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不中藥酒,能否順利通過黃泥崗?吳用:力則力取,智則智取

水滸人物評論:楊志


01

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影響極大。一方面,晁蓋吳用等人得此避罪梁山,火併王倫,梁山因此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另一方面,宋江受此牽連,怒殺閻婆惜後亡命江湖,憑藉扶危濟困的盛名,一路招收慕名投拜的各路好漢,給梁山注入了更加勇猛的血液和戰力,為日後招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晁蓋、吳用等劫去了生辰綱,享受財富帶來的快樂,卻因此剝奪了楊志在體制內翻身的唯一機會。昔日聞名京師的楊制使不得不淪落為草寇,和魯智深在二龍山過起了打家劫舍的生活。

青面獸楊志

02

楊志,綽號青面獸,中武舉後任殿司府制使。後來皇帝要蓋萬歲山,派遣十個制使去太湖邊押運花石綱。運送花石的船隻,每十船編為一綱,楊志負責其中的一艘。不料,在途經黃河的時候,遭風打翻了船,花石沉河。楊志沒法交差,只得亡命江湖。

楊志的想法是,等風頭過去之後,再作打算。亡命期間,楊志收得一擔財物,數目不小。不過,這擔財物的來源頗值得懷疑。楊志失陷花石綱被通緝,這段時間裏,不可能從事生產,也不可能像薛勇、李忠那樣,在市集上擺攤賣狗皮膏藥。因此,要麼通過黑吃白(偷盜、搶劫),要麼通過黑吃黑來獲得。顯然,對不願玷污清白之軀的楊志來說,後一種可能性更大一些。

林沖斗楊志

03

皇帝大赦天下後,楊志僱人挑了財物回東京。路過梁山泊時,被苦等「投名狀」的林沖截住。兩人大打出手,不分勝負。好在王倫及時出現,制止了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事後,請楊志上山,把酒敘話。

席間,王倫出於制衡林沖的目的,力請楊志入伙。王倫認為,制使是戴罪之身,雖然經過赦宥,但很難復職,何況現在是高俅掌權,那廝嫉賢妒能,容不下好人。林沖林教頭即活生生的「榜樣」。

時人以落草為恥,更何況楊志是忠臣之子,將門之後。此時,楊志的心思在恢復舊職上,指望一身本事,在邊庭上一刀一槍,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所以,拒絕了王倫的橄欖枝。

高俅

04

回京後,用盡一旦財物,楊志方如願以償見到高俅。高俅看了文案,怒斥楊志:十個制使,偏偏就你的船被風打翻了;且不回來自首,反倒畏罪潛逃,費了許多人力物力不曾抓到。今天再來勾當,即使你本身罪名已被赦宥,也難以任用。高俅大筆一揮,駁了楊志的請求。

楊志回到客店中,悶悶不已,埋怨高俅毒害、克剝。其實,從領導的角度來講,高俅的做法無可厚非。如果人人都像楊志那樣,任務失敗,害怕承擔責任就逃跑,等風頭過了再回來繼續任職,那隊伍沒法帶了。

一旦財帛一場空,兜里的盤纏也告罄,楊志無奈之下只能將祖傳寶刀變賣,先度過眼前,再作打算。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楊志賣刀時,被京師有名的潑皮牛二纏上。一番胡攪蠻纏之後,楊志一時性起,殺了牛二,被發配到大名府充軍。

楊志賣刀

05

大名府留守梁中書在東京時,也認得楊志,聽完楊志的訴苦後,留楊志在帳下聽用。而楊志看自己得到大名府最高長官賞識,也非常賣力,早晚殷勤,聽候使喚。

不久,梁中書要抬舉楊志擔任軍中副牌,但恐眾人不伏,便命令來日在東郭門教場比武。楊志第一場輕而易舉贏了副牌軍周瑾,梁中書當場讓楊志接替周瑾的職務。周瑾的師傅急先鋒索超心裏極度不爽,出陣來斗楊志。兩人勢均力敵,打得難解難分。

索超敗,則大名府軍界臉上掛不住;楊志敗,則喜愛養殖戶的梁中書面子上過不去。鑒於此,大刀聞達命令兩人止斗,然後和李成像梁中書報告:兩人武藝一般高強,皆可重用。梁中書借坡下驢,極其高興,當場提拔楊志和索超,擔任管軍提轄使。

東郭門教場比武

06

從充軍的罪人,一日數遷到提轄,楊志自然是感恩戴德,十分珍惜,尋思有所展效,報答梁中書的知遇之恩。而梁府連日來忙着準備生辰綱,楊志每天在府里殷勤聽候使喚,自然也看在眼裡。所以,楊志對梁中書破格提拔自己的意圖是洞若觀火的。因此,他也提前作了功課,不僅把去年生辰綱被劫一事了解清楚,也針對押送路線,在押送辦法上作了改進。

否則,當梁中書點將要楊志押送今年的生辰綱時,楊志頃刻間不可能回答得如此胸有成竹。領下任務後,梁中書提出自己老婆蔡夫人也有一擔禮物,送給蔡太師府中寶眷的,怕你不知頭路,特地讓奶公謝都管、兩個虞候和你同去。

梁中書

07

其實,這顯得多此一舉。十萬貫都能押送,也不多這一擔。且如果擔心楊志不懂門路,大可修書一封,寫明某擔是送給府中寶眷的就行了,反正都是送往蔡太師手裡。梁中書的這一安排,似乎是要都管和虞候監視楊志,畢竟十萬貫不是小數目,萬一楊志見財起意,將生辰綱奪了去,蔡太師那邊也不好對付。而接連兩年賀壽禮物被劫,對自己的烏紗帽也是一番威脅。

但這種安排給生辰綱被劫埋下了隱患。如同歷史上皇帝命將出征,卻派太監監軍,而經常吃敗仗一樣。對於挑擔的那十一個士兵來說,楊志、都管和虞候,都是領導,到底該聽誰的?

楊志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堅持要梁中書授予押送隊伍的最高指揮權。饒是如此,最高指揮權能否得到完美的奉行和遵守,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七星聚義

08

我們從局外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首先,都管和虞候,平時養尊處優,遠路步行護送生辰綱,在體力上是個極大的考驗。且這仨人對民間治安狀況和江湖手段沒有清晰的認知,以為這時候還處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太平盛世之中。而楊志自失陷花石綱之後,一直逃亡江湖,對民間狀況和綠林手段均有深入的體會和了解。

其次,都管和虞候,既是蔡夫人的人,又是太師府里的奶公。而楊志來大名府時日尚淺,幾乎沒有什麼根基,談不上威望和服眾。因此,仗着梁中書授予的最高指揮權,指揮十一個士兵問題不大,而指揮都管和虞候就得頗費心思了。

所以,當以上因素出現矛盾時,都管和虞候極大可能會撂挑子,反正權力是楊志行使,責任自然他擔著,和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當都管、虞候不配合時,楊志就很難措手,且對士兵造成不好的影響,軍心不穩,被劫的可能性就加大。

可以這麼說,當梁中書要都管和虞候同行時,就已經把十萬貫陷入於危險之中。而楊志對此還沒有察覺,以為當上了隊伍的主官,就萬無一失。

白勝賣酒

09

楊志此行,關係到梁中書的烏紗帽,也關係到自己的前途。梁中書也說,已修書向蔡太師重重推薦你,押送成功後,受道敕命回來。顯然,楊志一心追求的封妻蔭子光宗耀祖的夢想在高俅那裡得不到響應,在梁中書、蔡太師的生辰綱中,可能會變成唾手可得的現實。

對楊志來說,這是極其難得的,翻身進體制內的機會。因此格外賣力,押送途中神經時刻緊繃,警惕不息。

不過,楊志過於強調自己的責任重大,而忽視了同行隊友的身體承受能力。不懂胡蘿蔔加大棒的撫御之道,對途中落後的士兵,輕則痛罵,重則鞭打。而體力不支的都管和虞候,此時火上加油,士兵完全倒向都管虞候這邊。

至此,楊志過於粗暴的領導方式,點燃了梁中書當時埋下的地雷。押送隊伍在黃泥岡的炎熱之中,徹底軍心瓦解,指揮不動,給久候在此的晁蓋等人,創造了順手牽羊的機會。

於是,吳用的一味蒙汗藥,輕而易舉的「拿到」十萬貫金珠寶貝,也毫不費力的帶走了楊志的光榮和夢想。

吳用

10

當然,假設押送隊伍鐵板一塊,沒有上述存在的問題,那麼,楊志也不可能將十萬貫安全的走過黃泥岡。吳用對此也做了兩套方案:力則力取,智則智取。一旦發生武裝搶劫,晁蓋、公孫勝解決都管、虞候以及士兵問題不大;劉唐和三阮對抗楊志也能拿下。因此,動武的話,可預料的結局是,楊志被擒,其餘人員被殺,錢財被奪;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楊志感於前途渺茫,奮力衝殺,大概率可以做掉吳用和白日鼠,然後力戰不敵而死。

三山並歸梁山泊後,楊志應該不難知道,智取生辰綱事件是吳用背後搗的鬼。只是,對改變自己命運軌跡的吳用,楊志會咬牙切齒的恨他嗎?

人物評論

楊制使一生確實命途多舛。皇帝、蔡京、梁中書、吳用以及楊志自身的性格特徵,均對楊制使的命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楊志對人生旅途的抉擇機會似乎微乎其微。如果能學王進,到,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建功立業是早晚的事。只是,與老種經略相公比起來,皇帝、蔡京、梁中書的權力畢竟大的多,升遷也容易些!


相關閱讀

1.魯智深要打高俅三百禪杖?潑皮勸道:好男不跟小人斗,師父快跑

2.白日鼠比宋清的貢獻大,在梁山排位卻倒數第三 白勝:不敢有異議

3.沒有她,10萬貫的搶劫案不可能順利告破

4.晁蓋究竟是怎麼死的,宋江說我不背這個鍋

5.王倫做錯了什麼,竟被林沖火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