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城內大街舊事——當年雷鋒在沭陽


城內大街舊事

當年雷鋒在沭陽

江瀚


我童年和少年時住在城內大街上,那時候正上小學,童年是美好的過程,無拘無束生活,對身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感到好奇,印象也特別深刻。


1962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指示,作為時代楷模,全國轟轟烈烈開展學雷鋒活動,並落實到行動之中。


有一次母親和我去東關大街買水缸,當母親和我搖搖晃晃地抬着沉重的大水缸往家走時,突然上來一名解放軍戰士,從我肩上接過扁擔,一直將水缸抬到我家。


父親見到這名戰士幫助我抬着水缸進門,連連致謝,並問他的姓名,戰士說:「駐軍部隊的,我叫解放軍!」說後就走了。


「我叫解放軍!」可是雷鋒做好事不留名而留給人們的一句話。


那時候,街上不時傳出「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聲,廣播站南門旁掛着的有線廣播喇叭里天天播放此歌;城門口出現許多解放軍戰士在為人理髮;婦女們上街為人釘鈕扣、縫補衣服;少年學生在打掃街上衛生。


學雷鋒年代裏,好人好事層出不窮,人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大家都以學雷鋒做好事為榮,社會風氣也大大改變。


現在看來,推動社會文明發展,不僅需要物質基礎鋪墊,更重要的是提高精神文明層面。

1962

年,父親所在單位為配合學雷鋒活動,編排一台大型話劇《雷鋒》向社會公演。因為只有很少的經費下撥,所以全靠社會各界支持。所花資金能省則省,道具大多靠自力更生製作,譬如雷鋒所穿的軍服,就從駐軍部隊借來;擴音器麥克風向廣播站借用;燈具向照相館借用。


演員均來自各單位選送,排演戲劇全是義務奉獻,沒有報酬,加班加點,也沒有人報怨。


遴選雷鋒的演員最後敲定縣廣播站的站長孫安堂先生。


60年了,我還能牢牢地記住他,他五官端正,中等身材,操一口標準普通話,他的音質優美,富有磁性,在我的眼裡他就是標準的雷鋒形象。


家父每天都到人民劇場排演現場,他和另外幾名同事擔任該劇的策劃和導演。那年代大家都專心致志地把節目排好,把宣傳雷鋒、學習雷鋒、演雷鋒落實在行動上。


為了演好戲,演員們還專程去南京觀摩學習。


雷鋒雨天送婦女的一段戲,靠手工晃動一張白鐵皮板營造雷聲隆隆的效果,舞台上掛滿銀色紙條,用燈光晃動照耀摸擬雨絲。


人民劇場是排演該戲最大的支持單位,不僅無償提供場地,還同意演出時收取每張票5分錢成本費。


《雷鋒》公演後引起巨大反響,許多學校和機關以及部隊都主動聯繫劇組,要求加演場次,讓他們組織學生、職工和戰士們觀看。


五十年後,家父曾撰文回憶道,那時候,大家真正地把學雷鋒、演雷鋒、以雷鋒為榜樣作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飾演雷鋒的演員孫安堂先生,我一直銘記在心,我認為他就是雷鋒,而我則是那時候他的一名粉絲。


前些年我獲悉,孫安堂先生退休後回到鄉下周集老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2021年冬,孫安堂先生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