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0日,我和可可到達都江堰。對於都江堰的作用,我卻有不一樣的想法,他建於戰國時代,我更關心他的政治作用。
世人皆知,都江堰是當今世界最古老至今仍煥發生機,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他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
那麼,這個人類遠古史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跟秦始皇有什麼關係呢?
他的設計師就是秦國的蜀郡守李冰,這幾乎家戶欲曉,卻鮮有人知道李冰還創造了鑿井汲鹵煮鹽技術,是後世四川發達鹽工業的創始鼻祖。川鹽產能最多時能供全國超1/10的人口食用。
(自貢有一個專業的鹽業博物館: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一口叫做「燊海井」的鹽井竟然深達1001.42米,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口千米深井。10年之後的1845年,美國人在卡諾地區也創造了美國鑽井的最高紀錄,而井深僅僅為518米。)
李冰在公元前251年去世,秦始皇在公元前259年出生,也就是秦始剛滿8歲時李冰就去世了。
可是他們的緣分在秦始皇的高祖時代就埋下了伏筆。
秦始皇有幾個創造輝煌的祖先,1.約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秦非子因善於養馬,得到周朝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也就是得到了一塊養馬的地皮,成為地主。2.秦襄公於公元前771年(秦始皇出生前512年),率軍救周,力戰犬戎。次年,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被賜以岐(今陝西岐山東北)西之地,得封諸侯,秦由此正式立國。3.公元前325年(秦始皇出生前66年),秦惠文王自稱秦王,次年更元,成為第一位稱王的秦國國君。按祖宗十八代排序,秦惠文王即秦始皇的五世祖,也就是高祖。
李冰和秦始皇的緣分便潛伏在高祖秦惠文王手下名將司馬錯戰略卓識里,可拜讀一篇非常震撼的文章《司馬錯論伐蜀》,裏面的論述非常精彩。
司馬錯認為,「其(蜀)國富饒,得其布帛金銀足給軍用,水通於楚,有巴之勁卒,浮大船船以東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
濃縮成一句話就是「得蜀則得楚,楚亡而天下並矣。」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成功吞併蜀國。為秦始皇一統天下奠定了戰略基礎。
而善用李冰任蜀守便是秦惠文王的小兒子秦昭襄王(秦始皇的四世曾祖)任期末期的事。雖然歷經四代,從四世祖傳位到秦始皇,卻只用了不到4年時間。因為三世祖秦始皇的爺爺秦孝文王繼位只坐了三天王位即亡,二世祖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繼位僅有三年在34歲也死了。秦始皇雖然也不長壽,49歲駕崩,但是他12歲繼位,在位長達37年。在位時間長的秦王都大有作為,比如他的四世曾祖秦昭襄王在位長達56年,幹了幾件大事,一是吞併蜀國,二是結束800年周朝,三是長平之戰打殘趙國(秦國軍隊前後斬殺趙國士兵及趙上黨民眾45萬人,趙國元氣大傷)。
而秦始皇繼位之初,李冰治水成功,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巴蜀成為秦國穩固富足的大後方,成為秦國兵源、糧草給養基地。為秦始皇幾十年的征戰,提供了足夠的財力物力人力。自公園前230年起,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了一統六國的大業。結束了春秋戰國諸侯紛爭的局面,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有誰能想到,一個水利工程居然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