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但大家對此並不信以為真,很多人都將它當成神話來看,但事實上,歷史中真的有大禹治水這回事情,只不過並沒有口口相傳的那麼邪乎其神,而大禹也並沒有什麼神力,他只不過是掌握了比父親更好的方法,並最終成功治理了水!
雖然對現在來說很輕鬆,但是在那個很原始的時代,大禹的這種能力還是非常值得人們敬佩的,大禹治水成功,使家鄉免於水患,使百姓可以安身立命,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
也正因為這樣,百姓為了歌頌祭奠他,才在禹前面加了個大字,以祭奠他所做出的偉大貢獻,這也是大禹的由來。經歷了中華上下5000年的歷史,直到現在,大禹治水的故事還被口口相傳,由此可見,只要一個人對百姓的影響足夠深遠,就能被世世代代所銘記所歌頌!
大禹也憑藉著治水有功,舜帝將帝位傳給了他,而原本的禪讓制,到了大禹該禪位的時候,而他卻有了私心,將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一般認為啟就是創建了夏王朝的君主,並開始了世襲制「家天下」的先河。
上面給大家介紹了那麼多,就是要說明一下,大禹才是華夏文明歷史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他是遠古部落時期和奴隸社會時期的重要分界點,也正是從他之後,才有了真正「國家」的概念。
由此可見,雖然大家一直將大禹當成神話故事來看待,但他卻是真實存在的,並對中華文明有着極其深遠影響的一位。大禹去世後,他被安葬在了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方向的會稽山上。
對於遠古部落社會的治水英雄,以及夏王朝的開創者,他的葬地還是非常讓人神往的,都想一睹他當年的風采,也想從他去世的陵墓中找尋一些書中未有答案。據歷史文獻記載,從統一六國的秦始皇開始,後面就有陸陸續續的皇帝,登上會稽山去祭奠大禹,以此來證明自己是華夏文明的正統。
現在大禹陵已經成為了景區,而今年為了向廣大的醫務工作者致敬,該景區本年對所有的醫務工作者全年免費開放,對中華文明歷史有興趣的朋友,登上會稽山,是大家了解各朝各代歷史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