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在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期間,曾把貼身藏了26年的一件皇家傳世寶物捐獻出來,支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此事在許多史料中都有記載。
那麼,這件皇家傳世寶物價值多少呢?且不說具體估算,它現在可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
一百年前的1924年11月5日,軍閥馮玉祥派手下大將鹿鍾麟等人帶兵闖入北京紫禁城,嚴令已經退位的末代皇帝溥儀遷出皇宮,不可再想做「復辟」美夢。
面對可能大炮轟擊皇宮的武力脅迫,溥儀嚇得馬上屈從。慌亂中,他給每個仍在皇宮服務的太監、宮女,發放了十元或八元不等的大洋作為遣散費,自己則簡單收拾了行李物品,並把一件皇家傳世寶物悄悄縫在衣服夾層里。
這天下午3時,鹿鍾麟安排國民軍五輛汽車護送愛新覺羅·溥儀及其后妃由神武門離開皇宮,遷居後海甘水橋的醇親王府。
隨後不久,溥儀逃進日本公使館躲避,轉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張園和靜園居住了一段時間。再後來,他在日本政客的操縱下跑到東北,當上了偽滿洲國傀儡皇帝。
二戰結束時,溥儀成了蘇軍俘虜,先羈押在蘇聯遠東,1950年被引渡回國,成為遼寧撫順戰犯管理所內接受教育改造的戰犯之一。
溥儀在戰犯管理所度過一段難忘時光。
其間,他積極認罪悔過,主動配合改造,專心撰寫前半生回憶錄。1959年首批獲得特赦,由四體不勤的皇帝變成了可以自食其力的新中國公民。
溥儀在戰犯管理所接受學習改造期間,正逢新中國開展抗美援朝戰爭的特殊歲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保家衛國、浴血奮戰,一舉把美帝聯軍趕過了三八線。志願軍指戰員的無私無畏表現,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在聞聽全國上下都在為志願軍捐款捐物支援前線時,溥儀深受震動。
他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最終拿出了貼身珍藏了26年的寶物,讓看守員轉交所長,決定捐獻給國家。
這件皇家傳世寶物,就是乾隆朝流傳下來的著名「田黃三鏈章」。
根據記載,這件三鏈章原石,是康熙年間福建地方官員送到紫禁城的貢品,曾一直被放在皇宮庫房中。
乾隆時期,乾隆帝偶然見到庫里存放的田黃石,十分喜愛,於是命人將其精雕成三鏈章,每天不釋手的攜帶數年。
此後,這件由一塊田黃石雕刻成的三鏈章,被清王朝歷代皇帝視為傳家寶,傳承下來。
溥儀在戰亂及被俘虜後一直貼身珍藏,可見其寶貴程度。
作為末代皇帝,能將這件寶物捐出來支援國家,也證明他的內心已經真的接受了改造。周恩來總理後來評價溥儀時說,撫順管理所能將末代皇帝改造好,真是一個奇蹟。
據有關史料記載,溥儀被逐出皇宮後,為了維持奢侈生活,輕易賣掉了許多帶出皇宮的寶物,惟有這件田黃三鏈章沒捨得賣掉。
喜愛珠寶的人都知道,「田黃石」產於我國福建壽山,是我國特有的「軟寶石」,俗稱「壽山石」。
據說,全世界只有我國福建壽山的一塊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產這種石料,被公認為印章料中的極品。因其色相普遍泛着柔和的黃色,又產在田裡,所以被稱之「田黃石」。
由於田黃石在軟質雕刻石中無以匹敵,在明、清各朝均被作為貢品收入皇宮,被雕刻成御用璽印及藝術擺件,也享有了「石中之王」、「石帝」美譽。
民間很早便有「一兩田黃十兩金」之說,而如今田黃的價值更是「一兩田黃萬兩金」。
如此看來,溥儀捐出的「田黃三鏈章」,不僅材質珍貴,還有着數代皇家印記的特殊身份。
有人說它價值至少在人民幣三億元以上。更有人說,它是「價值連城」的珍寶,不好用錢數來衡量。
在乾隆皇帝收藏的眾多田黃石名品中,除了九讀《鴛錦雲章》九件套外,名氣最大的就屬這件田黃三鏈章。
乾隆皇帝喜歡附庸風雅,更好吟詩、題字。他在皇宮中有兩處著名的書房「三希堂」及「長春書屋」,主要用來寶藏曆代名畫、墨跡。而「乾隆御覽之寶」、「德日新」、「十全老人」及田黃三鏈章則是他印鑒的珍愛之物。
田黃石三鏈章,由三條田黃石鏈連接成一個彼此不可分割的整體。
三鏈章上的印文「惟精惟一」、「樂天」,都出於儒家經典《尚書》,意思是需要居安思危,要順應天命,懂得自然之理。
三鏈章左邊一枚為邊、高1乘2厘米左右的方形,印文「乾隆宸翰」;中間一枚為同樣尺寸差不多的橢圓形,印文「樂天」;右邊一枚為正方形,印文「惟精惟一」。
這三璽的篆刻方式與璽文布局各不相同,左邊一枚為陽文,布局為標準格式;中間一枚也是陽文,「樂天」二字左右飾以螭紋;右邊一枚為陰文,採取迴文法排列。整個印面飽滿勻稱,賞心悅目。
這件三鏈章的製作,採用了難度極高的鏈雕技法。工匠把一整塊田黃石材耗時鏤空,分別雕刻出三條稍有不慎就會斷裂的連環鏈與印章相連,成品上沒有任何破損修補痕迹。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參考資料和配圖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