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駕崩,燕王弔喪途中被趕回北平,朱允炆的削藩更導致燕王叛亂

(全文1200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敬請關注)


公元1398年,大明帝國一代目兼董事長兼CEO朱元璋病故,享年70周歲。在古代來說,七十古來稀,老朱真算得上是一位長壽老人了。

朱元璋劇照

臨終前,朱元璋寫下遺詔,傳位於皇太孫朱允炆,說:「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

同時,因為朱允炆政治軍事經驗很稚嫩,為了防止皇權旁落,朱元璋還詔令天下「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

朱元璋不讓執掌軍權的藩王們回京師悼念自己,讓他們就呆在封國之中,設靈堂祭拜即可。

25位初代藩王中,24人是朱元璋的兒子,還有一人是他的侄孫,都是老朱自家人。

因此,藩王們在得知朱元璋的死訊後,都悲痛萬分,雖有心前去京師守靈,然而有詔書在此,由不得自己,大都選擇留在封地里守靈了。

除了燕王朱棣,他驀然聽到父親的死訊,悲痛之餘,立馬起身帶着老婆孩子去往京師。

史料中,沒有說明朱棣這次帶了多少兵馬,是幾百人的小規模護衛隊,還是兩三千人的大型護衛隊。

然而,我們可以得知的是,燕王朱棣並沒能到達南京。因為早在朱棣行駛在半路上時,聞訊得知的新皇帝朱允炆就趕緊派人手持自己的詔書,命令朱棣即刻返程,不得有誤。

朱棣劇照

朱棣手捧侄子的詔書,心中老大不開心。也不知道他是真心對父親朱元璋感情深,所以一心想去守靈呢;還是他想趁朱元璋剛去世,新皇帝朱允炆年紀輕根基不穩,進而聯絡朝臣,進行一次逼宮。在我看來,或許兩種可能性都有吧。

總之,朱棣和朱允炆這對叔侄倆的梁子又加深了。

在好幾年前,朱棣等諸王還在京師的時候,朱棣的一些行事作風就很不被朱允炆喜歡。

朱允炆和父親朱標的性格很相似,比較寬厚仁慈,但是又少了朱標做事的果斷和手腕。

朱允炆劇照

朱棣恰恰相反,從小就愛騎馬射箭,朱元璋也一直是把朱棣往武將上面培養。因此,朱棣的行事作風就是弒殺兇狠,但同時朱棣也很會收買人心,籠絡部下。

因此,朱允炆平日里對朱棣並無好感。當然,因為朱棣也並沒有直接冒犯過朱允炆,所以朱允炆也談不上對朱棣厭惡。總之,就是不好不壞吧。

朱允炆繼位後,也意識到藩王勢力的強大。這時候的他,有兩個心腹大臣。一個叫作齊泰,職位是兵部尚書;另一位叫作黃子澄,職位是太常寺卿。

黃子澄劇照

兩人都是進士出身,標準的文人,對軍事並不精通,但兩人的戰略眼光很相似,都認為必須得削藩。但是在削藩的先後順序上,兩人出現了爭端。

首先,齊泰和黃子澄都認為一次性不可削藩太多,先削周王、齊王、代王、湘王燕王這五位藩王。

只不過,齊泰認為,諸王之中,燕王勢力最大,實力最強,應該先削去燕王的爵位,把他軟禁起來,再做處置。

齊泰劇照

黃子澄表示不同意,他認為燕王之前大破蒙古騎兵,功勞很大,又沒犯過什麼錯誤。先對燕王下手開刀的話,可能不會獲得輿論的支持。他建議先廢除周王朱橚的爵位,然後再是其他三王,最後是燕王。

黃子澄是朱允炆的老師,在朱允炆當皇太孫時期就已經陪伴他了。因此,在齊泰和黃子澄之間,朱允炆聽取了黃子澄的建議,先從周王朱橚下手。

這時候,無論是朱允,抑或是黃子澄都沒有想到。今日的這番抉擇,日後會給自己帶來萬劫不復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