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給自己下調令,一路騙進國家部委,最終因一句話露餡被捕!偽造身份一路騙進京城為官,曾隨團出訪,最終因一句話露餡被捕!騙子的神操作:自己給自己下調令,只花3年就混進國家部委任要職!
1、從國軍「敗類」到「天之驕子」
社交及通訊手段的不斷更新,也為騙子們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因而,近些年來,大大小小的騙子遍布各個角落,讓普通百姓深受其害。
其中,騙子這一行,是古已有之的生命力最頑強的職業之一,如果要盤點一下近代中國「最成功」的騙子,當數建國初期的陝西人李萬銘了。
李萬銘是陝西安康人,年輕時曾主動加入青年軍,前往昆明。解放戰爭期間,又隨軍到瀋陽。因為他有文化,寫得一手好字,所以,就混成了文書。
當了文書後的李萬銘,就有機會接觸賬目,為了個人享受,他開始偽造他人簽名冒領退伍費,結果手剛伸就被抓住了。最終,他因冒領退伍費被關進陸軍監獄,成為國軍中的「敗類」。
但是,因為李萬銘能寫會道,即使是他這樣「偷吸兵血」的「敗類」也有人喜歡。有位國軍軍官就非常欣賞識李萬銘,想法設法幫他活動。
在那位熱心人的幫助下,在監獄裏待了三個月的李萬銘,最終被放了出來,並進入南京陸軍醫院從事後勤保障工作。李萬銘進入南京陸軍醫院不久,南京就迎來了解放。
心眼活絡的李萬銘不願就些「沉淪」,他要藉機「翻身」,於是,李萬銘故伎重演,隱瞞以前從軍的「黑歲月」,偽造證件,冒充南京中大學生,考入解放軍二野軍政大學。
一個國軍「敗類」,僅憑一紙偽造證明,就搖身一變為新中國的「天之驕子」。
2、故伎重演「死」不縮手
1949年10月,李萬銘從二野軍政大學畢業後,被分到鄉下去搞農村工作。李萬銘卻嫌分配的地方偏遠窮苦,根本不樂意去。怎麼辦?
嘗過行騙甜頭的李萬銘賊心不死,又一次利用自己能寫會畫得特長,自己私刻公章、偽造信件,自己將自己派遣到常州。沒想到,他很輕易地就混進了常州市政府。
從此,「二野」與「二野軍政大學」就成為李萬銘以後行騙屢屢使用的金字招牌。
由於是剛畢業的學生,所以,他的工作只能從最基層的科員干起。但是,他嫌科員職位太低,在常州市政府只幹了一周便逃離了。
因為有過「二野軍政大學」的學習經歷,對軍大的情況有些了解,為了給自己撈到更好的職位,這次他又故伎重演,親自動手,偽造印信。
他謊稱自己是二野軍政大學的「黨員教育科長」,「因參加淮海戰役負傷致殘」,要求蘇南公署妥善安置。
沒想到,李萬銘這一次卻失手了,當他手持自己給自己製作的「調令」前往蘇南公署報道,在交驗證件時,被工作人員識破。偽造印信是犯罪啊,所以,李萬銘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再次被投進監獄。
有時,騙子的命比一般人要「好」,在監獄沒待到一年,李萬銘又因病獲得假釋。由於李萬銘的原籍是陝西安康,監獄方面就叫他回老家去。
行行走走之間,李萬銘的心眼又開始活動了,自已從老家跑出來之么多年,不僅沒有發達,反而混成「囚犯」,這多跌面啊?
於是,剛走到安徽,李萬銘老毛病就像犯煙癮一樣犯了,又私刻二野軍政大學公章,偽造了一封給陝西省政府主席的信,要求給他這位有二野軍政大學「軍政科副科長」身份的殘廢軍人在陝西分配工作。
這一招竟然靈驗,他不但被安排到安康專署民政科,隨後還成了「黨員」,並獲得了「人民功臣」獎章和「革命軍人殘廢證」。
3、騙子的「自我升遷」之路
當初的農村青年李萬銘,走出家門不足六年,就混成了家喻戶曉的頭面人物,這讓鄉親們非常羨慕。
但是,「功成名就」後的李萬銘心猶不足。安康這地方太小了,容不下他這尊大佛,他的生存空間應該比安康更廣闊,他得找機會再「往上走」。
很快,機會就來了。由於他是有功於國的功臣,所以,李萬銘又被選送到外地深造。李萬銘借單位送他到西北農學院進修之機,又偽造了一封由二野軍政大學組織部給西北農學院的「軍事調令」,聲稱「任命李萬銘為某軍某師某團參謀長,速趕赴中南局報到」。
1952年2月,李萬銘從西安赴武漢,趁自帶檔案之機,又偽造了新履歷表,塞入檔案。憑着這些「履歷」,混進了中南農林部工作,隨後又被派往中南農科所,擔任秘書主任。同年4月,還作為農民代表團成員訪蘇。
李萬銘的「騙術」有着某些遺傳成分在。李萬銘自己就曾說過,他的父親口吃但精明。人們後來看到,這兩點在他身上都有遺傳,而且還有發展。
李萬銘平時口吃,騙別人說是因抗美援朝時中了美軍毒氣。但一行起騙來,就十分興奮,一興奮,就非但不再結巴,而且口若懸河。
李萬銘隨團訪蘇時,對同機的一位年輕女性大肆吹噓編造出來的光榮身世,激情迸發,語言流暢,極富感染力,令這位單純的女幹部好生佩服,竟同意與李萬銘牽手走入愛情殿堂。
另外,李萬銘雖然學習不上心,但卻有些歪才,比如書法不錯,而且特別擅長字跡模仿。他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助推騙局屢屢成功。
比如,1952年在武漢,他想去療養,就編個謊話,說北京的首長想見他,來電話了。李萬銘的直接領導姓徐,正是那位首長的老部下,便托李給老首長捎封信去。
不久李萬銘回來了,還帶回了首長給徐領導的一封信。當然,這封信是「書法歪才」偽造的。但徐領導深信不疑,對李萬銘也深懷敬意。信中提到讓李萬銘療養的事,徐領導自然照辦。
4、假師長遭遇真政委
1953年,中南大區撤銷後,人員重新分配工作。這時候,李萬銘的檔案里,不但有他偽造的光榮歷史,而且有了行騙任職的幾個單位官方的證明材料和「美言」,加之訪蘇這樣非同一般的經歷,李萬銘很容易地通過關係調到了北京的農林部,成了一名人人羨慕的京官,併當上了處級幹部。
當騙子不光要有良好的心態,還得要注意與身份相稱的形象。
在農林部時,他上班拄着雙拐,身着呢軍服,儼然一位有貢獻的高級軍官。
他的屋子裡,戰鬥英雄、模範黨員的獎章獎狀,真的假的,全部顯眼地擺掛。訪蘇時得到的留聲機,騙得的軍政首長的贈品、簽名簿等等,當然更忘不了時時炫耀。
當時,一個人的津貼一個月只有幾元錢,但李萬銘每月報銷看病的三輪車費就有60多元,讓你不得不相信這是一位享受特殊待遇的功臣。
李萬銘在短短几年間,地到市,市到省,一直騙到北京城,可謂步步「登峰」,而且,連連「造極(級)」。
但是,李萬銘的魔鬼生涯,遠未到此為止。都說慾望是無止境的,何況是這種只憑一手「好字」就能輕易得到的東西,他怎可以淺嘗輒止呢?
1954年底,他又偽造了一封急電,稱某軍司令員任命他當參謀長兼師長,並寫來令他飛往蘭州商談重要軍務的「親筆信」。
農林部未敢怠慢,遂為其買好機票。1955年1月,李萬銘先飛抵西安。沒想到,這次的西安之行,卻成為他的折戟旅。
因為李萬銘曾在西安工作學習過,當時,他的「豐功偉績」報上又曾宣傳過,所以,在當地有很多熟人朋友。當人們聽說李萬銘駐留西安時,昔日的老朋友便紛紛來看望這位知名的「功臣」、「模範」。
陝西的本土英難回西安了,相關部門也出面招待。湊巧,在一個小型聚會上,李萬銘見到了書記張德生。
能與家鄉的父母官這麼近距離接觸,李萬銘的虛榮心又爆棚,又開始大肆吹噓起自己的「豐功偉績」,並煞有介事地說此次赴蘭州將擔任要職。
張德生對李萬銘所說情況卻一無所聞,不免心生警覺,便通知省公安廳調查。這一查,李萬銘多年的謊言與偽裝很快就被揭穿了。隨即,李萬銘被依法逮捕。
5、李萬銘的「心魔」
與一般騙子不同,李萬銘被捕後,既不抵賴,也不隱瞞,竹筒倒豆子,嘩嘩啦啦,把行騙經過從頭至尾、從根到梢悉數供出,這真是個很奇葩的世紀「神騙」,讓辦案人員都有些措手不及。
李萬銘案發落網後,在社會上引起的震動是可想而知的,連最高層都非常重視。社會上各種猜測皆有:有人懷疑李萬銘是間諜,有人說他是野心家……
但是,法院對李萬銘案子查了一年多,得出的結論卻是:李萬銘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騙子」。
雖然如此,因為李萬銘行騙影響十分惡劣,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出獄後,李萬銘一直活到1991年才去世。
為了警醒世人,著名劇作家老舍先生奉命扮成法官,到獄中約見了李萬銘,獲知了很多行騙細節,並創作了話劇《西望長安》。老舍在話劇首版中這樣寫道:
「這個騙子從1951年起,四年當中跑過十幾個城市,闖過十幾個重要機關,而且鑽進了黨內;不但冒充了戰鬥英雄,而且在我們的國家機關內竊踞了重要職位。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事件,對我們是個極為辛辣的諷刺。」
話劇公演後立即轟動全國,李萬銘也成了當時家喻戶曉的人物,李萬銘也成為「騙子」的代名詞。在紀念中國話劇百年的演出活動中,葛優又翻演了《西望長安》。
《西望長安》是葛優表演風格的一次空前突破,從冷幽默轉變為人來瘋式的喜劇風格。葛優把這個騙子的老謀深算、含而不露、外表持重、內心狡詐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此劇,將李萬銘的「驕人騙績」再次呈現在現代觀眾眼前。
與現代的騙官者不同的是,別人要靠多位權力人物的傾心配合才能完成「自我升遷」,而李萬銘從始至終,都是只憑自己的一張嘴、一枝筆,單打獨鬥地「奮鬥」得來的。
李萬銘的騙術非常原始,卻能一路暢行無阻,除了李萬銘的膽大心貪之外,還與當時的形勢有關。李萬銘是利用了建國之初的制度漏洞、信息不暢、機構人員變動頻繁,以及當時的官僚主義、盲目輕信等等,才成就了其「驚天騙術」的。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