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龍是周總理學生因反蔣被蔣介石槍殺,建國後他沒評上革命烈士

李之龍塑像


大家好,我是蘭台。


今天蘭台要給大家介紹在近代史上相當有名的一位人物,李之龍。


蘭台給大家捋一捋他曾經的履歷:


他是中共早期黨員之一,周總理是他的老師兼引路人;後來的共和國副主席、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的董必武是他的入黨介紹人。


他還是黃埔軍校里第一個當上「中將」的青年軍官,而且當時他還是中共黨員;


同時,他也是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起點,「中山艦事件」的受害人,之後更是被張國燾撤銷了中共黨員的身份;


他一生堅持反蔣,最終也是因為動員國民黨海軍反蔣,結果最終被殺害的。


大家看看他這履歷,是不是很輝煌?


然而,1951年,李之龍的家人曾向政府申請,希望李之龍可以評上「革命烈士」,結果這個請求卻被他當年的老師周總理明確拒絕了,周總理還在報告中明確批示,李之龍之所以被殺是國民黨內部矛盾導致,他不能算革命烈士,家屬也不能享受革命烈士家屬的待遇。


這又是為什麼?


這純粹是李之龍自己的問題導致的。


接下來,蘭台就給大家介紹李之龍的人生。


李之龍的介紹


01、


1897年,李之龍出生於湖北沔陽,他家雖然不算是大富大貴之家,但是也算得上小地主家庭;李之龍的父親在李之龍7歲的時候帶着李之龍去省城武昌讀小學,要知道當時新式小學收費比傳統私塾貴多了,能供得起孩子讀新式小學的,至少也是富農。


李之龍和許多民國風雲人物一樣,從小就體現出「學霸」屬性,成績一直是全校第一;1912年,15歲的李之龍考入了武漢外語專科學校的英語班學習;沒學多久,因為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孫中山先生與黃興發動了「二次革命」,當時只有16歲的李之龍隔着自己叔叔李國良跑去參加了李烈鈞發動的「湖口起義」,起義失敗後,李之龍也因為被「秋收算賬」,被迫離開了武漢外語專科學校。


1916年,19歲的李之龍進入煙台的海軍學校就讀,在海軍學校讀書期間,他接觸了大量的進步思想和書籍,這也為他後來加入中共打下了基礎。


當時的民國海軍完全被福建人把持,李之龍軍校畢業後因為不是福建人,而根本沒辦法在海軍工作;這個時候(1921年)他認識了中共早期的領導人董必武、陳潭秋等人,早就有革命思想的李之龍隨後就加入了中共。


後來他還參與了著名的「二·七」大罷工運動,因為是骨幹,還被北洋軍閥吳佩孚通緝。


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始後,李之龍先是到廣州成為了當時國民政府軍事顧問蘇聯人鮑羅廷的英文翻譯;今天大家可能對鮑羅廷很陌生,可是在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曾公開聲明,「雖然孫中山先生去世了,但是還有鮑羅廷顧問領導我們。」


可見當時鮑羅廷在國民黨內的地位有多高,而李之龍就是給他做翻譯兼秘書。


1924年4月,李之龍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黃埔軍校;之後在黃埔軍校第一屆執行委員會委員之中他也順利當選了執委。


從李之龍的經歷可以看出,他和不少只憑藉一腔熱情投考黃埔軍校的同學不同,他精通英文,上過軍校,還組織過工人運動,還被吳佩孚通緝過,在許多同學還搞不清楚什麼是「三民主義」的時候,他都做了半年國民政府總顧問的秘書。


這就讓他迅速在黃埔軍校的學生里脫穎而出,而且實話實說,李之龍的履歷和經歷,在黃埔軍校做一個老師都夠格了。


也因為他和鮑羅廷的私人關係不錯,使得他迅速成了國民黨各派別拉攏的對象,蔣介石為了拉攏李之龍,在第一次東征之後就主動晉陞李之龍為少將。


而作為蔣介石的政治對手,汪精衛也迅速向李之龍拋來橄欖枝,先是任命他為國民政府海軍局副局長,後來在海軍局蘇聯顧問奉調回國後直接任命李之龍為海軍局局長,海軍中將,同時李之龍還擔任了當時國民黨擁有的最大噸位的軍艦,「中山艦」的艦長。


這一時期,李之龍可謂是風光無限。


中山艦


02、


然而李之龍沒有想到的是,屬於他的「春天」很快就要結束了,迎接他的是徹頭徹尾的寒冬。


李之龍之所以被蔣介石栽贓了「中山艦事件」,表面上看是蔣介石歇斯底里,其實實質是在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與汪精衛都在爭奪鮑羅廷以及鮑羅廷背後的蘇聯的支持。


所以蔣介石才會在孫中山去世後,公開聲明「雖然孫中山先生去世了,但是還有鮑羅廷顧問領導我們」這樣的話。


而李之龍本人在這一段時間由於汪精衛的拉攏,顯得有些「飄」,和黨內的同志聯繫也比較少,等於是他稀里糊塗的摻和到了蔣介石與汪精衛的內鬥中。


相比優柔寡斷的汪精衛,蔣介石身上「賭性」更重;「中山艦」事件就是蔣介石的一次「賭博」,他賭的是為了北伐大局,中共和蘇聯會支持作為國民黨軍隊司令的他,而非汪精衛。


事實證明,蔣介石賭贏了。


其實「中山艦事件」完全是蔣介石栽贓,當時是李之龍接到命令,指示中山艦開到黃鋪碼頭;而蔣介石否認有過調艦命令。這時,又傳出蘇聯顧問要劫持蔣介石去蘇聯的謠言。


蔣介石隨即在廣州實行緊急戒嚴,逮捕李之龍,監視和軟禁大批共產黨人,解除省港罷工委員會的工人糾察隊武裝,包圍蘇聯領事館,監視蘇聯顧問。


這就是「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事件發生時,中共這邊負責處理這件事的是張國燾,他一句話就宣告了李之龍的「死刑」: 李之龍是一個目無法紀的領導人,是黨內的不純分子。當初他為什麼指揮中山艦開往黃埔?又為什麼得罪了那麼多國民黨內部的高層人士?這些問題必須儘快落實查清,絕不能姑息縱容!


而「中山艦」事件之後,大獲全勝的蔣介石並沒有難為李之龍,因為他知道李之龍也確實被他冤枉得夠嗆。


但是被蔣介石放掉的李之龍,此時已經被免除了一切職務,他後來只能在北伐戰爭的時候在政治部擔任宣傳委員這一閑職。


但是,這一段時間的李之龍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李之龍泉下有知,恐怕也會懊悔不已。


是什麼錯誤呢?


張國燾


前面講了,李之龍還在被關押時,張國燾就在政治上判處了李之龍「死刑」,雖然沒有明確說要開除李之龍,但是張國燾這個架勢一開就是要開除的樣子。


而之前一路走來順風順水的李之龍在軟禁時也通過其他黨內同志知道了張國燾的講話內容,年輕氣盛的李之龍覺得自己被蔣介石冤枉已經夠委屈的了,結果還被自己同志這麼說,一怒之下,李之龍在1926年5月18,在廣州報紙上公開刊登過一篇名為《李之龍啟示》的退黨聲明。


要知道,當時「中山艦事件」處理還沒有完全結束,李之龍之前又是在國民黨軍隊里擔任重要職務的中共黨員,他這份退黨聲明在當時影響非常惡劣。


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當時已經退出中共的李之龍依然堅持反蔣,他曾利用自己在海軍工作的身份,在上海企圖策劃中山、寶璧等軍艦的秘密起義;而李之龍這些動作還被蔣介石發現,李志龍不得不流亡日本。


1928年2月,李之龍決定重新回到國內從事海軍策反工作,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剛從香港下輪船就被蔣介石布置多時的特務給盯上了。當天晚上,李之龍就被國民黨特務給抓住了。


蔣介石一開始並沒有想要直接殺掉李之龍,他給出的命令是把李之龍押往南京聽候處置。但是時任海軍第四艦隊司令的陳策害怕夜長夢多,要是李之龍受到重用可能會報復打擊自己,於是就在2月8日找了個「策反海軍」的罪名將其黃花崗處死。


在臨刑前,李之龍給妻子寫了一封家書:「我的革命之路到此結束了,請你不要悲傷,一定要將孩子撫養成人,讓他來繼承我沒有完成的事業。」


李之龍銅像


03、


時光荏苒,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李之龍的的遺孀潘慧勤和兒子李光慈正式向武漢政府提交報告,希望新中國能夠追認李之龍同志為烈士。


而當時有關部門就表示,李之龍是烈士還是叛徒,這還是要調查後才能有結論。


前面說過了,李之龍曾經公開刊登過退黨聲明,並且在當年造成了極大的惡劣影響。


所以,1952年9月根據周總理的指示給出了明確答覆:「經查,李之龍在被抓之後曾經在國民黨的書面報紙上刊登過脫離我黨的悔過書,在廣州被槍斃,實屬國民黨內部矛盾所致,因此李之龍同志不能被授予烈士稱號,其家屬也不能享受烈士待遇。」


以上就是李之龍雖然因為反蔣而死,但是卻沒能在建國後評上革命烈士的全部過程。


大家有什麼想討論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