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周總理性格儒雅,與人為善,很少對人發脾氣,尤其是對基層的工作人員,更是讓人如沐春風。
不過,周總理有一次卻對一個女服務員發了脾氣,讓這個女服務員哭了很久,這是怎麼回事呢?
那是在上世紀50年代,越南領導人長征訪華,由周總理接待。
談完一天的工作後,照例要舉行晚宴,周總理就陪着長征一起出席晚宴,結果就在這次晚宴上,發生了一次很不愉快的事。
酒過三巡後,一位女服務員端着一個盤子上來了,盤子里放着幾條濕毛巾,給大家擦手用的。
這位女服務員首先來到了周總理的身邊,想讓周總理先拿一條毛巾,但是,周總理卻沒有拿,而是用眼神示意她,先去送給旁邊的長征同志。
周總理很早就給大家說過一個接待規定,有外賓在的時候,東西要先送給外賓,如果沒有外賓,就按先女後男的原則,如果都是男士,就按職務的高低作為順序。
所以,在這次宴會上,服務員應該先把毛巾送給越南領導人長征,而不是先送給周總理。
但是,這個女服務員可能沒明白周總理的意思,繼續舉着盤子,讓周總理先拿毛巾。
周總理見她無動於衷,就皺了皺眉頭,再次給她使眼色,讓她先去送給長征同志。
這個女服務員也是有點笨,看了一圈後,還是把盤子遞給了周總理。
這下,周總理火了,用眼睛瞪着她,訓了一句:「豈有此理!」
這個女服務員雖然沒眼力,但聽力還是有的,一聽總理在訓她,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抹着眼淚走了。
這個女服務員感覺很委屈,自己好心好意去給周總理送毛巾,周總理不但不領情,還衝她發火,越想越委屈,哭得也越來越厲害。
這次宴會的負責人趕緊跑過來,問發生了什麼事,女服務員就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負責人一聽就明白了,說:「我不是早就跟你們說過了嗎?有外賓在的時候,要先給外賓,你先給總理,總理能不生氣嗎?」
這個女服務員還有點發懵,說:「我沒看見有外賓啊?您不是說了嗎?沒有外賓也沒有女士的時候,就按職務高低的順序送,這裡就數周總理的職務高,我不應該先送給他嗎?」
原來,這個女服務員剛來不久,之前接待過幾次外賓,都是西方人,或是非洲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外賓,這個女服務員就以為外賓都是這樣的,而越南人跟中國的南方人長得很像,如果不介紹的話,還真分不出來是不是外賓。
大家看看上面這張照片,就是這次來的越南領導人長征,跟中國的南方人沒什麼兩樣,也難怪這個女服務員分不出來了。
負責人明白是怎麼回事了,這也不能怪她,只能怪自己沒提前跟大家說明白這次的客人是誰,結果就出了這個亂子。
其實,周總理之所以沖這個女服務員發脾氣,也不全是因為她違反了接待規定,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總理在故意做給長征看。
當時,越南人經常來中國索要援助,甚至一些他們自己能生產的東西,也讓中國給他們無償援助,而中國人自己還在勒着褲腰帶過日子,卻還要給他們援助,已經引起了民憤。
這次長征來華訪問,又提出了一些過分的援助要求,讓周總理很不高興,但是出於國際主義道義,又不好直接拒絕,就藉著這次宴會事故,表面上是批評這個女服務員「豈有此理」,實際上也是在批評越南人「豈有此理」!
事後,周總理還特地找到這位女服務員,向她當面道歉,說自己心情不好,批評了你,現在向你道歉,你也不要有心理壓力,以後注意好好工作就行了。
(參考資料:《走近周恩來》《多稜鏡下的周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