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歷史人物一起成長(44)-王陽明龍場生活給予我的啟示

王陽明,一個筆者很喜歡,但對於他的「心學」卻處於一種比較懵懂的狀態。自我安慰可能是因為自己還沒有到哪個層次,所以不能很好的理解。但這並不影響對這位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的敬佩之心。

特別是他被貶到龍場驛做驛丞那段歲月。

貴州修文縣的龍場驛,是一個窮山惡水、荊棘叢生,方圓數里無人煙的偏僻之地。在這個地方能聽懂王陽明語言的漢人,要嘛是流竄犯、要嘛是兇惡之徒,當地的居民由於語言不通,根本沒有辦法與王陽明交流。

面對這樣艱苦的條件,王陽明可以選擇退卻或堅持,而他選擇了堅持。

於是,這個從小生活在官宦之家,從來沒有吃過這種苦的人開始了他的龍場生活。

他主動進入深山,找到當地的居民,用手語一遍一遍的溝通,得到他們的認同,讓他們住在自己的周圍,還開設書院,教他們讀書寫字。當隨從苦悶時,主動去安慰他們,分擔他們的工作。

這就是讓筆者最佩服的地方。

就是這些聖賢之人,在一切的痛苦和困難面前,他們仍然堅定前行、泰然處之的人。很多時候,平凡人與聖賢之人相較而言,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於面對困難時的態度不同。當然,也正是因為平凡人與聖人之間,有了這樣的區別,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有很多平凡人,而能真正在歷史長河中,不被淘汰掉的、能青史留名的,註定是少數。

只是,那怕是個平凡人,很多時候對待困難的態度,也決定了你成為平凡人的高度。雖然我們都是平凡人!

(文中部分文字來源於當年明月所著《明朝那些事兒》,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