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是中華姓氏之一,自歷史上出現張姓的時候一直到現在幾乎都是人口眾多的姓氏。
張姓的來源也有很多主要有
1、源於姬姓:
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以其字命氏,也稱張氏。
2、源於改姓而來:
①三國魏將張遼本來是聶壹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之後他的子嗣便以張為姓。
②。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
③張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陽,因善騎射,被范陽守將張鎖高收為義子,遂從義父姓張。後張忠志屢立戰功,官至禮部尚書,封趙國公。
④由少數民族改姓而來。古代的烏桓、女真、羯、鮮卑、匈奴、契丹等少數民族,有改姓為張姓的。今阿昌族、納西族、僳僳族、瑤族、壯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錦氏、扎庫塔氏、愛義氏等十幾個滿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張。
- 張姓始祖
張姓始祖-張揮
張揮,號天祿,青陽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發明者。因弓箭的誕生對社會影響大,所以黃帝封揮為弓正,職掌弓矢製造。後又取弓長之意,賜姓張於濮陽,封地清河。後逝葬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因此,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
張姓在歷史上也是人才輩出,有「風度得如九齡否?」的唐朝張九齡,
還有張鎬、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張弘靖、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
惟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