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氣橫溢卻英年早逝,連毛主席都替他惋惜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評價過我國歷史中諸多名人,據說「批評」的多,褒揚的少,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西楚霸王等,都指出了他們的不足,然而,他也曾為一位古人惋息,稱他是「英俊天才」,可惜死得太早了。

圖片源自網絡

毛主席口中所稱道的才子便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

圖片源自網絡

據《舊唐書》記載,王勃六歲就能寫文章,揮筆立就,文筆流暢,被世人贊為"神童"。

王勃27歲時,遠道去交趾郡看望老父親,來到洪州(今江西南昌)的時候,正逢九月九日重陽節。當時,南昌府都督閻伯嶼(時人稱「閻公」)主持重修的滕王閣落成,為示慶賀,閻公在閣內大擺慶功宴,邀集當地的文人雅士和社會名流飲酒賦詩,一則歡度重陽,二則為滕王閣作序,好謳歌自己的名聲。

圖片源自網絡

而慕名滕王閣已久的王勃,也機緣巧合地登上滕王閣,參與了這場宴會。

「肥水不流外人田」。閻公顯然是自私的,為了讓自己的女婿在賓客面前顯露才華,閻公早就囑咐女婿備好一篇序文,到時拿出來,好使人覺得是即席之作。宴會開始,閻伯嶼謙恭地拿着紙筆,一個一個地請客人寫序文,而客人都謝辭了,看來大傢伙還是挺識時務。輪到最後王勃時,閻公仍然把紙筆送了過去,而不懂「人情世故」的王勃毫不客氣地接過了紙筆。

圖片源自網絡

當下屬進內室,呈上王勃所寫"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內容時,閻公不屑地說,這是老生常談的話罷了;不消一會,下屬二次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時,閻公默不作聲;當下屬再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伯嶼突然站了起來,驚嘆道:"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傳世了。"閻公的心情非常高興,一旁的賓客也無不稱讚。

圖片源自網絡

之後,王勃寫下的內容陸陸續續地呈報上來,在場的人們無不交頭稱讚。閻公深為欽佩,認為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寫的高明多了,便不再讓女婿出面作序了。

這一回,又讓王勃火了一把,可惜天妒英才,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