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2024年10月29日14:02:05 歷史 1285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 天天要聞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河南開封生活着一群猶太人,他們雖然經過歷史的更替,已經深深的融入到我國的文化中來。

但有時他們也會產生歷史歸屬的困惑,該怎樣融入社會是一大難題。

即便有一些猶太人,已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逐漸接受了中國的文化傳統

可仍然有一些人,渴望着認祖歸宗,朝思暮想回到自己的國家。

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 天天要聞

中國有一句俗語:「隨鄉入鄉,隨俗入俗」!

意思就是說,到什麼山頭就唱什麼歌,講究的就是一個隨遇而安。

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國家的子民,曾經數次都遭遇到戰亂等影響,所以幾乎沒有人,是從一而終的待在一個地方。

但無論怎麼說,我們同屬於一個國家,所以無論在哪兒都能夠生根發芽。

然而,有人不知道的是,在河南省的開封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骨子裡並不是中國的血統,而是純正的猶太人。

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 天天要聞

這群猶太人並非是來中國做客,而是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然而,正因為他們並非是本國人,所以身份的歸屬和認同問題,就成為了一個微妙的議題。

唐宋時期的中國,是文化最繁榮的時候,「絲綢之路」更是全球有名的商路。

這條鏈接東方與西方的商路,不僅有商品的交流,更加有文化的碰撞。

猶太人也藉著這股東風,來到了中國這片土地上。

彼時的中國,相較於他們的生活環境更加安逸,所以他們也開始,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探索。

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 天天要聞

因此,這些猶太人將目光放到了開封。

畢竟那時的開封,歷經多個朝代的興衰,是名副其實的七朝古都

猶太人決定在這個地方安身立命,搭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到了北宋時期,猶太人就開始正式在開封安家落戶。

為了保持他們自己的文化傳統,猶太人在當地修建了教堂。

雖然他們堅持着自己的文化風俗,但是畢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安家落戶,他們也必須要與當地人打成一片,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

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 天天要聞

猶太人開始積極的學習漢語,他們也開始嘗試,了解着中國的一些文化傳統和風俗。

在這個過程中,猶太人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自己的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猶太文化。

走進開封的猶太教堂,大家會發現裏面懸掛着中國的對聯,並且桌子上擺放的,都是中國人常用的貢品。

這些也都說明了,猶太人在積極接納中國的文化。

而且開封的猶太人,也非常具有包容性,一般來說,自己的宗教傳統都是,非常獨立且神聖不可侵犯的。

但是他們,卻將儒家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創造了一種獨具特色的猶太宗教。

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 天天要聞

開封猶太人」:已經成為了一個固有的名詞,因為他們僅僅代指在中國的猶太人。

在中國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中,開封猶太人中也湧現出了許多有識之士。

一位名叫李誥的開封猶太人,曾經擔任過清朝的知府大人,他為人十分公正廉潔。

李誥精通漢語和猶太語,他深諳這兩種文化的內涵。

他勵精圖治,一心一意的為百姓着想,而在他的治理之下,開封的百姓們安居樂業,所以他非常的受百姓的愛戴。

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 天天要聞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開封的猶太人,在中國混的如魚得水,但是一些人的內心,也總是產生着矛盾和掙扎。

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們自己身份和情感的認同問題。

一些開封猶太人認為,自己哪怕在中國混的再風生水起,但始終是個過客。

落葉終究是要歸根才能有歸屬感,他鄉再好也不過是浮萍而已。

開封猶太人,就缺乏了對中國的歸屬感。

有時他們覺得自己並不是中國人,但在歷史的推移下也逐漸不再像猶太人,這樣的境況讓他們感到十分尷尬。

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 天天要聞

「既親近又疏離」,正是他們對中國的複雜情感。

雖然說,開封猶太人非常感謝中國,對他們的接納和收留,但是他們又覺得,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自己總歸來說是個異類。

一些開封猶太人,想要回歸自己的祖國,但是他們的身份,卻不再被以色列所接受了。

因為開封猶太人,他們的猶太系統是父輩傳遞的,而以色列的法律則規定,需要母系相傳。

開封猶太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難免要與中國人通婚繁衍後代。

而正是因為世世代代的結合,所以使得猶太血統更加淡化了。

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 天天要聞

一些開封猶太人,隨着時間的推移,已經逐漸忘記了自己的文化傳統,逐漸被「漢化」了,這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所以,那些還對自己身份認同的,猶太人就更加痛苦。

那麼有的人就會說,既然想家的話那就回去啊,但事情並非那麼簡單,猶太人回歸以色列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首先就是法律上的認可問題,以色列幾乎不可能再接受開封猶太人了。

因為他們已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了數年,他們操着一口流利的河南話。

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 天天要聞

隨着互聯網的普及,我們也不再只能看見生活地區的一角,可以通過互聯網看到,世界各地的風景。

而開封猶太人,對故鄉的思念也與日俱增。

這些人通過互聯網了解了,以色列猶太人的一些文化傳統,試圖找回自己丟失的文化信仰,對於這片自己未曾生活過的土地,他們的心中也有了嚮往。

甚至有些開封猶太人,在互聯網上呼籲以色列能夠接納他們,讓漂泊在外的遊子,能夠儘快回歸家鄉。

世代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為何還想回到以色列,他們被接受嗎 - 天天要聞

對於一些開封猶太人的做法,網友們也分成了兩個派別。

一部分人認為,思念自己的家鄉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期望,我們不能阻擋開封猶太人認祖歸宗。

而另一部分人認為,這些開封猶太人實在是太不講情義了。

在中國居住了那麼久,到現在居然還想着回以色列,外來的狼果然怎麼也喂不熟。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
66歲六小齡童再現孫悟空經典名場面,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 天天要聞

66歲六小齡童再現孫悟空經典名場面,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李詩苑5月3日,六小齡童攜新作《金猴宗師》做客湖北省外文書店藝文客廳,他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從藝心得,並表演孫悟空的經典橋段「金箍棒舞」,博得現場陣陣掌聲。66歲的美猴王,風采不輸當年!台下觀眾感嘆:「到底是老藝術家的功底深厚!」「所有看起來的毫不費力,背後都有常人難以想像的付...
五九炮對屏風馬,左馬盤河新布局圈套,集結車馬炮卒,四子... - 天天要聞

五九炮對屏風馬,左馬盤河新布局圈套,集結車馬炮卒,四子...

五九炮對屏風馬,卓馬盤核心布局圈套。·集結車馬炮竹,四指歸邊殺。紅當頭炮,黑上馬,紅上馬,黑艇驅逐。紅出車,黑出車。紅方過河車,黑方屏風馬,紅挺區兵。這裡黑方可以平炮對車,飛象去馬。本局選擇卓瑪盤河,也是一大主流分支變化。·紅馬八進七,黑補
《南唐李後主》全院滿座!粵劇老戲成年輕觀眾追捧的「爆款」 - 天天要聞

《南唐李後主》全院滿座!粵劇老戲成年輕觀眾追捧的「爆款」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5月2日晚,經典粵劇《南唐李後主》在江南大戲院精彩上演,為廣州粵劇院「勞動鑄輝煌 粵韻譜華章——廣州粵劇院2025 年『五一』經典演出專場」拉開序幕。5月3日晚,廣州紅豆粵劇團將繼續在江南大戲院為觀眾獻演《范蠡獻西施》。老戲復排,迎來數度「全院滿座」當晚《南唐李後主》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