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毛主席四次歷險經歷,最危險、「最黑暗的時刻」卻來自張國燾

在毛主席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瀕臨險境,最危險的一次,曾經被團丁抓住很可能被槍斃。但正如柳亞子所形容的,毛主席的身上,有一種「彌天大勇」,他對於個人的安危總是置之度外,也總是奇蹟般地化險為夷。每每講到這些經歷時,毛主席總是淡然而平靜,唯獨有一次,讓毛主席很多年後都感到後背發涼。

秋收起義前被團丁抓住

眾所周知,毛主席親自領導的秋收起義於1927年9月9日爆發。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此前一天,毛主席曾被團丁抓住,差點送命。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被捕的經歷。

1927年9月8日,毛主席在和中共瀏陽縣委書記潘心源喬裝趕往銅鼓的路上,由於和嚮導走散而走錯了路,在瀏陽張家坊鎮被團防局的清鄉隊抓住。

當時,正是大革命失敗後地主惡霸們捲土重來的時候,他們組織清鄉隊,對革命群眾展開了瘋狂的報復。按照蔣介石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方針,只要被懷疑是共產黨,抓到團防局就會直接槍斃。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毛主席給看守他的三個團丁做工作,希望他們能放了自己和潘心源,而且他還說自己身上有幾十塊銀元,只要放人,錢就是他們的。

後來,毛主席是如此和斯諾談到這次遇險經歷的:

直到離民團總部大約不到200米的地方,我才找到機會。我一下子掙脫出來,往田野里跑。我跑到一個高地,下面是一個水塘,周圍長了很高的草。我在那裡躲到日落,士兵們在追蹤我,還強迫一些農民幫他們搜尋。有好幾次他們走的很近。有一兩次我幾乎可以用手接觸到他們。儘管有五六次我已經放棄任何希望,認為自己一定會再次被抓住,可是不知怎麼地,我沒有被他們發現。最後天進黃昏了,他們放棄了搜尋。我馬上翻山越嶺,徹夜趕路。我沒有穿鞋,腳底擦傷的很厲害。路上我遇到一個友善的農民,他給我住處,後來又帶領我到了鄰縣。我身邊有七塊錢,用這錢買了一雙鞋、一把傘和一些食物。當我最後到達農民武裝那裡的時候,我口袋裡只剩下兩個銅板了。

正是憑藉著自己的機制,和當時普通老百姓對革命的同情,毛主席才得以死裡逃生。

瓦窯堡被偷襲

1935年11月,中共中央機關到達瓦窯堡。瓦窯堡這個小鎮在此後的半年多成為了中央的政治中心,1935年12月在此召開了著名的瓦窯堡會議

但是,瓦窯堡這個還達不到小縣城規模的據點,畢竟無法成為中共中央的久留之地。而且,蔣介石得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嚴令東北軍向北推進,以達到消滅紅軍的目的。此時,中共中央於東北軍已經建立了某種程度的默契,但東北軍不得不接受蔣介石的命令。中央為了爭取東北軍,避免內燃,6月14日主動向東北軍提出,讓出中共中央駐地瓦窯堡給東北軍。這樣,東北軍方面對老蔣能有所交代。

而國民黨高雙成部騎兵營聽說中共準備撤離瓦窯堡,而東北軍又尚未進入,認為是一個發財立功的好機會,乘機發動了偷襲。

此時,中央已經將衛戍部隊調往前線,只有不到100人擔負警戒任務。而瓦窯堡的中國抗日紅軍軍政大學雖然有1000來人的學員,但並沒有多少武器。

紅軍防線隨時都可能被敵人突破,中共中央很可能被敵人包了「餃子」,形勢萬分火急。

發現敵情的周恩來只能立即把毛主席叫醒,讓衛士保護毛主席向南門撤退。毛澤東一行人剛拐到十字路口,突然從斜巷裡衝出一股敵軍,警衛參謀陳友才立即帶一個班沖了上去,當場打死打傷幾名敵人,而敵人打出的子彈幾乎是貼着中央首長的頭皮飛了出去。敵人摸不清前方隊伍的虛實,終於退了下去。毛澤東、張聞天一行人終於從南門安全撤走。

城南庄遇險,三顆炸彈落在毛主席身旁

1948年4月11日,毛主席來到河北阜平縣的城南庄,他的安全由晉察冀軍區的聶榮臻親自負責安排保衛。

5月2日早晨,工作到凌晨三點的毛主席吃了安眠藥,正在熟睡中。就在這時,城南庄北面山頂上,響起了防空警報。

衛士李銀橋立即跑出去看情況,只見兩架B-25轟炸機正在城南莊上空盤旋。李銀橋頓感不妙,毛主席的房間離防空洞有30米遠,如果動作慢了,很可能就會有危險。然而,此時飛機卻飛走了。

經驗豐富的李銀橋知道這是敵人的偵察機,真正的轟炸很快就會到來。為以防萬一,李銀橋讓警衛準備好擔架,一旦情況不對,立刻用擔架將毛主席抬進防空洞。

敵機再次到來的時候,李銀橋大聲呼喊道:主席!主席!有情況了。

睡夢中醒來的毛主席得知了情況,他不急不躁,毫不在意地說:先給我一支煙。

一旁的聶榮臻急壞了,連忙對毛主席說:主席,敵機要轟炸了,您還是趕快到防空洞去吧。請務必馬上離開,我要對您的安全負責。

主席還是沒有進防空洞的意思,情況非常危險,李銀橋顧不上這麼多了,他架起毛主席的胳膊,旁邊的警衛拿起擔架,幾個人合力將毛主席架上去,一起往防空洞跑。

就在眾人離開房間沒走幾步,就聽到頭頂上一陣尖嘯,只感覺腳下的土地猛然一顫動,伴隨着「噗」的一聲巨響,三顆炸彈捆在一起,就落在毛主席的旁邊,眾人伸手就能摸到。

眾人丟掉擔架,假期毛主席就往防空洞跑。很快,身後傳來一陣陣炸彈爆炸的巨響,敵機的炸彈在軍區大院爆炸了。事後檢查發現,爆炸的破壞力十分巨大,房間里不僅飛進了不少彈片,暖瓶、門窗玻璃也全部都被震碎了。

萬幸的是,那三顆綁在一起的炸彈沒有爆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最黑暗的時刻」來自張國燾

無論是秋收起義前被團丁抓住,還是瓦窯堡被偷襲,乃至陳南庄炸彈落在身旁,毛主席總以他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淡然處之,最終化險為夷,事後說起,也是輕描淡寫,並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

然而,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段歷史被他稱為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一次危險不是來自前方的敵人,而是來自內部。

1935年的長征途中,中央紅軍在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以後。張國燾見到中央紅軍並不是他們所想像的主力的樣子,一個個衣衫襤褸、面有菜色,開始覬覦中央的權力。

表面上,當時發生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與張國燾之間,圍繞「北上」還是「南下」的方向之爭,實際上,卻是張國燾個人野心作祟爭取領導權的野蠻之舉。當時黨內面臨著分裂,甚至有可能發生前途未卜的內戰

就在雙方你來我往,爭執不下的時候,葉劍英看到張國燾給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企業分裂和危害黨中央的電報後,立即向毛主席彙報。毛主席當機立斷,連夜帶領紅一方面軍第一、三兩軍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

當得知紅一、三軍團北上後,右路軍中原紅四方面軍的部隊發生了騷動。有人打電話給前敵總指揮部請示:「中央紅軍走了,甚至還對我們警戒,打不打?」陳昌浩猶豫未決,緊急關頭,徐向前果斷而明確下令:「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你們要聽指揮,無論如何不能打!」這才避免了一場骨肉相殘的內戰的發生。

以往,子彈來自前方,無論誰倒下來,後面都有人能繼續舉起革命的旗幟,而這一次不同,如果兩排人互相內戰,那對中國革命來說,是最無法挽回的損失。

毛主席之所以將這段歷史稱為「最黑暗的時刻」,並不是對他個人的安危來說的,而是對整個革命的前途來說的。

對革命家來說,排在最後的,才是個人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