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圕」字,牽出一群高中生和老校友跨越世紀的圖書情緣

2024年04月29日09:32:21 歷史 3887

一個「圕」字,牽出一群高中生和老校友跨越世紀的圖書情緣 - 天天要聞

圖說:一個「圕」字開啟當今高中生和老校友的圖書情緣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

對中學生而言,圖書館是閱讀自習的好去處。一次和校史的「偶遇」,讓一群南洋模範中學圖書館「同嘏書屋」的學生志願者們有了新的發現——「圖書館」三個字竟然能合併成一個漢字——「圕(tuān)」。這個漢字的發明者,正是該校1914屆校友、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開拓者之一杜定友。在第29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一場和老校友跨越時空的對話,在書香中展開。

尋找:「圕」字背後的愛國夢想

「假若我們置身於物資極度匱乏的戰爭年代,目睹了這樣一幅景象:一人,身負十幾個乃至幾十個大箱子,在日夜的兼程中堅韌前行……如果我告訴你們,這些箱子里裝的是一本本厚重的書籍,你們是否會感到震驚?」同嘏書屋志願者、高一(10)班男生孫語堂在查閱了資料後,勾勒出一個世紀前老校友實現「教育救國」理想的歷程——中學畢業後,祖籍廣東的杜定友被公派至菲律賓攻讀圖書館學專業,並於1921年學成歸國,後擔任廣東省立圖書館首任館長。他開創的杜氏分類法、目錄法、漢字形位排檢法等後被國內圖書館廣泛採用;為了使排版和印刷更為緊湊,他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漢字「圕」,以代替 「圖書館」三字。

一個「圕」字,牽出一群高中生和老校友跨越世紀的圖書情緣 - 天天要聞

視頻資料截圖 學校供圖

「戰爭年代,杜定友校友毅然決然地組織員工開展圖書的疏散工作。在經費緊張、資源匱乏的困境下,他巧妙地發動員工,將書架、桌子、板壁等改裝成木箱用以存放圖書,為後世的學術研究與文化傳承留下了不可估量的寶貴財富。」 孫語堂感嘆。同學們和定居廣東的杜定友外孫女莫虹女士視頻連線,老校友的形象,更加生動清晰。

一個「圕」字,牽出一群高中生和老校友跨越世紀的圖書情緣 - 天天要聞

圖說:南模學生在校美育課教師範依琳指導下視頻採訪莫虹女士 學校供圖

莫虹回憶,從她記事起,外公已經退休了,但還是堅持寫論文,每周都和學生開研討會,每天都在學習,就像上班一樣,勤勉一生。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人們能通過借閱圖書,愛社會、愛群體,提升文明素養。

點亮:當今學生的閱讀渴望

為了向老校友致敬,世界讀書日前夕,南模教育集團理事長、南模中學校長李嘯瑜和徐匯區圖書館館長房雲芳簽訂合作協議,一座「圕·燈塔書房」在同嘏書屋成立了。今後,這裡不僅將發佈年度閱讀書單,也將由學生擔任「領讀人」,為同伴薦書。

一個「圕」字,牽出一群高中生和老校友跨越世紀的圖書情緣 - 天天要聞

圖說:南模中學為書房設計專屬徽章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下同)

房芸芳介紹,從2020年起,徐匯區圖書館協同區黨群中心、街道社區、樓宇商圈、房產物業等不同,將一間間「燈塔書房」開設到居民身邊,打造閱讀新空間。「圕·燈塔書房」是第25個「燈塔書房」,也是其進入校園的第一站。「杜定友先生當年在運輸圖書的過程中,還時不時把箱子里的書拿出來,展示一下,就像現在的流動圖書館一樣。」房芸芳說,希望一座座「燈塔」能讓更多圖書被愛書人看到,傳承老一輩的圖書館精神。

「有些同學忙於學業,想不起來去圖書館,我覺得挺可惜的。」高一(10)班女生吳同雖然「小三門」準備加理化生,但對備考前的調節方式是翻開一本《百年孤獨》,享受閱讀的快樂。為了吸引更多同學走進圖書館,她和幾名同學向學校提交了一份「點亮書屋之燈」計劃,讓書架和學生之間產生有趣的交互,在圖書館感受「小確幸」。

一個「圕」字,牽出一群高中生和老校友跨越世紀的圖書情緣 - 天天要聞

圖說:吳同介紹」點亮書屋之燈」計劃 

比如,在書架中放置「書立彩蛋」,如果有同學抽出了旁邊的書本,「書立彩蛋」就會發光,每個閱讀者都可以把自己的閱讀心得寫在「彩蛋」上,產生對話效果。「氛圍燈帶」則可設置「放鬆閱讀」和「專註閱讀」兩種模式。大家還希望,在圖書館門口放置全息投影設備,通過ai技術「復活」已故作家。「我們希望更真切地與這個廣闊的世界對話。」吳同說,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王月貞,面對4個月的兒子,雖有千般不舍,但為革命依然慷慨赴死 - 天天要聞

王月貞,面對4個月的兒子,雖有千般不舍,但為革命依然慷慨赴死

王月貞一九零七年,出生於 汩羅市弼時鎮,在常德念完小學,初中畢業考入稻田女子師範學校我。一九二一年,十四歲的王月貞考入湖南稻田女子師範,在校期間,接觸的進步思想,受進步思想的影響,激勵參加學生運動,進步很快,她擅長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一九二三年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黨。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滬135家博物館減免費開放 - 天天要聞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滬135家博物館減免費開放

市文化旅遊局介紹,上海市「5•18國際博物館日」如約而至。今年,博物館減免費開放活動彙集了滬上135家博物館,並聯動中國旅遊日,減免費開放日將覆蓋5月18日、5月19日;邀請大家走進博物館,相約博物館,與博物館約會。參與減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名單詳見溫馨提醒:為共創安全有序的參觀環境和觀展氛圍,請市民遊客配合館方...
藏在清遠小巷裡,被外交官點贊的「刮膩子」專家,到底有多牛 - 天天要聞

藏在清遠小巷裡,被外交官點贊的「刮膩子」專家,到底有多牛

有這樣一群青年人,他們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以一己之力,不斷擴大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Go!出海新聲代》聚焦他們的故事,從青年人的傳承中,看文化五千年的延續脈絡。今年初,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海外社交平台轉發一條浮雕長城的創作視頻,並配文「見證浮雕壁畫藝術家以精湛技藝『建造』長城的奇蹟!」,一時之間,引發...
大量中國移民偷渡進入美國?中使館發聲! - 天天要聞

大量中國移民偷渡進入美國?中使館發聲!

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微信公眾號14日消息,駐美使館發言人就中方打擊偷渡活動答記者問。問:一段時間以來,部分美國媒體、政客關注並炒作所謂大量中國移民偷渡進入美國,認為中方未採取措施阻止這一現象。你對此有何評論?中美雙方是否可能就此開展合作?答:中方在非法移民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
「我從包公家鄉來」:不確定少年包青天是否去過泉州 但他肯定不是大嫂帶大的 - 天天要聞

「我從包公家鄉來」:不確定少年包青天是否去過泉州 但他肯定不是大嫂帶大的

大皖新聞訊  包公的父親包令儀曾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當過四年縣令,當時十多歲的包拯,是否跟父親一起在他鄉度過了重要的青少年時代呢?帶着這樣的疑問,5月13日,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中共肥東縣委主辦,肥東縣委宣傳部、新安晚報社承辦的「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採訪團千里迢迢來到惠安縣,探尋少年包拯的足跡,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