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聖手王昌齡:回鄉路上因說錯話,冤死在刺史的槍下,屍骨無存

2025年04月09日12:40:28 歷史 2345

公元755年,即安史之亂頭一年,年57歲的王昌齡得知了安祿山造反的消息。此時的他已被貶龍標達8年之久,沒錯,這裡的「龍標」,正是他的好友李白為他所寫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里的「龍標」。

這首詩,無數人都會背: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在湖南龍標縣的8年里,王昌齡的職務一直是龍標尉,這個職務主要負責當地的政務、稅收、案件調查等事務,相當於今天的地方公安局、城市管理局、稅務局等部門的綜合職能。

在被貶龍標之前,王昌齡已在江寧丞的位置上枯寂地坐了8年。屢次遭貶,將王昌齡昔日迫切想要在官場有一番作為的心完全澆滅了。

和同時代的絕大多數文人一樣,王昌齡曾為了做官付出了太多太多。他出身在西安一個貧寒之家,是家中的老大,是在父母的努力下,他才得以實現「耕讀」。也是因為耕讀的緣故,他的詩歌中,常可見「漁」「耕」等詞,比如,他曾在《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寫道:「非為漁弋故」,「無何困躬耕」;在《獨游》中寫道:「時從灞陵下,垂釣往南澗。」

他的詩中,還有大量類似的與「耕」「漁」有關的詩句,它們描述的,都是他一邊讀書一邊養家糊口的生活片段。

七絕聖手王昌齡:回鄉路上因說錯話,冤死在刺史的槍下,屍骨無存 - 天天要聞

王昌齡畫像

寒門自古難出學子,王昌齡參加科考歷經的難比尋常學子多多了。或許是因為太難的緣故,他曾不得不在25歲時想要另闢蹊徑,走一條從軍入仕的路子,他的在沙場建功立業、顯現封侯取一戰的宏願,終究泡了湯。

好在,他在「從軍」路上也並非一無所獲,他終因為在邊塞漫遊,而寫在了大量的邊塞詩,在《從軍行二首》中,他這樣總結自己的這段時光,他說:「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早知行路難,悔不理章句。」

「悔」了的王昌齡隨即再次拿起筆,用功,終於在29歲那年考中了進士。可因為他出身寒微,也未遇到貴人,他一直只能做九品上的低級官員,且經常因為不懂政治而得罪人、被貶。這種種,無疑讓王昌齡備受打擊,並最終有了「歸鄉」的想法。

當然,王昌齡迫切想要歸家,也與安祿山叛變後,他擔心雙親有關。他明白,亂世最怕的就是一家人各自分散,他害怕家人捲入戰亂,於是,打定主意歸鄉的他不斷加快速度往家趕。

王昌齡此時頭髮已白了大半,他的絡腮鬍也白了不少。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道道皺紋,好在,他的眼神一如少年時澄澈。只是,如今的他,已完全沒有了少年時期的那股子拼搏勁兒。

回鄉的路上,思緒萬千的王昌齡留下了不少詩作,如《留別司馬太守》和《留別武陵袁丞》等等,都是他在歸鄉路上所寫。

為了躲開朝廷和安祿山叛軍的交戰之地,王昌齡一直繞路,走了不少遠路。因為一路繞着走,他從龍標出發,目的地是在老家西安。到第二年10月,王昌齡終於抵達了濠州,濠州屬於非戰區,王昌齡理所當然地認為這裡是安全的。

剛到濠州,王昌齡就得知睢陽告急。濠州刺史閭丘曉是個膽小鬼,他一直擔心戰事殃及自己,所以,他非常緊張。王昌齡抵達濠州後,他一直派人盯着這個大詩人。作為文人,王昌齡和他的好友李白一樣:心憂天下,卻又無能為力。

到達濠州後,他難免在言語間表達自己對眼下局勢的擔憂。閭丘曉的探子按時將打探到的情報給到了他,他開始坐不住了。王昌齡和李白是一路人,他們憂心政治卻並不懂政治,自然不明白亂世里要如何明哲保身。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那些對時局擔憂的閑話,竟被閭丘曉視為「可疑」,繼而一不做二不休,將他一槍刺死了。

當年,王昌齡年59歲,他此時距離老家,已只剩一段水路和一小段陸路了。

七絕聖手王昌齡:回鄉路上因說錯話,冤死在刺史的槍下,屍骨無存 - 天天要聞

王昌齡畫像

王昌齡在濠州究竟說了什麼,以至於惹來殺身之禍呢?他當時,說的是: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搖。赤風盪中原,烈火無遺巢。一人計不用,萬里空蕭條。」

王昌齡這段話里的「奸雄」,當然是逆賊安祿山了,而這裡的「一人」,正是張九齡。張九齡擔任宰相之時,第一次見到安祿山,就知道此人有「反骨」,日後一定會是朝廷的大患。張九齡當時還勸唐玄宗將安祿山殺死,可惜,當時的唐玄宗,並不聽他的勸,而之一味聽信李林甫的讒言。唐玄宗不僅未殺死安祿山,還反過來給他加官進爵,以至於一步步釀成禍患。

沒錯,王昌齡對張九齡的評價過高,讓閭丘曉覺得他的站隊有問題。安史之亂中,後來同樣因為站隊出問題的,還有李白,好在,他雖因站隊錯誤而歷經萬難,最終還是保住了小命,可王昌齡卻並沒那麼幸運。

沒人知道王昌齡是如何被閭丘曉刺死的,他雖是大詩人,可在官階上,他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縣尉,亂世里,誰死都不奇怪,何況一個小縣尉呢。

閭丘曉做夢也沒有想到,就在這之後不久,自己會為殺死王昌齡而後悔。

王昌齡被害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他的一眾好友紛紛為他鳴不平。這裡,不得不感嘆他的強大的朋友圈。王昌齡混跡詩壇幾十載,他的圈中好友幾乎個個都是重量級,比如王維、辛漸、高適、王之渙岑參等等,其中高適還算大官,他曾做到了正三品。

王昌齡的好友,對他還個個都是死心塌地。其中,孟浩然這個隱居的田園詩人向來不喜會客,可聽說王昌齡來了襄陽,他想都沒想就欣然與之把酒言歡。可就是在這次歡聚中,孟浩然竟因吃了聚餐時的河鮮而導致舊疾複發,最後魂歸九天了。

七絕聖手王昌齡:回鄉路上因說錯話,冤死在刺史的槍下,屍骨無存 - 天天要聞

李白、王昌齡、孟浩然畫像

因極其愛重王昌齡,孟浩然死時,還惦記他會因為自己的死而內疚,繼而叮囑家人不要將自己的真實死因告訴王昌齡。

擁有一堆摯友的王昌齡,還積攢了一眾粉絲,他死後,粉絲們也義憤填膺。如今天的各種大v一樣,王昌齡的粉絲亦藏龍卧虎,當時的大唐宰相張鎬就是他的「龍虎粉絲」。

王昌齡擁有眾多粉絲不足為怪,要知道,在唐朝,他的名氣可是與李白齊名啊。而且,他還擅長寫邊塞詩,他的《出塞 其一》幾乎是所有將士都能吟誦的,因為它寫的就是無數將士的心聲: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也是張鎬最喜歡的一首。

王昌齡對唐朝的影響極大,他還是首次提出「意境」這一詩學範疇的人。詩的三境,包括「物境」、「情境」、「意境」,就是他首提。可見,在唐朝的詩壇里,王昌齡是極其重要且影響深遠的一位。

本來,王昌齡被殺跟張鎬也沒啥關係,可偏偏,張鎬當時正率軍平叛,且在救援宋州的過程中,他曾令亳州刺史閭丘曉救援宋州。

前面說了,閭丘曉非常怕死,他在接到命令後,一直按兵不動,他想拖延時間。閭丘曉的拖延導致宋州陷落!

張鎬本就對他殺害王昌齡懷有恨意,如今他在戰場上又犯下大錯,張鎬豈會留他?閭丘曉並不知道自己死期將至,他早就盤算好了,再怎樣,自己也就是延誤戰機罷了,罪不至死。

所以,當張鎬說要直接將他處死時,他兩眼瞪得溜圓,怎麼也不肯相信這是真的。閭丘曉趕忙求情,他可憐兮兮地對張鎬說道:「我家中還有年邁的老母親需要贍養,求您放我一條生路吧。」

張鎬聽了,惡狠狠地瞪着閭丘曉道:「王昌齡家中的親人,誰來贍養?」

七絕聖手王昌齡:回鄉路上因說錯話,冤死在刺史的槍下,屍骨無存 - 天天要聞

張鎬、安史之亂畫像

也是到此時,閭丘曉才意識到自己難逃一死:是啊,人張鎬是帶着為王昌齡復仇之心而來。閭丘曉眼裡閃過几絲絕望和悔恨,可惜,一切都已來不及了。

因王昌齡死於亂世,他的屍首被草草掩埋,最終不知所蹤。後世為紀念他,在龍標南約五華里的龍標沖領膽形山,為他修建了衣冠冢。

王昌齡之死,為唐代詩人之「最慘烈」,他的死,為他本就不得志的一生,打上了極重的悲劇烙印。然而,一生仕途不順、屢遭貶謫且死於非命的王昌齡,卻又是幸運的,他的幸運在於:他留下的無數詩作,終成不朽。

七絕聖手王昌齡:回鄉路上因說錯話,冤死在刺史的槍下,屍骨無存 - 天天要聞

王昌齡畫像

被稱為「七絕聖手」的王昌齡,留下了詩歌181首。他的詩歌中,尤以七絕詩最為出色,其七絕詩內容十分廣泛,邊塞詩、懷古詩、贈別詩、宮怨詩、閨怨詩無所不包。其中,尤以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最為後人所熟知: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而「一片冰心在玉壺」,也被認為是王昌齡一生的真實寫照:無論世事如何變遷,自己如何遭貶,遭遇怎樣的境況,他的初心一如天上的明月——始終不改……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 天天要聞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老杜女兒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呼籲民眾變革。面對馬科斯家族的全面打壓,莎拉民調支持率卻逆勢飆升、斷層領先。當杜特爾特家族凝聚民心,菲律賓這場政治豪賭將如何改寫? 【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勇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