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案:知縣與夫人飲酒,一隻烏鴉引出人命,夫人指點知縣破案

撰文 | 夏西

明代成化年間(1464-1487年),山東青州府臨朐縣新上任了一位叫做黃日甲的知縣,年紀不到三旬,卻少年老成,處事得體,辦案公道。

有一天,正值春暖花開。黃知縣見閑來無事,便命夫人置辦了一桌上好的酒菜,又搬到了後院中的涼亭里,兩人一邊喝酒賞花,一邊吟詩作對,好不愜意。

忽然,有一隻烏鴉從外面飛進了後院,落在了涼亭檐上,不停地叫喚着。黃知縣此時正有一對佳句在冥思苦想,聽着這呱噪的叫聲十分生煩,便命家丁去將烏鴉趕走了。

誰知,過了一會兒,這隻烏鴉又飛了回來,落在原地處不停地哀鳴,聲音非常凄涼。黃知縣又準備讓家丁去趕,卻被夫人給攔住了。

黃知縣的這位夫人是個大家閨秀,不僅長得國色天香,琴棋書畫也是樣樣精通,而且極有謀略,曾經幫他出了不少主意,查清了很多的奇案、大案。

黃知縣正準備詢問原因,卻聽見夫人說道:「老爺,這隻烏鴉的叫聲聽起來非常悲慘,而它又去而復還,莫非其中有什麼緣故不成?」這時,烏鴉似乎聽到了夫人說的話,叫得更加凄涼。

黃知縣一聽,內心似乎也有所動,沉吟片刻後,便召來了心腹衙役趙保,指着烏鴉說道:「你也不要再叫了,如果你果真有冤,我命趙保跟你一同前去!」又同趙保耳語了一番,命他跟着烏鴉,看它落在哪裡後再來回報。

烏鴉似乎也聽懂了黃知縣的話,立刻止住了哀鳴,又飛出了縣衙,趙保急忙一路緊跟了上去。烏鴉每次飛了二里地,就落在大路旁的樹上,等着趙保。就這樣一直走了二十餘里,到了城外的一處密林中,烏鴉落在一個新土堆上,再也不肯走了,一直停在這裡,大聲地悲鳴。

趙保見狀大吃一驚,他本來對此事並不以為然,只是縣太爺交辦的事情又不得不做,如今看到果然有異狀,便馬不停蹄地趕緊回到縣衙去回報黃知縣。

趙保回到了縣衙時,卻發現烏鴉早已回來,又落在檐上,不停地哀鳴。黃知縣聽了趙保的報告,轉身笑着對夫人說道:「夫人果然神機妙算,想必這又是一條冤魂等待我前去申冤了!」隨後,便帶了一幫衙役和仵作前去現場勘驗。

一行人到了深林土堆處,烏鴉也緊隨而來,落在附近的一棵大樹上。黃知縣見狀,立即命衙役去挖開土堆,剛挖下去不到三尺,就見到了一具剛埋下不久的屍體。

黃知縣急忙讓人起出了屍體,交由仵作去查驗。經查證,死者是被人擊中頭腦而死,但是對於此人姓甚名誰,家住何方卻一無所知。

這時,又有衙役在土坑裡發現了一條馬鞭,就呈給了黃知縣查看。黃知縣端詳着馬鞭,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麼蛛絲馬跡,只好命仵作填好屍格,妥善保管好屍體,又命衙役四處查訪,尋找相關的知情人,自己則回到了縣衙。

一連幾天,出去查證的衙役相繼回報,都說沒有發現什麼可疑的線索。黃知縣得知後,心急如焚,以致於茶飯不思,夜不能寐,終日都在思索着如何處理這樁疑案。

一天晚上,黃知縣又在大堂查看案卷,到了三更時分,突然一陣倦意襲來,竟然伏在案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恍惚之間,他看到有一個人披頭散髮,滿面愁容,匍匐着跪在案前,對着他哭訴道:「小人被奸人所害,求老爺為我做主!」

黃知縣吃了一驚,急忙問道:「你是什麼人?你有什麼冤情要訴?」來人說道:「小人的仇人非桃非杏,非坐非行。」說罷,又放聲大哭,最後隱隱而退。

這時,一陣鼓聲傳來,黃知縣突然從夢中驚醒,發現竟然已經四更了。他仔細回想着夢中的情形,卻始終不得情由。

第二天,黃知縣又命趙保親自帶人出去查訪,還讓他們將深林附近的可疑之人都帶回公堂審問。

趙保領命後,在深林附近四處搜索,卻依然一無所獲,於是,他便帶人進入了深林深處,又向前走了不到三里,竟然來到了一個小集鎮,名叫平豐街。這裡只有十餘戶人家,家家都有馬匹出租。

趙保見此情形,心裏一動,突然想到了跟屍體一起埋在土堆里的那根馬鞭,便命人不由分說地在鎮上抓了四五個人,把他們全部帶到了縣衙。

黃知縣聞知後,當即升堂審問,問他們道:「你們住在深林,平日以何為生?」眾人答道:「皆以租馬維持生計。」

黃知縣聽完大怒,呵斥道:「你們既然以租馬為生,為什麼要害人性命,奪人錢財呢?」眾人都嚇得魂飛魄散,連忙矢口否認。

黃知縣見眾人都不承認,又接著說道:「你們在幾日前謀殺了一個租馬的客人,將他埋在了深林里,又遺落了一根馬鞭,難道還不肯承認嗎?」說罷,命人將馬鞭遞給他們一一傳看。

眾人看了看馬鞭,紛紛都說並不認識,又告訴黃知縣道:「我們這些人雖然都是以租馬為生,但是為了公平起見,都是輪流派差,每人一天,實在不知道到底出了什麼事?」

黃知縣聽了,沉吟半晌,對他們說道:「既然這樣,你們把集鎮上人員的姓名全部一一報來。」於是,眾人都將姓名報上,黃知縣又命人記錄了下來,仔細看了半天,卻依然不得要領,只好宣布退堂。

晚上,黃知縣又在苦苦思索着對策,茶飯不思。夫人見狀,連忙上前去問候,黃知縣心情煩悶,就把夢中的事告訴了她,又將租馬人家的名單交給她觀看。

夫人仔細看了看租馬人的姓名,對黃知縣說道:「這名單里有一人姓李名立,而在老爺的夢中,又有『非桃非杏,非坐非行』這句偈語,『非桃非杏』不就是『李』嗎?而『非坐非行』正是『立』,難道這個人就是李立嗎?」黃知縣一聽,恍然大悟,對夫人的聰明機智敬佩不已。

第二天,黃知縣命趙保將李立單獨提到公堂訊問。一開始,李立並不承認。黃知縣見狀大怒,先將他痛打了一頓,又把當天夢中的冤魂告狀一事向他說了一遍。李立聽後,嚇得心驚肉跳,面無血色,又受不了酷刑,便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全部說了出來。

原來,在幾天前,同隸屬於青州府的諸城縣有個叫做張恩的客商,帶了紋銀一百餘兩,前往北京去購買緞匹。

張恩到了臨朐縣境內時,偶然碰到了馬夫李立。李立見他帶了不少行李,穿着也非常考究,知道他是個有錢人,便走上前去搭訕道:「客官,你要租馬嗎?」

張恩性情直率,慷慨重義,又素來不吝施捨,見李立主動來問,便答道:「我本想租馬,卻有行李要擔。」李立急忙答道:「這不妨事,客官只管上馬,行李由我挑着隨行。」張恩見他是個馬夫,長得也不像壞人,便答應了。

兩人走了不到二里地,見到一個農人拴着一隻烏鴉經過。張恩見烏鴉正在不住地悲鳴,不禁生了憐憫之心,急忙叫住農人問道:「你這隻烏鴉是要賣的嗎?」農人答道:「正是準備去賣的。」於是,張恩便下馬打開銀包,取出銀兩,將烏鴉買了下來,又將它放生而去。

誰知,就在張恩打開銀包取銀時,站在一旁的李立偶然瞥見他的銀包里有碎銀十餘塊,另有漕銀三錠,一時便生了貪心,心想:這個人的銀包里就有銀子不下三十兩,包袱里更是不知道有多少銀子了;如果將他殺死,搶了他的銀子,我何苦再做這種給人做牛做馬的馬夫呢?於是,他便對張恩起了殺心。

兩人又走了三五里,來到了一處密林,李立見四周寂靜,前後無人,便抽出了扁擔,又趁張恩不注意,從背後朝他飛打一扁擔,正中張恩頭顱,將他當場打死,落下馬來。

李立見張恩已死,便把他埋在了密林深處,又搶走了他的錢財和行李,自以為做得神不知鬼不覺,誰知在匆忙之中,竟然將自己的一根馬鞭遺落,跟張恩埋在了一起,而更讓他想不到的是那隻被張恩救下的烏鴉卻一直在跟着張恩,見到他被人殺死,又跑到了黃知縣那裡去告狀,最終查出了真相。

黃知縣聽了李立的供述,當場命他簽字畫押。這時,那隻烏鴉突然飛進了大堂,先是低聲悲啼,又撲向了李立,將他的臉面啄得鮮血淋漓,隨後飛出了大堂,撞石而亡。

黃知縣見狀,嘆息不已,先將李立依律判了斬立決,押赴鬧市口斬首示眾,又派人前去諸城縣尋來張恩的家人,將財物如數歸還,並將他妥善安葬,又命人將烏鴉埋在了張恩的墳旁,還立下了一座石碑,上面表述了烏鴉報恩的奇聞,稱之為「義鴉墳」。

後來,當地老百姓得知了這個奇案,非常驚異,都紛紛前去「義鴉墳」前拜祭。從此,臨朐縣裡人人自律,民風也一時大治。

特別聲明:文章中包含個人觀點;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