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五日,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就在這裡勝利召開了我們黨揭露和批評黨中央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以及長征初期在軍事領導上的錯誤,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
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被確立了,他把黨的路線轉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軌道上來,就是始於這次會議。
遵義會議之後的四渡赤水戰役,充分顯示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巨大威力,直接反映了遵義會議的偉大成果。
我一方面軍攻下遵義之後,蔣介石糾集了湘、川、桂、黔各軍ftr}部隊以及嫡系薛岳兵團共一百五十多個團的兵力從四面八方向遵義急進,妄圖圍殲我方面軍於烏江西北的狹牢地區。
中央軍委及毛譯東同志為了打破敵人企圖從四面八方圍攻我一方面軍這個嚴重局面,一方面決定乘敵人尚未形成合圍之前,指揮紅軍由遵義地區向川南前進,北渡長江。一方面要求在川陝邊境的紅四方面軍「乘蔣敵尚未完全入川實施『圍剿』之前,密切協同作戰」,西渡嘉陵江南下,牽制川敵,使敵人不能集中兵力於長江一線,同時要求在湘鄂川黔邊境的紅二、六軍團積極向東出擊,牽制湘鄂之敵,策應紅一、四方面軍作戰。
當時,中央確定一方面軍向四川進軍,北渡長江,選定的渡江地點是在宜賓到瀘州一線。
一月十九日,一方面軍分兵三路指揮北上,向赤水縣方向前進。我紅一軍團從桐梓出發,於一月二十三日進佔東皇殿(今習水),驅使黔敵侯之擔部向南北逃竄。隨後我紅一師為全軍開路,經猿猴(元厚)場向旺隆場方向疾進,一月二十六日在離赤水縣約三十里的黃破洞,與由赤水縣向土城開來的川敵章安平旅遭遇,敵先我佔領右側高地並憑藉左邊的工事對我師施行火力封鎖。我師陷於敵人三面包圍之中。
此時,中央縱隊與三、五、九軍團已抵達土城。但由溫水而來的四川軍閥部隊也緊追不捨其先頭部隊郭勛祺旅和潘佐旅的第六團在土城東北的青杠坡、石羔嘴一帶與我後衛的五軍團形成對峙。一場惡戰在土城地區展開了。
為了消滅川敵郭勛祺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同志都親臨前線指揮,二十七日,他們一方面電令我紅一師在黃陂洞阻止敵人南下,一方面令三軍團、五軍團及午部團全部,遷回包圍郭旅。當時我師雖受敵三面包圍,但為了土城戰鬥的勝利,仍英勇抗擊敵人的多次進攻。紅二團的領導同志見情況危急,曾建議撤出戰鬥。我說,我們在這裡多堅持一個小時,土城的戰鬥就多一份勝利的把握,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能撤。遂又堅持到第二天的黃昏才撤出戰鬥。
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鑒於土城鏖戰終日,雖殲敵一部,但敵人的援軍即將趕到,原定進佔赤水、北渡長江的計劃,已為敵人所阻,不能實現,久戰對我不利。於是中央軍委當機立斷,下令連夜撤出戰鬥,於一月二十九日拂曉前,從猿猴場、土城西渡赤水(即一渡赤水)向古藺開進。
當我師在猿猴場渡口準備渡河時,毛澤東同志派總司令部的一位參謀到渡口來找我們,要我和政委黃甦、參謀長耿飈、政治部主任譚政同志到他們那裡去。這是我在長征途中第三次見到毛澤東同志。
毛澤東同志這次見到我們(耿飈同志因指揮部隊過河未到)時,對我們講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遵義會議。毛澤東同志告訴我們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解決了軍委的領導問題。並說思來同志起了重要作用,這是我們紅一師的領導同志第一次聽到了遵義會議的有關情況。而且還是由毛澤東同志親自給我們講的,因此印象特別深刻。
當我們聽到這次會議「解決了軍委的領導問題」時,大家非常高興。因為這個問題是長征以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當時黨心所向,軍心所歸。雖然黎平會議決定轉兵黔北以後,我軍已由原來處處同敵人「決一死戰」的方針改為「避強攻弱」、「避尖擊虛」的方針,不再往敵人布置好的口袋裡鑽了。但是軍事領導上的問題不解決,還難以從根本上保證長征的勝利。遵義會議精神所以過了十多天以後才傳到紅一師,分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因為一軍團在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之前,已進到離遵義五十公里以外的桐樣、松坎地區,且遵義會議一結束,我師就奉命作為先頭部隊向赤水方向前進,軍情緊急來不及向我們傳達。另一方面是參加遵義會議的軍團政委聶榮臻同志,因腳打飽化膿未好,坐擔架隨中央縱隊行軍,沒有回到前方部隊。再一方面,不能不說同林彪對遵義會議的態度暖昧有關。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林彪是李德「短促突擊」戰術的積極鼓吹者和追隨者,在遵義會議上當李德受到批評,而林彪又沒有發什麼言,遵義會議結束後,林彪又同意李德跟一軍團行動「體驗生活」。因此,雖然林彪在參加遵義會議後就回到了部隊,但卻沒有及時地給我們傳達會議精神。當然,這是事後的分析,當時我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毛澤東同志講的第二個問題是關於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問題。他說:』『你們一師在長征途中幾次被敵人側擊,都隨機應變地處理得很好,你們避開了敵人的鋒芒,按照軍委的意圖,當機立斷,這是正確地執行了軍委的命令,今後這樣的情況還會很多,就是要發揮機動靈活的作戰方法。」
機動靈活,是毛澤東同志一貫倡導的戰略戰術指導原則。在中央蘇區的一、二、三次反「圍剿」中毛澤東同志而對強大的敵人,採取了誘敵深入,隱蔽主力,突然襲擊,先打弱敵,後打強敵,各個擊破等一系列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原則,指揮我軍連續取得勝利。在第四次反「圍剿」中,也由於繼續運用了毛澤東同志關於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思想,因此仍然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而這時毛澤東同志所以又再強調發揮機動靈活的作戰方法,其用意,按我當時的理解I Fill了要我們不要忘記五次反「圍剿」以來的經驗教訓之外,着重還是告訴我們,不要因為目前軍委改變從宜賓到滬州一帶北渡長江的計劃而產生別的什麼想法,而且「今後這樣的情況還會很多」,要作好思想上的準備。
毛澤東同志對我們講的第三個問題是關於部隊的縮編問題,毛澤東同志說「部隊到扎西以後要進行縮編。準備把師改為團你(指我)這個師長就要當團長啦戶接着,毛澤東同志問我:
「你看行不行?」
「行!沒有問題!」我回答說。
「對啊I應該沒有問題,你就只有那幾個兵嘛!名義上雖是一個師,實際上只是一個團。」毛士席又問:「你們一師還有多少人?」
「還有三千多人。」我回答說
「三千多人編一個團又太多了點,這個到時候根據情況再定吧!」(後來到扎西,一軍團除把師直屬隊精簡之外,其餘編製未變。)
當時我和黃蛙、譚政同志都為能得到毛澤東的親自指示而特別高興,回來後立即向師里的其他幹部作了傳達。大家聽了都非常興奮表示一定要按毛澤東同志講的辦。
「紅軍的作戰線,服從於紅軍的作戰方向。作戰方向不固定影響到作戰線不固定。大方向雖在一個時期中是不變更的,然而大方向內的小方向則是隨時變更的,一個方向受了限制,就得轉到另一個方向去。一個時期之後大方向也受了限制,就連這種大方向也得變更了。」這是毛澤東同志一九三六年寫進《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的話,而在當時也就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