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中東戰爭 美蘇爭霸的角力場

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年5月—1949年2月)

以色列國成立的第二天,阿拉伯聯盟成員國,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外約旦的軍隊出兵巴勒斯坦地區,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這次戰爭一直延續到1949年2月。在這次戰爭中,以色列侵佔了超過聯合國分治決議規定範圍的5731平方千米的阿拉伯土地。有近100萬巴勒斯坦人被驅逐出家園,淪為難民。

戰爭中,阿拉伯國家軍隊死亡1.5萬人,以色列軍隊死亡約6000人。這次戰爭大大激化了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國家和英美的矛盾,成為西方大國干涉中東地區的借口,此後的幾次戰爭,處處有西方大國的影子,中東的形勢日趨複雜。

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10月29日—1957年3月)

英、法、以侵埃戰爭,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埃及1956年7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後,英法殖民主義者為重新侵佔蘇伊士運河,與以色列共同入侵埃及。英法以的侵略戰爭遭到埃及軍民的英勇抗擊和全世界人民的強烈譴責,11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要求有關各方立即停火。11月5日晚,以色列被迫同意停火。英法也於與6日表示同意停火。12月22日,英法軍隊全部從埃及領土撤退,以色列軍隊已於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領土,從而以侵略者的失敗結束了這次戰爭。

這次戰爭的最大成果就是,埃及順利收回了蘇伊士運河,英法在中東的影響力大大削弱。但是這並不代表中東地區就沒有大國的影子了。恰恰相反,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接棒成為中東地區的主宰力量。埃及的勝利,使埃及在阿拉伯國家中的威望得到提高,成為阿拉伯國家抵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

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6月5—10日)

六五戰爭,又稱「六天戰爭」。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發動大規模的突然襲擊。戰爭於6月10日晚結束。在這次戰爭中,以色列侵佔了6.57萬多平方千米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萬阿拉伯人淪為無家可歸的難民。在這次反擊以色列的戰爭中,埃及於6月6日宣布停止蘇伊士運河航運。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操縱下,聯合國安理會在同年六月兩次通過「停火協議」,埃及、敘利亞和約旦在喪失大片土地的情況下,被迫接受無條件停火。

這次戰爭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操縱了停火協議的起草和簽署。

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10月6日—25日)

第四次中東戰爭


十月戰爭,1973年10月6日,埃及、敘利亞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發起了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戰爭。埃及軍隊在戰爭中,橫渡蘇伊士運河,摧毀了巴列夫防線。由於超級大國插手等原因,雙方最後接受了聯合國停火決議。阿拉伯國家收復了部分領土。

在長期的戰爭中,埃及蒙受巨大損失。埃及人民迫切希望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改善生活。戰爭結束後,埃及總統薩達特採取和平方式處理與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

1977年11月,埃及總統薩達特訪問耶路撒冷,開啟了中東和平進程的序幕。埃及的行為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不滿,隨後,埃及遭到了阿拉伯國家的集體制裁,薩達特也被刺殺身亡。

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6—9月)

第五次中東戰爭

即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戰爭。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和縱容下,借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游擊隊刺殺。悍然出動陸海空軍隊10萬多人,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游擊隊和敘利亞駐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只用了幾天時間,就佔領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

然而,中東和平進程始終未能步入正軌。近年來,巴以衝突愈演愈烈,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流血衝突。經常是一些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針對以色列人製造一系列「恐怖活動」,然後以色列採取報復行動,巴以關係陷入了報復與反報復的惡性循環。巴以和平陷入僵局,中東和平之路艱辛而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