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鋒一生低調,為何4個兒女都姓「蘇」,唯有一孫女姓「華」?

  • 【前言】

1976年,偉大的毛主席永遠離開了我們。時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的華國鋒忍着巨大的悲痛,接過了毛主席留下的重任,帶領大家度過了那段特殊的歲月。

他光明磊落,清廉自律,顧全大局,贏得了廣泛讚譽。

1980年,華國鋒不再兼任國務院總理職務。1981年,華國鋒辭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等重要職位,低調安詳地走度過晚年生活。

倘若細看華國鋒的家庭,會發現他的四個子女都不姓「華」,而是姓「蘇」,只有一個孫女姓「華」,這是為何呢?


  • 【一心報國華國鋒】

在結束了那段特殊的歲月之後,華國鋒兼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等重要職位,全身心投入建設祖國的工作中,使黨和國家恢復了正常的秩序。

在他擔任中共中央主席後不久,曾擔任毛主席的專職攝影師錢嗣傑,也來到了華國鋒的身邊。當時錢嗣傑有一個十分疑惑的事情,那就是:為何華國鋒的幾個子女都姓蘇,而不姓華呢?在華國鋒身邊待的時間久了,錢嗣傑這才知道,原來這和華國鋒以前的革命經歷有關。

華國鋒出生於1921年,老家山西省交城縣。

華國鋒並不是他的原名,他原姓蘇,名叫蘇鑄。

從小蘇鑄就是一個很關心國家大事的人,為了能夠報效祖國,他努力讀書,成績優異,深受老師的喜愛。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蘇鑄毅然決然地參加了抗日救國運動。

1938年,17歲的華國鋒參加了山西交城縣犧牲同盟抗日游擊隊,當時,他無意間看到了一句話——「中華民族抗日救國先鋒」,他十分喜歡這句話,剛好參加游擊隊需要化名,於是他以這句話為基礎,為自己更名為——華國鋒。

此後,他便一直以這個名字示人。

後來,華國鋒結婚有了孩子之後,孩子們繼續沿用了蘇姓。因為很少有人知道華國鋒的本名,所以自然也就不知道他的孩子為何「姓蘇不姓華」了。

1938年10月,華國鋒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之後,他先後擔任游擊隊隊長、中共交城縣委書記等職位,任職期間,他認真謹慎,經常深入到百姓中,切實了解百姓的情況。也正是因為他這種認真敬業的態度,才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了毛主席的賞識。

1949年華國鋒被調到湖南,擔任中共湖南省湘陰縣委書記。新中國成立之後,華國鋒一路升至中共湖南省委書記。而毛主席,也就是在這期間注意到了華國鋒。


  • 【華國鋒與毛主席的二三事】

1953年,任湖南省湘潭縣委書記的華國鋒,突然接到了向毛主席彙報工作的任務,他立刻從湘潭趕到了株洲

華國鋒平時工作細緻,對於群眾的農業商業等問題比較了解,毛主席問的問題都能回答得上來,但畢竟是和毛主席交談,因此他不免有些緊張,臉竟漲得通紅。

連毛主席都不自覺地笑了起來,笑着說:「你這個年輕人還是沉了下去的。要深入群眾,實事求是啊!」毛主席的這句「深入群眾,實事求是」,讓華國鋒終身銘記。

1955年10月,中共七屆六中(擴大)全會在北京召開,華國鋒也出席了這次會議。在會議休息期間,毛主席見到華國鋒時,還專門向其他領導們介紹說:「這個年輕人可是我的父母官,是一個老實人嘞。」

華國鋒被毛主席誇得滿臉通紅,在休息後的會議上,毛主席推薦華國鋒在會議上介紹工作經驗,華國鋒認真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1965年,毛主席準備從長沙出發去井岡山,彼時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兼湘潭地委書記的華國鋒親自去迎接了毛主席。5月,華國鋒、汪東興等人陪同毛主席出發重上井岡山。

華國鋒和王東興一起打前站,為毛主席沿途提前做相關的工作,這項工作十分重要,能交給華國鋒來做,足以說明毛主席對他的看重。

1971年,華國鋒被調到國務院工作,在慢慢地相處中,毛主席也越來越重視華國鋒。1975年2月,華國鋒被確定為常務副總理之一。周總理逝世後,根據毛主席的提議,華國鋒擔任國務院代總理。

1976年初,毛主席經反覆思考,認為華國鋒曾在縣委、地委、省委工作過,有非常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被調到中央之後依舊兢兢業業,在黨政軍工作中積累了新的經驗,因此選擇他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華國鋒在接下重擔之後,帶領中國成功走出了那段特殊的時期。

而他也在晚年決定重新做回一個平凡的群眾。

1980年,華國鋒不再兼任國務院總理。1981年6月,華國鋒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辭去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其間,雖然他4次繼續當選了中央委員,但其象徵意義也遠超實際意義。

那麼,華國鋒的晚年生活是如何度過的呢?


  • 【唯有一孫女姓華,長相氣質出眾 】

華國鋒一生有四個兒女,兩個兒子分別叫蘇華和蘇斌,兩個女兒分別叫蘇莉和蘇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他們的作風都和華國鋒一樣很低調、樸實。

華國鋒平時對子女的管教,並不是算很嚴厲,他只是常常教導他們平時要好好努力。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必須要做一個節儉的人,不可以鋪張浪費。孩子們謹記華國鋒的教誨,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始終很樸素,從不以自己是華國鋒的孩子在外面招搖。

另外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那就是華國鋒有一個孫女姓「華」,這是為何呢?

華潔貞是華家子女中唯一一個姓華的孩子,之所以讓孫女姓「華」,是因為「華國鋒」這個名字貫穿了他的整個政治生涯,有着很深的情感,讓孫女姓華,以保證精神流傳。

華潔貞長相氣質出眾,她繼承了華國鋒低調行事的風格,外界也很少有關於她的信息。不過我們可以相信的是,華潔貞必然會像傳承華國鋒的姓氏一樣,同樣傳承華國鋒的紅色精神。


  • 【華國鋒的晚年生活】

卸下職位的華國鋒,和妻子韓芝俊以及幾個孩子住在北京西皇城根的9號大院里。

韓芝俊是山西五台縣人,比華國鋒小10歲,父親韓七海曾在抗戰期間擔任五台縣游擊隊隊長,上陣殺敵十分勇猛。虎父無犬女,不滿15歲時,在校期間表現優異的韓俊芝,便被推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8年,韓芝俊與華國鋒在山西盂縣相識。

當時韓芝俊喜歡文藝,時常參加演出,華國鋒經常去看她的演出。在盂縣縣委書記的介紹下,兩人開始相識相知、兩情相悅、心意相通,這年11月,兩人結為伉儷,自此恩愛一生。

生活中的華國鋒是一個十分平易近人的老人,晚年的他,尤其喜歡弄一些花花草草之類的東西。1983年,因為想學習種葡萄的技術,於是他專門去郊區的葡萄園學習怎麼種植葡萄,一些果樹種植比較好的園區工作人員聽說後,還會來找他切磋一下經驗。

1988年有記者來採訪華國鋒的時候,華家的院子里已經有了兩個很大的葡萄架,一進華家的院子,就能看到滿眼的綠。等到豐收的時候,上面全是沉甸甸的葡萄串,估計那上面也能有不少燕子窩。

華國鋒告訴記者,這個院子里最多的時候,能種五六十個葡萄架,等葡萄長出來之後,他也會送一些給部隊讓戰士們也嘗一嘗。

不過,華國鋒自己就沒有這麼口福了,因為他身體的原因,這樣的葡萄,他只能吃一兩粒。

原來在70年代中期,華國鋒被檢查出來有糖尿病,為了健康考慮,他的飲食被控制得很嚴實,主食甚至精確到了2兩8錢。有時華國鋒會貪嘴想多吃點,前提是經過韓芝俊的同意。

有一次家裡吃餃子,華國鋒已經吃了十幾個了,但他還想吃,於是只好看向韓芝俊。韓芝俊實在是心疼他,便鬆了口,破例讓他多吃兩個,華國鋒為此開心不已。

除了葡萄架,院子里還有很多像蘋果、桃子之類的果樹,這些華老都會親自管理,甚至還養出了經驗,哪怕葡萄沒長出來,也能知道它以後是個什麼樣子。

平時沒事的時候,華國鋒還尤為喜愛靜下心練字,他的字也受到大家的一致讚賞,比較出名的便是「毛澤東紀念堂」這幾個大字。華家的客廳也展現了華國鋒簡單樸素的風格,客廳布局和毛主席的書房是一樣的,放眼整個客廳,幾乎隨處可見都是書。

可見,華國鋒晚年的生活還是十分溫馨愜意的。

此外,華國鋒的晚年生活十分低調,一般不輕易出門,一方面身體不便,另一方面也是避免給群眾帶來麻煩。曾經有一次他帶着口罩去看廟會,結果被群眾認出來,大家都十分熱情地圍着華國鋒,但也造成了秩序混亂,最後華國鋒在保安們的幫助下,才乘車離開了那裡。

如果平時出門被群眾認出來,他也會不承認自己是華國鋒,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不過一年裡有兩個日子,華國鋒是肯定要出門的,這兩個日子都和毛主席有關:一個是毛主席的誕辰,一個是毛主席的忌日。在毛主席忌日這天,華國鋒會和家人一起去毛主席紀念館瞻仰偉人遺容,懷念偉人。

華國鋒一生為國為民,即便賦閑在家,也不忘教育年輕人。

2007年12月,曾跟在他身邊多年的攝影師錢嗣傑,去看望華國鋒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不太好了,但華國鋒依舊孜孜不倦地囑咐和錢嗣傑同行的年輕人,告訴他要誠實做人,誠懇做事。最後華國鋒還告訴錢嗣傑要深入群眾,實事求是,這是毛主席對他的囑咐。

這個囑咐,華國鋒記了一輩子。

當時錢嗣傑見華國鋒氣色不錯,便為他拍了一張照片,誰承想,這竟成了錢嗣傑最後一次為華國鋒拍照......

因為病情惡化,2008年這一年中,華國鋒住了三次院,最終沒能抗住病魔,8月20日,華國鋒因病去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 【結語】

華國鋒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工作中,他始終把群眾放在最前面,將自己奉獻給了黨和國家,做到了慎獨慎初,不忘初心;在生活中,他謹慎謙虛,生活簡樸,始終以共產黨員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彰顯了黨員本色,為所有的共產黨員做了標杆。

儘管華國鋒同志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但是他那高潔的品格,永遠值得後世學習與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