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末,2.4萬英國女囚被流放到澳洲,澳洲人:她們是開國之母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作為中國人,我們也為此感到十分的驕傲。而世界上還有一些新興國家,他們沒有悠久的歷史,也沒有光明磊落的身世,卻依舊發展得非常好,比如說強盜的後代美國,以及囚徒的後代澳大利亞。
18世紀後期,英國人將大量的女囚犯送到了澳洲,於是這些女囚犯便成為了澳洲的開國之母。那麼,他們為什麼要將女囚犯送到澳洲呢?澳洲的原著居民都去哪了,現在的澳洲人真的都是囚徒的後代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英國的殖民運動
這兩個國家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說都是白人為主,曾經都是英國的殖民地等。很多人都知道美國人的來歷,當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歐洲人便陸續闖了進來,他們在這裡掠奪資源、屠殺土著,將美洲大陸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現在的他們國內的原著居民已經非常少了,甚至不到2%。
而澳洲有着相似的命運,英國起初只是歐洲地區的一個普通島國,但是在15世紀之後的圈地運動卻讓他們的經濟迎來了飛速的發展,貴族階級不僅以此獲得了大量的原始積累,還促進了生產方式的不斷改革。
之後隨着蒸汽機的改良,他們率先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這次革命意義重大,讓英國進入了輝煌時期,自此他們的經濟開始領先全球。
工業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他們的航海事業,英國通過先進的航海技術開始了殖民侵略活動,他們的足跡遍布全球,搶佔了大量的領土,並在這裡掠奪資源、建立工廠。
但是隨着殖民地不斷擴張,資本積累越來越多,他們國內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人口迅速增長、貧富差距過大,失業人口增多,成為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有人家財萬貫,就有人吃不上飯,那些沒有工作,吃不上飯的人無奈之下只能採取搶劫、盜竊的方式來維持生計。所以當時英國的社會非常混亂,犯罪率不斷上升。
囚徒流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將這些逮捕到的罪犯送到了殖民地上,用於經濟建設。起初他們選擇的地方是北美,於是源源不斷的囚犯被送到這裡,他們分佈在各處的農場中勞作,逐漸有了自己的勢力。
英國人萬萬沒有想到這些人在掌握了勢力之後會發起反抗,於是獨立運動開始,北美的殖民統治搖搖欲墜,這裡不再是流放的最佳選擇。
於是他們又瞄上了一個新的殖民地,也就是澳洲。澳洲由於環境艱險,所以原住民並不算多,英國人來到之後很容易就佔領了這裡。
他們正愁沒有人建設這裡,就想到了這些囚犯。經過商議,最後做了這個決定,於是第一批囚犯被運送到了澳洲,他們一共有七百多人,大多都是男性。
這些人可以逃過處罰,當然非常的高興,他們來到這裡之後,便遵循命令開始了開發活動。澳洲地區雖然面積遼闊,但是毒蛇、野獸非常的多,這給他們的開發活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不過,所幸這裡土地肥沃,非常適合發展農業和畜牧業,於是這些囚徒一邊同險惡的環境做鬥爭,一邊進行土地開發。
而英方看到成效之後,也源源不斷地將囚徒輸送過來,隨着囚徒人數的不斷增加和生活的逐漸穩定,新的問題也誕生了。
女囚犯
為了生產,英方送來的大部分囚犯都是男性,這導致了社會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為了爭奪女人,這些囚犯的衝突越來越多,甚至引發了更為嚴重的犯罪,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澳洲再次陷入了混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方決定調整運輸比例,於是決定輸送一批女囚犯到澳洲。他們將各地監獄中的女囚犯集中起來,送上了輪船。
這一批女囚犯大概兩百多人,而澳洲的男性囚犯人數已經上萬,所以她們一到,便引起了更為嚴重的瘋搶。無奈之下,英方只能繼續不斷地輸送女囚犯。
不過女囚犯畢竟是少數,為了能夠平衡比例,他們只能不斷減少男性囚犯的人數,所以當時他們對待男囚犯的手段可謂殘忍,在殖民者看來,男囚犯人數如此之多,就不怕死亡,所以不斷的壓榨他們的勞動力,一發現偷懶或者生病,就會鞭打或者直接擊斃。
而女囚犯的待遇要稍好一些,她們的工作相較來說比較的輕鬆,但是也依然需要帶着鐐銬,如果結婚或者懷孕就可以獲得自由。
不過獲得自由之後她們也會淪為生育工具,據資料顯示,當時這些女囚犯平均每個人都要生六個孩子以上。這些孩子長大之後便成為了澳大利亞的建立者。到十九世紀中期,已經有2.4萬的女囚犯被運送到了這裡,這些女囚犯也被之後的澳洲人稱為開國之母。
囚徒後代
現在的澳洲大部分人都是這些囚徒的後代,說到這裡想到了去年的一件事,澳洲的總理莫里森在去英國參加峰會期間想順便尋找自己的祖先,但是沒想到的是在往上一代一代的翻之後,卻發現自己的上五代祖父曾經是個囚犯,當年因為犯盜竊罪被英方流放到澳洲。
這件事被爆出後,澳洲人是囚犯後代的言論也漸漸重新流傳開來,我國網友也戲稱,怪不得喜歡與我們毀約,這下原因找到了。這雖然是戲言,但是也證實了澳洲人真實的來源。
結語
雖然這2.4萬女性被稱為開國之母,但是卻掩蓋不了英方罪惡的事實,其實這些囚犯中很多都是犯了一點小錯,但是那些殖民者卻為了私利剝奪了她們的自由,讓她們一生都在折磨中,這未免太過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