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縣東新鄉地名故事(三):昔有深山藏古寺

作者:夏有貴

湖北省大悟縣東新鄉東北方向距東新鄉政府所在地約十五公里處有一千年古剎遺址,名曰龍泉寺。龍泉寺所在村名曰龍泉村(2014年與兩河村合併稱兩河村)。龍泉寺附近的塆稱為「廟前頭」,都是以龍泉寺命名的。

縱觀山形地貌,昔日龍泉寺正坐落在酷似一條巨龍的山脈的龍頭之上。寺北面有沃泉,泉水翻湧,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既可飲用,又可灌溉農田。左右有龍泉,泉水從兩側大山中溢出,清澈甘甜,是天然的礦泉水,是人們不用花錢可供解渴消暑的健身飲料。南面三公里處的童家砦猶如龍泉寺的大門,把寺前一條山沖關得僅剩十幾米可供進出,砦頂方圓十餘平方公里,海拔約五百米的砦頂上卻奇蹟般地有噴泉湧出,估計龍泉寺就是巨龍前後左右有豐富的龍吐清泉而得名矣。

從童家砦到龍泉寺是一條三公里長的山沖深谷,東西兩側山勢陡峭,怪石嶙峋,谷深達一千多米,驚現上午十時才能見到陽光,下午三點太陽就落土奇觀。而到龍泉寺廟遺址卻突現一倒置葫蘆形的開闊地,真具「深山藏古寺」之絕妙境地也。

相傳龍泉寺正興旺時僧人達一百二十餘眾,擁有田畝一百多石,僧人除早晚念經做功課外,平時靠種田養活自己。古寺始建何時已無從考究,據周圍群眾聞聽老年人世代沿襲相傳,至少要追溯到唐朝時期。據傳此寺自建至今曾毀過三次,重建三次,最後一次毀於十年浩劫。

據第三次重修時現存龍泉寺原址大門外的「重修龍泉寺碑」記載,第三次重修是由徐雲亭、徐玄亭兄弟二人募捐和香客村民捐款興建於清朝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年)。據碑文記載:當時寺院規模宏大,分四大部分。藏經閣、鐘鼓樓就各達十五間,因碑文風化嚴重,模糊不清,按此規模推算包括正殿四大部至少也有房屋一百多至二百間。

寺院未毀前,香火極其旺盛,香客絡繹不絕。初一、十五更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每年的三月初三廟會前後半月,一個多月的會期更是盛況空前,數台大戲、皮影戲對唱,鼓書、雜耍藝人名顯奇能。大商小販都來趕場,真可謂「火樹銀花不夜天,良宵盛會喜空前也」。

古寺周圍歷史傳奇、人文景觀豐富多彩。不知是何年何月在龍泉寺東面山上吸日月精華,貪人間煙火修鍊成功的一位石將軍準備起事,並與他在附近山上一起修鍊成功的雞公石、令牌石、船石約定好,某月某日起事。這天先由雞公打鳴,然後石將軍將令牌一「咵」,再一步跨上船石溝的石船,並呼風喚雨狂風大作,石將軍的船到之處水高數丈。一時間從龍泉寺下的兩河、安溝、太平村一直到大悟城關所到之處將會造成江河,沿途人民將會罹遭逃不脫,躲不掉的滅頂之災。

觀音大士慧眼識破陰謀動機後,在石將軍準備起事的前一天迅速將此事奏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聞奏後怒不可遏,立刻派雷公電母下界,首先劈掉了雞公頭,然後再將石將軍的腦袋打破滾下山坡,又將令牌石打破,只有船石溝的石船船體沒打破,僅掀去船艙。石將軍起義之舉成為泡影。幾千年修鍊成功未成正果反喪性命。從而保護了鄂北一帶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至今被雷劈的石將軍、雞公軀體、被劈損一塊的令牌石、船石溝的石船仍歷歷在目地聳立、存在於龍泉寺周圍山上。石船雖被浮土壓住一截,露在外面的船頭、船身如真正的木船沒有異樣,且造型美觀,光潔如初,活靈活現。

恢復龍泉古寺,弘揚民族文化、禪宗文化,意義非常重大,結合龍泉寺周圍頗具傳奇色彩的古怪精靈、人文景觀、遺迹,開發利用潛力、意義巨大。大別山紅色旅遊公路修建後,配合連片開發五嶽山五嶽神仙聚會處、蜜蜂岩、千年古楓、五嶽山下的八字溝、三爪山永宗寺佛教文化場所更是金鏤串珠,旅遊景點引人入勝,對發展大悟的紅、綠、灰色旅遊可起到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同時對推動文化搭台、文化惠民意義十分重大。


(根據民間傳說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