前言
1953年的春天,陳松年遇到了改變他人生的貴人,他一直記得,在自己家裡舉步維艱的時刻,毛澤東下令每個月給他家補助30元的生活費,第一次領到這筆錢的時候,他百感交集,面對着辦公室懸掛着的毛澤東像,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陳獨秀這個人是有過功勞的
1953年的春天,毛澤東乘坐海軍「長江」艦從漢口出發,開始了對長江中下游省市視察,2月20日晚上九點多的時候,軍艦終於停靠在安慶江心碼頭,然後隨行人員立刻登岸,並找到中央安慶地委書記傅大章,同他說:「有位中央首長要見你。」
聽到這個消息,傅大章忙不迭地問:「首長是誰?」知道是誰,他也好做準備,可是,前來傳話的人顯然不想透露過多的消息,只是說:「你上軍艦就知道了。」
傅大章沒有多做耽擱,趕緊隨着來人登上了軍艦甲板,一步步地走進了艙室,等到踏入艙室的時候,他的眼睛頓時亮了:「啊,毛主席!」來的路上,他想過好多種答案,唯獨沒有猜測到毛主席的身上。
圖|傅大章青年
毛澤東上前和他握手,傅大章見此,伸出雙手和他緊緊地握着,激動地熱淚盈眶,他見到毛主席了。
毛澤東立刻招呼他坐下,然後遞給他一支煙,很顯然,這是要談事的架勢。
毛澤東直接開門見山,詢問:「安慶是陳獨秀的故鄉,他家裡現在還有些什麼人?」傅大章直接回答:「他還有個三兒子叫陳松年,現在安慶窯廠工作,每月拿到20來元的生活費。他家庭人口多,生活有些困難。」
毛澤東聽了,沉默半晌,竟然是這樣嗎?隨後,他認真地說:「陳獨秀這個人是有過功勞的。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我們是他們那一代的學生。陳獨秀後人生活困難,可以照顧嘛。」
這個話題又牽起了兩個人聊天,圍繞着建黨初期的紅色革命活動,毛澤東興緻勃勃與傅大章談到夜間11點多鐘。
圖|領袖毛澤東
第二天上午,毛澤東離開了安慶,他繼續朝着既定的方向出發,他乘「長江」艦離開,乘風破浪向南京方向航行。
雖然毛澤東離開了,可是傅大章卻得完全傷心,他知道,這是毛澤東交給他的重託,於是,他立刻就進行了研究決定:由市委統戰部每月補助陳松年家30元生活費。
陳松年對於這個決定完全是感激不盡,他第一次領到補助金時,百感交集,激動的不得了,面對辦公室懸掛的毛主席像,深深地三鞠躬。他說:「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主要是政治上給了我們家的榮譽和地位。」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還說:「這些錢,也着實幫助我們家解決了很大困難,4個兒女有3個上了大學,真虧得這筆錢的接濟。我沒有為國家做什麼貢獻,受之有愧啊。」
父親一生5次被捕坐牢
那麼,陳松年又是為何過上這般困苦的日子呢?
圖|陳松年(左二)
陳松年出生的時候,正是兵荒馬亂的年代,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陳獨秀一直在外為了革命奔走,並且多次遭到了當局的通緝,被迫離開了安慶,四處漂泊,因為各種原因,他們之間的聯繫也中斷了。
陳松年三歲的時候,當局抓不到陳獨秀,然後將目光放在了他的家人身上,當時任職安慶統領馬連甲帶兵查抄陳家,聲言要抓陳獨秀的兒子以斬草除根。
陳延年和陳喬年聽到這個風聲之後,二話不說,趕緊帶着弟弟翻牆逃走,那個時候陳松年的年紀小,翻牆的時候,一不留神就跌落到了鄰居家的澡盆裏面。
平時陳家和鄰居的關係不錯,所以鄰居沒有舉報他們,而是給陳松年洗開澡,這才巧妙地躲過了這一場劫難。
提到自己的父親,陳松年難免會想到父親一生五次被捕坐牢的經歷:第一次是1913年8月,陳獨秀因參加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遭通緝逃到蕪湖避難,被當地駐軍龔振鵬部逮捕,後經知名人士劉叔雅等人營救釋放。
圖|陳獨秀青年
第二次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的6月,時任《新青年》雜誌主編的陳獨秀,在北京前門外的「新世界」遊藝場樓頂,拋撒親自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傳單時,被反動當局逮捕。迫於強大的輿論壓力,他被拘押3個多月就釋放了。
第三次是1921年9月,陳獨秀被選為中共第一任總書記後,赴上海主持黨中央的日常工作,住在法租界地段,不久即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拘捕。經過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中國共產黨方面的多方營救,他坐了20多天牢就重獲自由。在被釋放不到10個月時,他又遭到法租界巡捕房逮捕,判決陳獨秀罰400元大洋、銷毀違禁書籍、允許由人保出。這次由於黨組織大規模的營救活動,使他在被關押9天後又一次走出了監獄。
「八七會議」之後,陳獨秀已經不再擔任黨內領導職務,可是,這個時候,國民黨反動派仍舊不願意放過他,為此,更是下了血本,懸賞3萬大洋緝拿他。
1932年10月15日,隱姓埋名的陳獨秀竟然患胃潰瘍、盲腸炎等病,這時候他有點力不從心,在上海病榻上被當局逮捕。
圖|《覺醒時代》劇照
國民黨《中央日報》對此可是頗為得以,還大肆吹噓捕到了「久緝未獲之共產黨領袖」,關押進南京老虎橋江蘇第一監獄。
後來陳松年有機會去探監時,看到父親一身破衣、鬍子拉碴的樣子,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陳獨秀見不得兒子哭哭啼啼的模樣,便硬氣地對兒子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流淚是一種沒有出息的表現,男子漢要經得起挫折啊!」這是陳獨秀第5次坐牢,可是父子相見幾乎都認不出對方來。
在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之前,陳獨秀還是廣東省教務委員會的委員長,可是等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他居然毅然辭職、選擇奔赴上海,開始主持中共中央的革命工作。
可以說,陳獨秀做出過不小的貢獻:
從制定反革命綱領、到開展大革命運動,再到國共合作、工人武裝起義。
圖|陳獨秀罕見照
可惜,世界上從來都是十全九美,就在國民大革命失敗前夕,陳獨秀因為與共產國際不和而被迫離開了共產黨。
在這之後他對於革命形勢的估計過於悲觀、形成了反對武裝起義的思想,所以最終與中國共產黨漸行漸遠。
一直到後期,由於他的思想與主張已經完全脫離了中國實際國情,因此最終他成為了一名無黨派人士。
對於陳獨秀的問題,毛澤東更是給予過直接的評價,高度肯定了他曾做過的貢獻。
『一家三委員』的美談
黨內一直以來都有『一家三委員』的美談,而這指的就是陳家斧子三人:陳獨秀、陳延年和陳喬年。
在同一次黨代會上,陳獨秀被選為總書記、陳延年和陳喬年分別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䃼委員和中央委員,這在中共黨史上可謂是絕無僅有的。
圖|陳延年與陳喬年
之前《覺醒時代》這部電視劇,讓我們了解到陳延年和陳喬年兄弟。
哥哥陳延年陸續考上了上海法語學校和復旦大學攻讀法科,然後又在1919年奔赴法國勤工儉學,可以說,如果他選擇平淡的生活,憑藉著他這麼鮮亮的履歷,完全可以在很好的地方高就,可他沒有這麼做,在他的心裏,國家大義永遠都是高於一切的。
最開始的時候,陳延年所履行的是無政府主義,之後,他憑着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受到父親的影響,最後還是走上了共產主義革命的道路。
他先是與周總理,趙世炎等同志創立了中國少年共產黨、擔任宣傳部長,之後又回國成為了中共中央承認的共產黨正式黨員。
中共四大後,陳延年就成為了中共廣東區委書記。
1926年3月, 蔣介石一手推動了「中山艦事件」的發生,開始大規模襲擊了共產黨人,面對這樣的情況,陳延年、周總理以及毛主席都是主張武裝對抗的,可是陳獨秀,張國濤等人卻極力阻止,因此,雙方逐步出現分歧。
圖|陳延年青年
對於父親三次向右派拖鞋,甚至直接導致了國民大革命失敗,陳延年也絲毫不顧及對方是自己的父親,而是直截了當地指出了他的錯誤。
陳延年是一個很有擔當的人,在白色恐怖之下,他不顧生命危險和反革命勢力進行了鬥爭,還不斷聚攏當初被打散的同志。
令人遺憾的是,在這個過程之中,陳延年不幸被捕了,而且,陳延年的名號是非常響亮的,不論是陳獨秀兒子這個頭銜,還是我黨早期的革命先鋒,都使得國民黨對他放不下戒心,而且他們堅信陳延年肯定知道很多消息。
為此,敵人對他施行了酷刑,目的就是從他的身上得出更多的上海黨組織的消息,可是,面對這樣的情形,陳延年並沒有屈服,國民黨見從他的口中撬不出消息,直接下令將他處死了。
圖|《覺醒年代》陳延年劇照
不論過去多少年,大家還能想起陳延年鏗鏘有力的那句話:「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只有站着死,決不跪下!」
和哥哥一樣,弟弟陳喬年也擁有相仿的革命經歷,一路求學,並參與了中國少年共產黨的創立,不同的是,他之後選擇了進入蘇聯繼續深造,回國之後,他更是到北京任職。
可是,即便如此,也沒辦法讓人忽略他身上的閃光點。
1926年,以陳喬年為首的北方區委,帶領上萬名群眾聲討八國罪行、向北洋軍閥段祺瑞遊行示威,
面對這樣聲勢浩大的聲討,敵人哪裡能夠放過他,於是直接上手了,可是,即便是被敵人一刀刺胸、身受重傷,陳喬年依然堅持完成了群眾撤離工作。
大革命失敗以後,陳喬年和哥哥一樣站在了父親的對立面上。
圖|陳延年陳喬年劇照
1928年2月16日,國民黨反動派破壞了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包括陳喬年在內的大量同志不幸被捕入獄,同樣的,陳喬年也在監獄之中經受到了百般折磨,可是,同樣的,他也沒有將我黨的秘密泄露出去半分。
多年後,陳喬年的話還縈繞在大家的耳邊:「就將那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交由我們的子孫後代去享受吧!」
陳延年和陳喬年兄弟用鮮血鋪陳出一條路,幸而不負所托。
一人之力扛起整個家
和兩個哥哥相比,或許陳松年沒有那麼的亮眼,可是,他最後還是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整個家。
陳松年17歲那年,大哥延年在上海被害,噩耗傳來,對他們這個家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圖|陳喬年劇照
祖母和母親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都哭得暈了過去。這時,哥哥延年的後事,還是松年和姐姐玉瑩去處理的。當他們二人來到上海後,國民黨當局不但不讓他們收屍,連看都不讓看他哥一眼。
最後,他們二人,只好在哥哥就義的地方燒了幾炷香和一點紙,痛哭了一場。他們也不過是尋常人,只能做到這一步。
大哥去世之後,陳松年在家也恍恍惚惚,每天都在祈禱二哥能夠平平安安的,他知道二哥做的事一樣的危險,也自知沒有辦法阻止他,只能每日默默祈求。
可是,天公不作美。第二年,二哥喬年也在上海被迫害,他的後事又是松年和姐姐玉瑩去處理的。那時,國民政府仍然是不讓收屍。
然而,當他們二人看到倒在血泊中的喬年那種慘烈,心中的痛苦已經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他們沒有辦法接受那麼一個活生生的人離他們而去,更何況還是以這麼慘烈的方式。
圖|《覺醒年代》劇照
姐姐玉瑩受了嚴重刺激,精神失常,一病不起,不久之後也隨二哥而去了。陳松年的姐姐死時才28歲,還有大好年華,卻永遠地停在了28歲。
陳松年28歲那年,日本侵略者即將佔領安慶之時,他弄來了幾艘小船,將家裡的財產全部都搬到了鄉下,藏在了陳家祠堂裏面,做完這一切後,他準備去找自己的父親陳獨秀。
哪知,最後祠堂裏面的財物竟然被日本人洗劫一空,只留下幾樣孤零零的傢具還在訴說著這裡曾經擺放過東西。
容不得他們傷春悲秋,陳松年夫婦趕緊帶着祖母和剛滿一歲的大女兒從安慶乘船來到了武漢,隨後他們又見到了剛獲釋的父親陳獨秀和繼母,一路沿江而上,他們最後抵達了重慶江津。
他們一家人抵達江津之後,日子也並不好過,生活一度拮据,他們全家就靠他們夫婦在江津對岸的德感壩九中教書的微薄薪金維持的生活。
可是,陳松年沒有喊苦喊累,而是儘力侍奉祖母,陪伴父親度晚年。
在江津,陳松年的祖母謝氏去世了,很快,他的父親陳獨秀1942年又在江津去世。
由於戰亂的因素,陳松年只好把兩位老人,暫時安葬在那裡,一直到1947年,陳松年才敢到處求人,並托福建一位心地善良的木材商將祖母和父親的靈柩用木排裝上,沿江而下運回安慶。
不過,在搬運父靈柩時,松年又怕國民黨見到「陳獨秀」三字後搗亂,苦思冥想許久,最後決定在父親棺木上寫上了父親科舉時使用的名字「陳乾生」,才將其安葬在集賢關附近的深林中。
解放之前,陳松年已經吃夠了苦頭,解放之後,他又因為各種原因,還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對於工作,陳松年幾乎已經成為了能人,他當過會計、教過書,還在窯廠當過工人、技師。
圖|陳獨秀之墓
面對家裡的困境,他的妻子竇珩光同他生育了一男三女,可是,儘管他們夫妻兩已經足夠的努力,生活依舊沒有多少起色。
大女兒陳長瑋和二女兒陳長玙讀完高中後,也非常的體諒父母,知道他們的辛勞,兩人商量之後便提出不上大學,出來做工,然後努力改善家裡的條件。
面對兩個女兒的決定,陳松年夫婦第一反應就是拒絕,他們堅決要求自己的孩子們上大學,從而保住陳家世代書香門第的家風。
妻子對着兩個女兒認真地說:「我就是勒緊褲帶,不吃不穿也要供你們上大學。」
她說到做到,為了自己的兒女們上大學,她自己曾走出家門去窯場抬土,修鐵路,糊火柴盒,同時還挑起家務重擔。
可是,竇氏的去世還是給家裡帶來了不小的打擊,陳家生活也更加的困難。
圖|陳松年妻子竇珩光與子女合影,陳長瑋(左上)、長玙(右上)、長 琦(左下)和長璞(右下)
所以說,毛澤東的出現給他們家解了燃眉之急,不但給予了他生活補貼,陳松年還被安排在了窯場工作,一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陳松年被選為安慶市政協常委,安慶市文史館館員,安徽省文史館館員。
陳松年一直留着一個相框,相框裏面鑲嵌着「革命犧牲軍人家庭光榮紀念證」,乃是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元月頒發的,上面寫着:「查陳延年、陳喬年兩同志在革命鬥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不朽,其家庭當受社會之尊崇……」落款處系印刷手寫體「毛澤東」,並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大印章。
陳延年和陳喬年將會被永遠的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