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垃圾堆下發現軍人遺骸,躺在「特製」棺材裏,平均年齡僅20歲

這是一處特殊的墓穴。

在雲南邊境村落的一個垃圾堆旁,竟然發現了大量的軍人遺骸!

這些遺骸被葬在垃圾之下,並沒有棺槨,而是幾人一起躺在一個「特製」的棺材裏。

更令人心痛的是,經過檢測,發現他們的平均年齡僅有20歲!

他們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因而而犧牲?

又為什麼會被葬在垃圾堆下?

垃圾堆旁的油桶

2017年,位於雲南邊境烏木村的一位老農,像往常一樣上山採藥。

剛走到山腳下的一處垃圾堆旁,老農就在這附近發現了幾株草藥,於是便放下竹筐,拿起鋤頭準備將它們挖出來。

誰知幾鋤頭下去,老農就感覺有些不對勁,怎麼還傳出「哐哐」的聲音。

好奇心驅使老農又多挖了幾下,原來是一個大油桶,在泥土的掩蓋下,油桶腐蝕得非常嚴重。

老農感覺有些奇怪,在這無人問津的深山老林里,怎麼會有油桶呢?

直覺告訴他這不太一般,難道有人偷偷在這裡藏了東西?會不會是寶藏呢?

於是老農也顧不得上山了,趕緊返回村裡找了幾位村民來幫忙,先把這個大油桶挖出來再說!

不一會兒,一行人便把這個油桶挖了出來,別說,眾人這油桶還挺沉的,在將它翻出來的時候,裏面還有物體與油桶碰撞的聲音,這裏面肯定裝着東西!

一位膽大的農民走上前,將油桶的蓋子用鋤頭撬開,他扒上去一看,不禁嚇得倒退了好幾步,直接摔倒在地。

眾人十分疑惑,裏面到底裝了什麼?怎麼還把人嚇成這樣?

還不等那位農民緩過來,幾個人就都圍了上去,這下,大家都被嚇得退了回來,甚至有人叫出了聲。

油桶里確實有東西,但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寶藏,而是一堆森森白骨!

眾人不敢輕舉妄動,拿着鋤頭趕緊下山跑回了家。

待到回過神來,眾人不禁有些疑惑,他們是誰?為什麼會被裝在一個大油桶里?又是誰將它們埋在這裡的?

這幾位農民雖然沒讀過幾天書,但也意識到這件事不同尋常,於是幾個人一合計,便跟村領導彙報了一下。

村領導聽到他們的描述,便立即上報給警方。

警方得到消息後,便聯合幾位專家立即趕到了烏木村,在幾位村民的帶領下,他們來到了現場。

此時村裡不少人聽說山下發現遺骸的消息,紛紛跑來圍觀,把現場給圍了個水泄不通。

誰也沒想到,一段殘酷的歷史過往即將被揭曉。

被草草掩埋的英雄

雲南老農上山採藥,無意間在垃圾堆旁發現一個裝滿遺骸的油桶。

當地警方立即介入,他們發現,這個大油桶里裝的並不是一具屍體,而是好幾具!

警方起初懷疑,難道這是一起凶殺案?殘忍的歹徒將受害人殺害,然後裝進了大油桶里,草草掩埋。

如果這真的是一起凶殺案,那麼這位歹徒可以說是喪心病狂了。

周圍的村民們一聽說有「殺人狂」,都嚇得緊緊關閉家門,不敢出來。

然而警方很快推翻了這個猜測,因為他們在周圍發現,這樣的油桶不止一個,而是一片!

警方把旁邊的垃圾堆都清理了出來,下面竟然也是埋着這樣的油桶,裏面毫無疑問,裝的都是遺骸。

專家看着這些油桶若有所思,這儼然就是一片靠山而建的墓地。

這些屍體都沒有棺槨,而是幾個人被裝進一個油桶里,然後草草掩埋,足以想像出當時的匆忙。

毫無頭緒的專家將一部分骨骼帶到實驗室進行檢測,並在當地的村莊里進行走訪。

查閱地方縣誌,專家並沒有發現此地有大批人員死亡的現象發生。

這時候,村子裏的老人給了專家們一個提示,在抗日戰爭時期,遠征軍曾和日本人在這裡打過仗!

這些遺骸會不會是打仗的時候犧牲的戰士們?

與此同時,遺骸的檢測結果出來了,這些遺骸距今不過幾十年,而根據對牙齒的判斷,這些遺骸的年齡差不多在18到20歲左右。

而在墓地的現場,專家還發現了一些布料殘片,根據檢測,確實是戰爭年代的衣服殘片。

專家們初步判斷,這些遺骸的主人,應該就是中國遠征軍的戰士們。

20多歲的年紀,放到現在,大多數人還都在大學校園裡讀書,肆意地享受青春。

而當年,為了保衛祖國,趕走敵人,他們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戰場,並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麼這些戰士們,又是遠征軍的哪一支部隊呢?又是在哪場戰爭中犧牲的?誰將他們埋在了此處?

中國遠征軍

他們的年齡不足20歲,他們戰死後卻被草草放在了油桶里掩埋,等到再次被發現的時候,卻是在一堆垃圾之下。

得知他們的真實身份後,眾人不禁潸然淚下。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

滇緬公路是中國軍隊的主要物資補給線,國際援助和購買的物資都依賴於此運輸到中國。

而日軍為了切斷中國的這條重要補給線,出兵緬甸、印度,一次切斷英美等國援華的國際通道,並且從後方進入中國。

為了扼殺日軍這一目的,蔣介石下令第5、第6、第66軍計9個師10萬餘人,編成中國遠征軍,前往滇緬邊境並深入緬甸,協助英軍抗擊日軍,保住滇緬公路。

因為英軍的自大驕傲,對中國軍隊不信任,一開始並不同意遠征軍入緬,中國遠征軍只能暫時駐紮在中邊邊境。

戰鬥打響後,英軍很快便潰不成軍,甚至要放棄緬甸,撤退到印度。

而此時的遠征軍,已經突破到了雲南騰衝附近,盟友不給力,可是遠征軍為了國內形勢,必須堅守陣地。

第一次戰鬥後,中國遠征軍奉命撤退,然而撤退的這條路上的艱難難以想像。

在印緬交界有一座野人山,是一座從來沒有人進去過的原始森林,野人山地勢險要叢林密布,蚊蟲遍布甚至還有野獸出沒。

除了提防敵人,戰士們還要和惡劣的環境作戰,很多士兵在途中,被毒蟲叮咬而死。

據統計當時6萬遠征軍撤退,有三萬多人永遠留在了野人山。

在中國遠征軍的殊死拼搏下,最終守護住了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國際通道,破壞了日軍的圍剿計劃。

並且收復了雲南西部近8.3萬平方公里的失地,也幫緬甸收復了50餘座城池。

但與此同時,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許多戰士永遠地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經過考證,烏木村這些大油桶里的遺骸,正是中國遠征軍第一次作戰的部隊。

他們應該是在撤退的途中,遭到了敵人的圍堵,在掩護大部隊撤退的過程中,不幸犧牲。

因為戰事緊迫,戰友們來不及將他們安葬,於是便將它們的遺體放置在大鐵桶中,就地掩埋。

可惜的是因為時間久遠,遺骸成了白骨,連他們身上穿的衣服也都腐爛成了碎片。

他們屬於哪一支部隊?他們叫什麼名字?已經無從考證。

專家們將這些英雄的遺骸從這特殊的」棺材「中取出,進行簡單的整理。

在政府統一的安排下,這些遺骸被埋葬在了當地的烈士陵園,他們終於有了歸屬。

而發現他們遺骸的地方,被當地村民們自發地保護起來,每到清明節的時候,村民們都會前去掃墓。

雖然他們的身份以無從考證,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光榮的中國遠征軍。

希望有朝一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找到這些英雄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