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中興與嘉靖中興,不一樣的朝代一樣的結局

歷史上的主要王朝在發展至中期之時,往往都會經歷一場內憂外患的動亂。

然而,王朝的氣數未盡,在中後期總是會出現一位有作為的皇帝,配合時勢,形成中興局面。

唐憲宗李純的元和中興

唐朝經過安史之亂,由鼎盛一夜之間走向衰落,元氣大傷。同時,還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中央政府的權威和影響力大為下降。

歷經四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和積蓄力量,到了憲宗時期,中央政府的實力才有所恢復。

李純是個頗有才華也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剛明果斷,能用忠謀。以削藩重新統一全國為代表的所謂「元和中興」即是對其之美譽。

如李純生於初唐和盛唐,其成就恐不在太宗玄宗之下,他本人也欲效法此二位先祖。

然而時過境遷,唐王朝至此時,已經步入衰落期。憲宗縱有抱負和才幹,終究無力回天。

明朝的嘉靖中興

明武宗朱厚照即正德帝在位期間,寵信以劉瑾為首的八個宦官,時稱「八黨」。

武宗整日嬉戲玩樂,荒於朝政,劉瑾等人掌握大權,恣意妄為。因而激起民變。劉瑾伏誅之後,武宗又寵信邊將江彬,荒淫無度有增無減。宗室安化王朱寘鐇寧王朱宸濠先後起兵奪位。

嘉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即位的。

隨即,嘉靖帝發動了一系列改革。

經濟上,針對土地集中財政日益困難的狀況,嘉靖帝下令清查皇莊和勛戚莊園,還田於民;政治上,打擊宦官和外戚勢力、整頓吏治;文化上,整頓學風,完善學官制度。

嘉靖帝的新政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然而,由於此時已經是明朝中後期,明王朝代走向衰落是必然的趨勢。

嘉靖後期,社會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南倭北虜」令明王朝疲於應付;嘉靖帝又迷信方士、大興土木。嘉靖新政的成果毀於一旦。

所謂的中興竟成了明朝走向滅亡的開始。

唐朝和明朝的這兩位皇帝,有許多相似之處。

他們的時代都是兩個王朝走下坡路的中後期。

他們都是雄心壯志、勵精圖治,挽狂瀾於既倒的鐵腕皇帝。

時代需要這樣的皇帝,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皇帝。

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追求長生不老,寵信方士、迷戀丹藥。

憲宗重用宦官,嘉靖寵信奸臣嚴嵩

二位都有明顯的缺點,後人實在不能苛求完美。

在他們所處的時期,這些缺點恐怕難以克服,這是時代的問題,是王朝運行至此時必然產生的病變。形勢所迫,容不得人採取所謂看似更合理實則不可能的解決辦法。

所謂時也運也命也。

歷史上的一切中興,最終都被證明只是迴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