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2020年3月30日,前任中央評議委員會(中評委)主席團主席郝柏村,因為多器官衰竭在台北逝世,享年101歲。
當天晚上,國台辦向也對這位曾經在抗日戰場上為整個中華民族立下過不朽功勛、並為兩岸統一付出過一定努力的老人,表示了致敬和哀悼。
提起郝柏村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並不了解,甚至絕大多數人都從來沒有聽說過。
但是,在國民黨的內部,「郝柏村」三個字可以稱得上是「鼎鼎大名」了。
郝柏村
因為,這個擔任過6年蔣介石「侍從」的軍事將領,曾經被譽為「最懂」蔣介石的人。
除了照顧了蔣介石6年的衣食起居以外,郝柏村還曾經深入研究過老蔣親筆寫下的日記,將蔣介石在記錄日常生活時候的心理活動了解得十分透徹。
在郝柏村看來,蔣介石一生當中最大的失敗,並非是輸掉了解放戰爭、敗退台灣,而是當初所代表民國政府簽訂的《雅爾塔協議》。
雅爾塔會議
放棄富家子弟生活選擇投筆從戎
郝柏村出生於1919年8月8日江蘇鹽城郝家莊的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當中。
那個時候,雖然清政府已經滅亡了八年之久,可是在蘇北地區,還存留着許多封建主義的殘餘。
在郝家莊里,還保留着男人留辮子、女人裹小腳的封建傳統。
在郝柏村出生的同一年,代表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豎立新思想的「五四運動」,在全國爆發開來。
可能這也預示了郝柏村將來的道路,將與家鄉里的封建習氣背道而馳、走一條相反的道路。
圖片來自網絡
果不其然,到了郝柏村8歲那一年,被家中的堂哥帶到了城裡的新式學校里學習。
在這裡,他很快就喜歡上了包括數學、國文、外語在內的新知識。
與村子裏其他的孩子不同,郝柏村認為,這些城裡學到的知識,遠遠要比老家私塾里的「四書五經」有趣得多。
為了快速融入到學校的氛圍里,郝柏村還主動將自己腦後的小辮子給剪掉,換了一個「新潮」的髮型。
回到家以後,這將他家裡的長輩氣得將他狠狠地打了一頓。
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這並沒有讓郝柏村產生害怕的心理,反而更激發了他想要掙脫家庭束縛的想法。
沒過多久,由於軍閥混戰、帝國主義的入侵,社會變得極不安定,郝柏村也「家道中落」,許多家產都被變賣了出去,一家人也只能住在僅剩的一個院方當中。
雖然這個時候,郝柏村早就已經不怎麼住在家裡了,但是,為了給家裡減少負擔,他還是放棄了已經考上的常州中學高中部,選擇了「投筆從戎」,轉而跑到南京報考了免收學費的「陸軍軍官學校」,也就是改編以後的「黃埔軍校」。
雖然當時學校的招生標準十分嚴格,但是郝柏村依然是憑藉著優異的成績和良好的身體素質,接連通過了初試和複試,成功進入到了軍校第十二期里進行學習。
國民黨士兵
提前畢業,告別父母
由於當時在經過「蔣桂之戰」和「中原大戰」以後,國民黨對於軍人的要求要高出了許多,所以,能夠成功通過初試和複試進入軍校學習的學生,自身都具備極高的素養。
高質量自然也伴隨着高要求,這也讓郝柏村在平常的訓練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辛苦。
黃埔軍校原來的學習時間是三年,改編為陸軍軍官學校以後,這個時間跨度被延長到了四年,然而,因為全面抗戰的爆發,前線戰場需要大量的指戰員,這也讓郝柏村這一屆的學生們,提前一年就迎來了畢業。
1938年1月,寒冷的冬天席捲着東部沿海地區,在陸軍軍官學校的操場上,頂着蕭瑟的寒風,郝柏村同期的700多名學生匯聚在這裡,每個人都筆直地站着,一動不動地迎接着畢業典禮的到來。
蔣介石視察軍校
校長蔣介石主持了這次的畢業典禮。
在主席台上,他向台下的學生們說道:「在今天過後,你們都要奔赴到前線戰場上,我希望你們能夠為國家和政府爭氣,勇敢地抗擊敵人,千萬不能做俘虜和漢奸,不能出賣國家的利益!」
這番話語振聾發聵,也讓台下的700多名畢業生為即將到來的戰場,感到無比的激動。
而郝柏村也將蔣介石的這番話牢牢地記在了心底,並將其當做自己一生所奉行的信念。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不久的將來,親口說出這番豪言壯語的「校長」,竟然會主動違背自己所制定的「鐵律」。
畢業之後,學校特批給了這些學生10天的假期,讓他們能夠在踏上戰場之前回家看望一下父母。
這也成為了郝柏村入學三年來,第一次回家探視。
圖片來自網絡
回到自己的家鄉以後,多年未見父母,當初在思想方面的隔閡早已經蕩然無存,僅僅只有濃濃的親情存在心底。
在臨別之前,父母對郝柏村千叮嚀萬囑咐,要他一定要照顧自己的安危,一家人等他回來。
而郝柏村也是流着淚向父母保證,自己一定會注意安全,等到戰爭結束以後一定會平安歸來。
在臨走前,一家人還在大堂前合照了一張全家福。
然而,郝柏村一定不會想到,這竟然就是和父母的「訣別」。
郝柏村(中間)全家福
奔赴抗日戰場建功立業
在告別家鄉以後,郝柏村立刻返回到了學校。
當他到達的那一天,正好是全員集合,按照分配前往各自的戰區崗位的日子。
而郝柏村則被分配到了第四戰區,擔任一名機槍連長。
1938年10月,為了封鎖中國的海上交通線路、配合武漢會戰,日軍在台灣和澎湖列島集結了眾多兵力,準備向廣東省發動進攻,其主要進攻目標,就是中國南方的經濟中心——廣州。
於是,轟轟烈烈的廣州戰役就此爆發。
圖片來自網絡
第一次踏上戰場,伴隨着些許的緊張和激動,郝柏村努力穩定自己的心神,將部隊布置在主力部隊的側翼,對前來進攻的日軍發動猛烈的攻擊。
一時之間,機槍所發射的子彈,如同烈焰一般噴涌而出,不停地擊打在日本鬼子的身上。
而日軍的反擊也十分猛烈,不但動用了大炮和重機槍,還派遣了幾十架飛機來進行空中支援。
有好幾次,炮彈都在郝柏村身旁不遠處炸開,爆速飛行的彈片划過他的臉頰,刺傷了他的皮膚。
看到這般景象,許多一直不堅定的士兵都產生了畏懼的心理,想要慌忙逃竄。
可郝柏村卻一直牢記着畢業之前蔣介石所說的那番話,帶領着部隊堅守在自己的陣地當中,給予了敵人沉重的打擊。
這場戰役一直持續了整整17天之久,郝柏村粗略地估計,倒在他們連槍下的日本兵,早已突破了百人。
這讓他十分興奮。
不過,最終由於十二集團軍兵力過於鬆散,還是輸掉了這張戰役,郝柏村也被迫與部隊一起車退到了後方。
由於郝柏村在戰場上突出的表現,他也被送到了貴州炮校學習,畢業之後出任了炮十二團二營的中校營長。
郝柏村與戰友合影
後來,還曾經跟隨過杜聿明前往緬甸征戰,成為了中國遠征軍當中的一員。
1942年,正當郝柏村在前線與日本鬼子打得正激烈的時候,卻從他的家鄉傳來了消息——他的父母在這段時間先後因病逝世了。
這讓郝柏村十分悲痛,沒有想到當初的匆匆一別,竟然成為了永恆。
從那之後,他將悲痛化作力量,將全部的悲憤都放在了對敵人的進攻當中。
隨着在戰場上不斷立功,他的職位也是不停地晉陞。
蔣介石與國民黨官員
一直到1945年,在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共同努力之下,軸心國集團終於走向了最後的末路。
眼看對於日軍的反攻越來越激烈,郝柏村難以按捺內心的激動,畢竟這一天他已經等得太久了。
然而,就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郝柏村難以置信的事情,甚至還差一點擊潰了他原本的信仰。
那就是《雅爾塔協議》的簽署。
雅爾塔會議
「雅爾塔協定」的不平等條約
1945年2月4日到2月11日,美國、英國、蘇聯這三個國家在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皇宮內,舉行了一次為期一周的關於制定戰後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問題的一次關鍵性的「秘密首腦會議」。
僅僅在一年多以前,在開羅會議還曾經邀請過蔣介石作為中國方面的代表前去與美英共同商討反攻日本的戰略及戰後國際局勢的安排
可這次卻刻意地將其忽略掉,這讓蔣介石十分惱怒。
而之所以同樣作為反法西斯勢力的盟國,會選擇忽略掉中國召開會議,原因也十分簡單,那就是在中國戰場上,國民黨軍隊再度遭受到了幾次大潰敗,這讓三國集團認為蔣介石的領導力過於低下,並不夠資格前來召開此次會議。
雅爾塔會議
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關於蘇聯方面的戰後利益」。
在經過一周的討論以後,三國首腦敲定了這份協定的初步內容。
其中關於中國方面的有以下幾條: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2. 對1904年由於日本背信攻擊(日俄戰爭)所受侵害的帝俄舊有權利,應予恢復如下:
(a) 庫頁島南部及其鄰近的一切島嶼均須歸還蘇聯;
(b) 維護蘇聯在大連商港的優先權益,並使該港國際化;同時恢復旅順港口作為海軍基地的租借權;
(c)中蘇設立公司共同經營合辦中長鐵路、南滿鐵路,並保障蘇聯的優先利益。同時維護中華民國在滿洲完整的主權。
這份協定的內容傳到國內以後,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大家紛紛向其抗議,更有人叫嚷:這根本就是和當年的《凡爾賽協定》如出一轍,是對中國的不平等條約,是喪權辱國。
國民黨士兵
而作為當時中國戰區的首腦,蔣介石也十分惱怒,既氣憤三國首腦會談沒有邀請他,又氣憤這個嚴重損害中國利益的協定。
然而,在這份條約之中的有個內容,讓蔣介石產生了猶豫。
那就是如果同意了協定的要求,那麼在德國的戰事結束以後,蘇聯就會對日宣戰,並派遣大量部隊前往東方作戰。
這對於當時仍然陷入掙扎的國民黨部隊十分有利。
畢竟,即便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已經推進到了菲律賓一帶,將日本艦隊打回了本土,可終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無法前來中國進行登陸作戰。
於是,在宋子文等人的勸告之下,蔣介石還是簽署了這份恥辱的條約。
圖片來自網絡
此消息一出,不但讓萬千的國民十分惱怒,就連國民黨軍隊中的很多軍官都大失所望。
其中就包括了郝柏村。
他不明白,為何當初在畢業典禮上親自告訴他們要保家衛國,堅守國家利益的校長,自己卻簽署了如此恥辱的條約。
後來,在戰爭結束以後,郝柏村在同鄉顧祝同的推薦之下,進入到了國民黨高層做了參謀一職。
在國民黨敗退台灣省以後,他又當上了金門防衛司令部的中將司令。
一直到1965年,在蔣經國的介紹下,郝柏村成為了蔣介石身邊的「侍衛長」,這也讓他得以近距離了解這位曾經給過自己信念又將其打碎的黃埔校長。
晚年的蔣介石
在照顧蔣介石六年的時間裏,郝柏村也曾經聽過蔣介石提起當初簽訂雅爾塔協定的事情。
在回顧歲月時,他將那件事奉作自己一生當中最大的失敗。因為這不但讓中國失去了外蒙和外東北的不凍港,還讓中國的戰略發展受到了很深的鉗制。
這種是關於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要遠遠超出黨政之爭。
後來,在蔣介石去世以後,為了不讓這種事情再度發生,郝柏村一直奔波在致力於台灣省回歸的道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