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輿萬國全圖》解析:中國錯過大航海時代,也錯過了命名權

坤輿萬國全圖》是世界上第一張中文版的世界地圖,製作時間是1602年,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繪製的。在這幅地圖上,已經出現了五個大洲,分別是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和墨瓦臘泥加洲。那麼這些洲的名字是如何來的呢?

意大里亞,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國。萬曆時,其國人利瑪竇至京師,為《萬國全圖》,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亞細亞洲,中凡百餘國,而中國居其一。第二曰歐羅巴洲,中凡七十餘國,而意大里亞居其一。第三曰利未亞洲,亦百餘國。第四曰亞墨利加洲,地更大,以境土相連,分為南北二洲。最後得墨瓦臘泥加洲為第五。而域中大地盡矣。其說荒渺莫考,然其國人充斥中土,則其地固有之,不可誣也。——《明史

首先,來看歐洲。在《坤輿萬國全圖》上,歐洲被寫為「歐羅巴」。在英文中,歐羅巴寫為做Europa。在希臘神話中,歐羅巴原本是腓尼基的公主,後來被宙斯化身的公牛騙到了克里特島,此後人們就將克里特島稱為歐羅巴,再後來,歐羅巴成為了整個歐洲的自稱。

在《坤輿萬國全圖》中,亞洲被記載為「亞細亞」,意思是「太陽東升之地」,也就是東方。在古典時代腓尼基人愛琴海以東的地方叫做「Asu」(亞述),意思為「日出之地」,而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之地」。後來Asu演變為了Asia(亞細亞)。羅馬帝國時代,曾經小亞半島建立了亞細亞省。

《坤輿萬國全圖》中的「亞細亞」部分

而中文中首次出現「亞細亞」一詞是在《山海輿地圖》中,該地圖是1584年在廣東肇慶出版,是利瑪竇在中國製作的第一幅世界地圖。可見該詞是利瑪竇引入中國的。不過,當時中國人對「亞細亞」一詞卻不認同,《明史》記載:「利瑪竇至京師,為萬國全圖,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亞細亞洲,中凡百餘國,而中國居其一……而域中大地盡矣。其說荒渺莫考,然其國人充斥中土,則其地固有之,不可誣也」。

明朝地區

魏濬等人對利瑪竇進行了尖銳的批評,他說:「鳴鸞、交趾,所見相遠,以至於此,焉得謂中國如此蕞爾,而居圖之近北?其肆談無忌若此。」而《皇朝文獻通考》認為中國是「天朝上國」,怎麼可能是只佔據小部分呢?所謂「以中國數萬里之地為一洲,以矛刺盾,妄謬不攻自破」。可見,當時的國人對世界形勢是非常不了解的。

受到明朝文獻的影響,圖中的台灣標記混亂,出現了東寧、大琉球和小琉球幾個島嶼

非洲,在《坤輿萬國全圖》上記載為「利未亞」,英文名為Africa,現在翻譯為「阿非利加」,意思為「太陽炙烤之地」。公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戰爭結束,羅馬共和國擊敗了迦太基,奪取了突尼斯,在此建立了阿非利加省。隨着時間的推移,阿非利加開始泛指整個北非地區,也就是地中海的南岸大陸。新航路開闢中,葡萄牙人發現了整個非洲大陸的海岸線,阿非利加也就成為了整個非洲的名字。

美洲,在《坤輿萬國全圖》上記載為「亞墨利加」,英文名為America。其中北美洲標記為「北亞墨利加」,南美洲被標記為「南亞墨利加」。「亞墨利加」一詞在現代漢語中被翻譯為「亞美利加」。

北亞墨利加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他卻認為這裡是印度,因此將加勒比海沿岸的島嶼命名為東印度群島,將美洲原住民命名為「印度人」,後來為了區分印度人,翻譯為印第安人

1499年,意大利的航海家亞美利哥跟隨葡萄牙船隊到達美洲,對美洲進行了詳細的考察,最終確認美洲是一塊新大陸,並重新繪製了世界地圖。1507年,他出版了《海上旅行故事集》,引起了歐洲的轟動。此後,歐洲的地圖家們連夜修改地圖。

不久,法國的學者在修改《宇宙學》時用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紀念亞美利哥的傑出貢獻。後來人們就仿照其他大洲的命名方式,將「亞美利哥」又改成「亞美利加」。最開始,亞美利加僅指南美洲。1541年,麥卡托製作的世界地圖將北美洲也標記為了「亞美利加」。

麥卡托的世界地圖

麥卡托的世界地圖中,北美被標記為「America sive India NOVA」,意思為

墨瓦臘泥加,拉丁語文為Magallanica,被標記在現在南極洲的位置。在中世紀,歐洲地理學家設想在地球南部有一個大洲,也就是南方大陸。美洲發現後,許多學者認為南美洲和南方大陸是連接在一起的,直到麥哲倫穿越南美洲後,地理學家才在兩者之間畫出了狹窄的海峽。為了紀念麥哲倫(Magellan),歐洲地理學家開始用Magallanica(麥哲倫之國)來命名南方大陸,《坤輿萬國全圖》在南方大陸的位置標記「墨瓦臘泥加」,也是這種地理觀念的反映。

《坤輿萬國全圖》上色版

到17世紀以後,西方航海家發現了東南亞南部有一個大陸,於是人們認為自己發現了南方大陸,於是就將之命名為「澳大利亞」(Australia,意思為南方大陸。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世界地圖中設想在南極洲的大陸「消失」了,因為位置移動到了澳大利亞。到了18世紀,人們又在南極發現了一塊新大陸,但是南方大陸的名字已經給了南方大陸,於是人們才用南極洲來命名這塊發現的新大陸。

麥卡托世界地圖中的「南方大陸」(Australia)

1570年的《世界天體劇場地圖》

歐洲人不僅設想了一個南方大陸,還設想過北方大陸。1507年,馬丁·瓦爾德澤米勒的世界地圖在北極畫出了一塊大陸,標記為「Eagronelant」,《坤輿萬國全圖》翻譯為「卧蘭的亞大州」。為什麼歐洲人會認為北方有一塊大陸呢?

在上古時代,北歐一帶的冰島人維京人曾經在北極進行探索,他們在北極圈一帶發現了一些陸地。982年,挪威海盜「紅髮埃里克」也在北極圈發現了陸地,他回來後對朋友說自己發現了一塊綠色的大陸,後來的歐洲地圖往往會以「格陵蘭」(Greenland,意思為綠色之地)來命名這塊想像中的大陸

卧蘭的亞大州

此後,歐洲探險家多次到北極一帶探索,逐漸發現大陸並不存在,但是陸地的確是有的。因此,北極的北方大陸在地圖上被拆解為了多個陸地或者島嶼,這些都是設想的。後來人們完全發現了世界最大的島嶼,於是格陵蘭成為了它的名字。《坤輿萬國全圖》中的「卧蘭的亞大州」就是標記在了格陵蘭的位置,但是輪廓和格陵蘭相差很大,因為這只是想像的大陸。

現在的大洲名字都是西方人命名的,而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自然也就失去了給各大洲命名的機會。而《坤輿萬國全圖》首次將世界大洲的名字介紹給了中國,讓中國人有了一次了解世界的機會。可惜的是,當時的中國人認為《坤輿萬國全圖》十分荒謬,拒絕了解世界,繼續封閉自守,使得中國人的地理觀念繼續被限制在了自我中心的「天朝上國」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