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離地鐵站有點遠,但必須要聊一下北侖算山和算山碶的故事

DEEPIN寧波,讓我們今天正式開啟地鐵1號線松花江路站附近的故事。

昨天和大家盤點了北侖以山水命名的道路,咱們了解因為北侖比較年輕,所以並沒有很多老地名的保留,才會有機會構築以祖國的山川大河為名縱橫的交通線。不過,北侖也不是啥老地名都沒有,若是必須要選個先後次序,那第一個必須是算山了,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裡的故事。

算山,這個名字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宋時,寶慶《四明志》中就已經有了張家埠、妙林、烏金碶、算山等地名,不過此時,他還尚作為山名。一切皆因這片小山嶺多是獨立分佈的一個個的小山包,遠看就像是算盤珠子一般而得名,到明嘉靖《定海縣誌》中,終於開始出現了算山村這個名字,可以算得上是最早出現的北侖新碶村名之一了。

但你要只以為算山村名是來源於山名,那就狹隘了,因為這村名後來也影響了山名。這就要感謝清乾隆年間在此建起的算山碶了,村子也應他而常被叫成碶頭村,算山也就有了另一個新名字——碶頭山。

算山碶,古時也稱「算山浦碶」,是新碶、高塘一帶主要的排澇設施。舊時碶上設碶夫一名以司啟閉,但這初代版的算山碶,後因年久失修,碶門狹窄,碶身碶底漏水,蓄泄不靈,於1956年11月被重建了。次年完工後,新造之碶為5孔,每孔徑2.5米,碶底高程0.62米,採用螺旋桿啟閉。重新承擔起了沿山大河、新鳳洋河、富春江河、官塘河之水的入海重任。

當時,為了保護算山至高塘等地的農田,自算山碶向東還配套建有永豐塘,久豐西塘,久豐新塘等等,不過也跟老算山碶一樣,因時代久遠,廢的廢,沒的沒了。

1968年,一條西起算山碶與鎮海石化總廠原油碼頭,東至新碶西塘,長2720米的算山塘正式開建,圍墾土地2000餘畝。但在1981年,遭遇了14號颱風襲擊後,沖缺倒塘。次年又再次修葺加固,始建了標準塘。到了1991年,北侖電廠又在塘外新建了東至下三山的灰庫塘,這麼著,曾經的算山塘原有長度最終被縮減到了只有600米,成了如今地圖上所見的模樣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聊到這裡了,從算山碶到算山塘,一碶一塘,始終在為著這裡的人們做着自己的貢獻,如今雖說他們的作用已經不如往昔,不過他們的故事卻值得我們流傳下去。

DEEPIN寧波,跟我一起逛寧波,感受寧波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