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中國歷史上,名人何止千萬,諸葛亮能夠在眾多歷史名人中脫穎而出,自然是因為他得到了宣傳的緣故。那麼,都是什麼人宣傳諸葛亮?諸葛亮的形象又是如何被神化的?
1、負面人物時期
其實,曾幾何時,諸葛亮一度是一個負面人物。當然,這個說法可能很多人覺得詫異,但這還真是事實。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事實上的當家人。而蜀漢最終被曹魏吞併。按照曹魏的話術,蜀漢和吳國都是偽朝,諸葛亮和孫權自然都是亂臣賊子。而最終一統天下的西晉,又是傳承了曹魏的法統。所以在西晉的官方話術中,諸葛亮依舊保留着亂臣賊子、對抗天朝的形象。
當然,諸葛亮的負面人物時期,在歷史上,算是曇花一現,因為西晉統治沒多久,就陷入崩潰狀態。
2、東晉時代的諸葛亮
西晉滅亡後,匈奴漢國(前趙)一度統治中原地區。前趙君主自稱自己是西漢、東漢、蜀漢的繼承者,並認為西漢、東漢、蜀漢和前趙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在前趙朝廷的話術里,諸葛亮自然是大漢朝的功臣。
而隨着東晉敗退到江東地區,東晉的境遇和蜀漢的境遇頗為相似。因為東晉屬於西晉滅亡後,晉朝宗室在江東地區延續下來的朝廷。而按照蜀漢的話術,蜀漢是東漢滅亡後,東漢宗室(劉備)在巴蜀地區延續下來的朝廷。此時的東晉和曾經的蜀漢,可謂同命相連。
於是東晉朝廷先是承認了蜀漢的正統性。而蜀漢既然都正統了,那蜀漢頭號忠臣諸葛亮,當然也就不是亂臣賊子了。
同樣,宛如蜀漢多次北伐,打算光復中原一樣,東晉也是偏安王朝中,罕見的那種願意頻繁北伐中原的王朝,這可比後來的南宋、南明有出息太多。而所謂「國難思良將」,東晉朝廷也渴望出現像諸葛亮那樣,願意積極北伐還十分忠誠的人物。因此,東晉朝廷開始積極宣傳諸葛亮的正面事迹。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南朝時期。
3、唐宋時代的諸葛亮
隋唐作為大一統王朝,對諸葛亮自然沒有積極宣傳的必要。但是,經過東晉、南朝的長期宣傳,諸葛亮的忠臣形象,以及關於諸葛亮的故事,已經在民間廣泛流傳,並形成了集體記憶。而到了安史之亂以後,大唐帝國山河破碎。此時的大唐,也渴望能出現像諸葛亮這樣德才出眾的人來匡扶大唐社稷,於是,關於諸葛亮的宣傳再度多了起來。
到了宋朝,隨着市民社會的形成,民間文藝也隨之蓬勃發展起來。於是,很多民間文藝創作者,開始根據民間流傳的諸葛亮事迹基礎上,進行了文藝加工,形成了很多關於諸葛亮乃至三國的故事話本。也就在這時期,諸葛亮的形象得到了神化。
事實上,我國很多古典文學名著的雛形——包括西遊記,都能在這一時期的話本里發現。
元朝時期,在話本盛行的同時,雜劇也隨之興起,水滸故事、西遊故事、三國故事有了進一步發展。最終,這些故事經過明朝文人的整理,於是有了《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這些影響深遠的文學名著。
4、文藝的力量
隨着關於謳歌蜀漢將領、諸葛亮的文藝作品在民間社會,經過戲子、說書人的不斷傳承,於是,廣大民眾對蜀漢、對諸葛亮產生無比好感。儘管明清官方也不認為蜀漢是正統王朝,但卻依舊改變不了人民對諸葛亮的推崇和尊敬。這就是文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