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2025年05月08日21:10:29 歷史 4566

  循着習近平主席的足跡,感悟文以載道。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以史為鑒 共創未來》。10年前的同一天,那次赴俄之際發表的署名文章題目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歷史」與「未來」,一對關鍵詞,跨越十年,昭示了習近平主席俄羅斯之行的深遠指向。

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 天天要聞

  歷史,國家和人類的傳記。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着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5月的莫斯科,滿是勝利與和平的春色。二戰名曲《喀秋莎》時常在紅場內外響起,唱出了時光的流轉,也唱出了中俄兩國的共同記憶。習近平主席曾對普京總統說,「中國人差不多都會唱這些歌,也算是中國民歌了。」

  共同的記憶、共通的情感,源自中俄兩國人民並肩作戰、相互支援的崢嶸歲月。

  回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援華航空隊在南京、武漢、重慶等地「鷹擊長空」;再憶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地下工作者,向蘇方提供第一手情報;追念烽火歲月,兩國攜手在大漠戈壁開闢出一條國際「生命線」……肩並肩、手握手、心連心的戰鬥友誼,凝聚着無數先烈的鮮血與汗水,在風雲變幻的當下,更閃耀出不滅的光彩。

  共同的記憶、共通的情感,蘊藏歷史的智慧,亦給未來以底氣。

  「80年前,我們經過奮起反抗,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80年後的今天,我們要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習近平主席以歷史的眼光寄望未來。

  未來,從歷史中走出,今天則是它的必經之路——歷史的回望、未來的期望,交匯在當下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上。團結還是分裂?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今天,人類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十字路口。

  「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堅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署名文章中,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個「堅」,字字鏗鏘,指引着未來之路——中國和俄羅斯,正同行在這條道路上:同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為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完善全球治理的建設性力量……這是中俄關係的「清晰歷史邏輯、強大內生動力、深厚文明底蘊」之所在,也是兩國「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制於任何第三方」的獨立自主精神之根基。

  署名文章中,有着對中俄關係的長遠寄望:「不為一時一事所惑,不為風高浪急所擾」。字裡行間,寄望的又不止中俄關係,更飽含對人類前路的牽繫——「中俄戰略協作的確定性和堅韌性」,指向的是「共同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面向未來的、更為宏闊的目標。

  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大理念,正是習近平主席2013年訪問俄羅斯期間提出的。地點的重疊、時間的遞進,交織出理念之豐富、之發展。

  光陰荏苒,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正為應對全球挑戰、共創人類美好未來提供了中國方案,正贏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與參與。

  攜手為人類前途命運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這樣的中國值得期待,這樣的世界值得期待!

  策劃:杜尚澤、彭俊

  撰文:王洲、陳世涵

  海報:李艷

  編輯:閆俏秀

  校檢:朱利、吳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 天天要聞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台北市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罷免案,原領銜人張克晉退出。更換領銜人的「鮭魚回郵」計劃,因700份無效連署遭中選會駁回。罷免民進黨吳思瑤與吳沛憶案,被稱為「地動刪瑤」行動。雙吳屬綠營「最弱環節」,罷免成功可重挫民進黨士氣,但國民黨卻將一手好牌打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 天天要聞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近日,上海解放紀念日之際,由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與周家橋街道關工委聯合打造的「鐵軍講堂」第二講,以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為主題正式開講。當天下午兩點,周家橋三十七民眾夜校舊址紀念館內擠滿了前來聽講的群眾。上海新四軍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宣講團團長謝魯淮從抗戰相關歷史講起,為大家講述了一段段抗戰...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 天天要聞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進香河題圖來源:Bigger南京微信公號今天穿行在南京的街道,穿過新街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沿着洪武北路一路向北,當兩側高大的水杉逐漸取代了高樓大廈,進香河路就到了。叫「進香河路」,是因為有進香河——不過,現在這條河已經改為地下流淌的暗河了,但絲毫沒有掩蓋這條有着將近1800年歷史的河流在南京城市史上的地位:一...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 天天要聞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作者:殘門銹鎖公元316年,西晉滅亡。都姓司馬,所以在公元317年,東晉隨之出現。建立東晉的人,叫做司馬睿。那麼司馬睿和司馬懿,啥關係?司馬睿的爹是司馬覲,司馬覲的爹是司馬伷,司馬伷的叔叔是司馬昭,而司馬昭是西晉的開國皇帝。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 天天要聞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作者:趙心放清代陝西人王傑有兩個第一的頭銜:清朝開國陝西的第一名狀元和清一代陝西的第一名臣。他的名臣頭銜確實是本人實至名歸,而他的狀元頭銜呢?是乾隆皇帝從第三名探花提上來的。直白地說,是撿的漏,甚或是意外驚喜。本文專門聊聊王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