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史上大動亂期——斯圖亞特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The House of Stuart),共歷六代君主,國祚111年。

詹姆士一世(1566–1625),1603–1625年在位。在位期間鼓吹君權神授,自認為是上帝的使者,惹得與議會經常不愉快,同時這種方式使英國國民非常不滿,間接引發了此後1649年與1688年兩次革命。他首次成功在北美殖民。1625年駕崩,壽59歲。

查理一世(1600–1649),1625–1649年在位。他是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公開處死的國王,同時也是歐洲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君主。查理一世在位期間的一個特點就是混亂的宗教衝突,臣民們普遍對他們國王的信仰持不信任態度。1642年查理挑起內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1649年1月查理被判叛國罪,並於30日走上斷頭台,終年49歲,君主體制隨即土崩瓦解,共和國成立。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克倫威爾空位期。查理一世的長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後繼承了王位,直到1660年復辟後才行使權力。

查理二世(1630–1685),1661–1685年在位。1660年4月4日發表的《布雷達宣言》,答應同議會共同管理國家。1661年4月查理登基,並與議會妥協,僅處死9名圓顱黨人。在位後期崇尚君主專制,發動了兩次英荷戰爭。1679年,簽署「人權保護法」。查理很有魅力、十分風趣受到普通人民的愛戴,也是一個極其機警的政治家。他被稱為「快活王」,雖然吃喝有節制,但是好色,情婦無數。1685年駕崩,享年55歲。

詹姆士二世(1633–1701),1685–1688年在位。他是最後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格蘭國王兼蘇格蘭國王。他的臣民不信任他的宗教政策,反對他的專權,在光榮革命中他被剝奪王位。王位落到了他新教的女兒瑪麗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詹姆斯二世退位後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保護。

瑪麗二世(1662–1694),1688–1694年在位,與丈夫威廉三世共治。在威廉輾轉於愛爾蘭和歐洲大陸指揮作戰對抗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時候,她即在樞密院的輔佐下,以自己的名義主理朝政。在獨立行政期間,瑪麗活躍於英國國教會,以奮勉於政務和強大果決著稱。後來她還自封為法國女王。1694年,瑪麗二世死於天花,時年32歲。

威廉三世(1650–1702),1688–1702年在位,兼任荷蘭執政。1689年,威廉夫婦入主英國,並通過議會的《權利法案》。1701年,議會通過「嗣位法」,規定了英國王位的傳承順序。同年,加入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威廉三世的王位是與其妻瑪麗二世分享的,瑪麗一直甘居幕後,威廉是實際上唯一的國王,只有在威廉出征時,瑪麗才出來主政。威廉三世是一個宗教寬容者,實際上對天主教和新教沒什麼偏見。1702年,威廉三世病死,享年52歲。因沒有後嗣,英國的王位由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繼承,而荷蘭則進入了歷史上的第二次無執政時期。

安妮女王(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在位期間對法國發動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7年,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合併,實現兩個國家真正的合併,稱大不列顛王國,奠定了喬治三世時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維多利亞女王時的大英帝國的基礎。1714年8月1日安妮女王去世,享年49歲,斯圖亞特王朝就此絕嗣。王位由表親德意志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繼承,開啟了英國漢諾威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