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名將雲集,曹操有五子良將和八虎騎,孫權有十二虎臣,劉備有五虎上將,都非常厲害,而袁紹,最為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之前,勢力最強的一方諸侯,雖然在官渡被曹操打敗,看起來有些窩囊,但他也有河北四庭柱,為袁紹打下了半壁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河北四庭柱
河北四庭柱,聽這個名字,雖然沒有什麼虎啊豹的,但也十分厲害,理解起來,就是撐起河北袁紹的四根頂樑柱。
他們分別是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又稱「河間四將」,在小說中他們的表現不如呂布關羽耀眼,除了後期的張郃外,顏良、文丑、高覽三將,都只是跑了個龍套,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
但不可否認,他們在那個時代,都是一流行列的武將。
顏良
顏良最大的功績,是白馬之圍。
建安五年,袁、曹交戰於官渡,袁紹派遣顏良進攻白馬。曹操麾下謀士荀攸建議,先佯裝渡河,攻擊袁紹後方,誘使袁紹分兵,實際輕兵突擊白馬,攻其不備。袁紹果然上當,曹軍宛若神兵天將,打得顏良措手不及,就在這樣的情形下,顏良怒斬宋憲、魏續,打敗徐晃,打平許褚,一時間,整個曹營束手無策,沒有人敢跟顏良打。
此時,身在曹營的關羽,為報曹操之恩,也為了日後脫身,決定為曹操立下斬顏良這一功勞。
關二爺胯下赤兔馬,掌中青龍偃月刀,飛奔顏良麾下,顏良措手不及,一刀被砍翻。
文丑
和顏良齊名的文丑,官渡一戰中了曹操的誘敵之計,被曹操以多勝少,最後死於亂軍之中。
在演義中,文丑、顏良與程普、黃蓋、韓當拔尖對峙;韓馥行刺袁紹,被文丑斬殺;又在十多個回合敗公孫瓚,順手殺了保護公孫瓚的四位戰將,如果不是小將趙雲殺出,公孫瓚就被生擒活捉了;接着與等級不夠的趙雲大戰60回合不分勝負。
白馬之圍,顏良被斬,文丑為了報仇,中了曹操的誘敵之計,在亂軍中,他箭射張遼,與徐晃大戰30回合。
這戰績,可以說是相當輝煌了。
可惜,他也遇上了關二爺,只3回合,敗走,被關二爺一刀劈了。
誰辦法,誰叫你碰到關羽呢,《三國演義》這一段,就是為了捧二爺,主角光環頭上頂,管你顏良與文丑。
高覽
高覽可能是四庭柱中存在感最低的,但他能與顏良文丑並列,說明實力不容小覷。張郃與張遼打得膠着之時,許褚拍馬助戰,這邊高覽挺槍而出,迎戰許褚。
許褚從他身上討不到便宜,從側面可以印證高覽的實力。
他還曾經打得劉備抱頭鼠竄,要拔劍自刎,若非劉辟在旁邊攔了一手,估計就沒有三國演義了,這劉辟也是個龍套,幾個回合就被高覽劈了。
正在劉備危機萬分之時,趙雲從後方殺出,成功gank掉了高覽的人頭。
張郃
張郃是四庭柱裏面最高光的一位,在袁紹手下時,並沒有多少表現機會,反而到了曹營,在後期大放異彩,也從側面證明了袁紹在用人上,確實差了一丟丟。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在袁紹沒有表現機會,在滅公孫瓚的戰鬥中,他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被壓制,大概可能因為是後來歸附袁紹的戰將,得不到完全的信任吧。
歸曹後,張郃成為了五子良將之一,但這也是張郃能觸碰到的天花板了,因為降曹已經是張郃第三次換主,前兩次分別是韓馥和袁紹,用張飛的話來說,這就是三姓家奴。
對這樣一個人,曹操有識人之明,能用他,也可以重用,但絕不會讓他獨領一軍。
總的來說,顏良、文丑、高覽,都是被袁紹耽誤的名將,而張郃,不如說是命運的捉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