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2024年03月13日23:15:04 歷史 1614

前言

杜聿明的骨灰從八寶山革命公墓遷出,遷回陝西,杜聿明將軍在去世34年後也終於魂歸故里。

不僅是他的骨灰,他母親的骨灰,他妻子的骨灰以及他兒子的骨灰也都一同埋進了墓中,在分別這麼多年後,家人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相聚了。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杜聿明80歲的女兒,在輪椅上跟墳墓合影,跟杜聿明展示廳合影,以這樣獨特的方式跟父親說一聲「我想你了」。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經營家業

杜聿明於1904年出生,他出生於杜家灣,杜家是一個封建地主家庭,資產上算是家境富裕。

杜聿明的父親一心向學,在勵志發奮讀書後,成功考中了舉人。這一下可不得了,在這一個小小的地主家庭竟然出了個官老爺,街坊鄰里紛紛來到杜家大院兒祝賀,祝賀杜家老爺子喜得貴子,以後必然龍騰虎躍。

可是杜聿明的父親後來就僅僅當了一個一心向學的教書先生,他一心專註學術,專註於教育,或者說他是一個老學究,他無意經營家業,到外面去教書,關於家裡究竟分給他多少家產,家務怎麼樣,他也一向不關心。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他只關心自己的書籍,關心「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杜聿明的父親不關心了,可是杜家家業還需要繼續運營。

當時小小年紀的杜聿明就開始接觸這些複雜的家業,接過了管家這一個沉重的擔子,從此時光一去不復返,或者說從未存在過。

杜聿明天資聰穎,又自小有管理的才華,有統兵的才華,所以在接觸家產後不久便能很快的上手了。杜聿明臉皮粉嫩,像小娃娃,可處理起這些家務來,那是井井有條,甚至讓下人們嘆為觀止。

因為杜聿明年紀小,店鋪里的夥計,家裡的下人們未嘗沒有欺上瞞下的心思,想着杜聿明年紀小,他們糊弄糊弄就過去了,送個蜜餞絕對能把小孩兒哄的找不着道。

可是杜聿明雖然年紀小,處理起事物來一絲不苟,該賞則賞,該罰則罰,賞罰分明,是一個不得了的管家人才。

杜聿明在一邊經營家業一邊慢慢的長大,長到了16歲,此時父親也從外面教書回來了,父親知道兒子杜聿明因為管理家業而把學業而荒廢時。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一向專註於教育的杜聿明父親發火了,在一怒之下,杜聿明的父親將家業全都交給侄兒打理。讓杜聿明只要專心學習即可。

很快杜聿明從榆林中學畢業了。先成家後立業,在杜聿明畢業後,家裡的一脈相承的觀念,就是讓杜聿明娶個老婆生個子嗣,好延續家中的香火。

在家裡的安排下,杜聿明跟一個比自己大兩歲的女子結婚了,這個女子就是曹秀清,她陸續給杜聿明生了六個子嗣,三個男孩兒,三個女孩兒,男孩兒分別是杜致仁,杜致勇,杜致言。女孩分別是杜致禮,杜致義,杜致廉。

在榆林中學畢業後,聰慧又好學的杜聿明開始為大學做準備,一開始杜聿明想要報考北京大學,也是他一直理想中的大學。

杜聿明跟隨三個同鄉一起前往北京準備考報名和考試,在幾個同鄉中,杜聿明的成績一直是較為優異的,他很有可能真的考上北京大學。

可是就在此之前,杜聿明在報名前在北京停留,在停留期間,他了解到在軍閥統治下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日益艱難。他心中的憤慨之情湧出,或許生命中注定他要走上將這一條路。

在《新青年》上,杜聿明看到了黃埔軍校的招生公告。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黃埔軍校

受當時的革命思潮影響,杜聿明一直有着為國為民的情懷,他選擇報考軍校,就這樣,成了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周恩來在當杜聿明時擔任政治部主任。

可是眾所周知,黃埔軍校也是蔣介石一直在培養人才的地方,蔣介石是一直熱衷於在黃埔軍校培養自己的嫡系。

杜聿明一個有志青年,此時還不到20歲的青年來到軍校中,可以說他如一朵小小的浪花被推着向前走。

有滿腔的報國熱血,有滿腔的殺敵熱情,可是在國民黨方面的拉攏之下,在尤其是在三民主義的洗腦下,杜聿明很難不加入國民黨。

在黃埔學校畢業後,杜聿明一開始的起點非常低,只是擔任小小的上士,最有趣的是當時杜聿明被分配到的是何應欽的部隊。

何應欽一直被稱為蔣介石的大管家,而且何應欽在日本時就與蔣介石結識,在當時還是好朋友。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何應欽

杜聿明在戰場上廝殺,很快由上士晉陞成為了排長,再後來逐漸立下軍功,職位不斷上升,他成了抗日戰爭中的名將。

抗日戰爭後,一處宅子被安排給了杜聿明,這處宅子也成為了後來的杜聿明故居,此處宅子原本是慈禧太后侄兒的住宅,後來此宅子陷入拍賣,又流轉到一個德國商人手中,最後又來到杜聿明這裡,此處也成了杜聿明的故宅。

在抗日戰爭期間,杜聿明的父親去世了,杜聿明從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趕回家鄉為父親辦完了喪事。

杜聿明一直知道父親的志向,知道父親關心學術關心教育,杜聿明拿出數百大洋,都贊助給了鄉里的教育事業,讓鄉里興辦學校,在鄉里培育人才。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杜聿明

抗日戰爭結束,解放戰爭開始,在1949年的時候,杜聿明被捕了,杜聿明雖然被捕,可是被傳出來的消息就是杜聿明這已經陣亡。

曹秀清是杜聿明的太太,在杜聿明戰敗的消息發生後,自然有人來安慰曹秀清,這些好友自然都是其他的國民黨將領的夫人。

她們告知了曹秀清,蔣介石要啟程前往台灣的事,建議曹秀清跟他們一起走,她們擔心扭下來會沒有什麼好下場。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六個孩子

曹秀清帶着六個孩子啟程了,隨他們一起趕往台灣,可是在台灣後不久,曹秀清便知道丈夫只是被俘,其實並沒有犧牲的消息。

這段時間,曹秀清在台灣過的並不好,因為杜聿明被俘,其他的國民黨將領開始拿有色眼鏡對待曹秀清和她的孩子們,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曹秀清的家裡一直都門可羅雀,她一個婦人帶着六個孩子,也漸漸越過越難。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杜致仁原本在美國留學,可是在父親被俘後,在家裡越發拿不出學費之際,在越發受到屈辱之際,杜致仁選擇了自殺。

時間進展到了1957年,女兒杜致禮請母親曹秀清來美國居住。

杜致禮原本在西南聯大上學,在上學期間,楊振寧曾擔任她的數學老師,後來杜致禮便前往美國留學,在杜聿明被捕後,為了節省開支,節省花費,杜致禮便到紐約學習。

這一次前往中餐廳時,杜致禮在這裡重新邂逅了楊振寧,到1950年,第二個人正式踏入婚姻的殿堂。

在1956年曹秀清接道女兒的邀請時,曾請求國民黨高層批准,蔣介石得知此事時是非常高興的,因為蔣介石寄希望於通過曹秀清把楊振寧帶來台灣,成為台灣的人才。

可是曹秀清卻一去不回頭了,在美國待了沒多久,曹秀清知道自己丈夫被特赦的消息後,於1963年趕往北京,與丈夫團聚。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可是曹秀清走了,曹秀清的四個孩子還留在台灣他們因為母親一去不回,他們所面臨的境地也更為尷尬了。不僅平常受人白眼。

而且為了怕他們逃回中國大陸,所以針對他們也有了限制出境的政策。

杜致嚴選擇中途輟學,後來當了一名汽車司機,而杜致勇則與之相反,他堅持於通過學歷提升自己,想要反抗現狀,成為了一名土木工程師。

原本應該衣食不愁,一輩子無憂,可是在找工作時卻處處碰壁,在抑鬱不得志之下,在一處普通的保齡球館工作。

身份的關係,不僅影響到了他們的學歷,影響到了他們找工作,也影響到了杜致廉,杜致義家人,兩個人也因此受到了不少影響,但結局總歸是好的。

杜聿明病逝時,曹秀清想讓兒女們回來弔唁,可是出於台灣那邊規定的原因,他們並不能趕回,但台灣方面允許他們設立靈堂祭奠他們的父親。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最後一面

曹秀清已經80歲了,她想要見兒女們一面,這一次他想了一個折中的法子,那便是自己先繼承趕往香港,在香港見孩子們。

這段時間已經是1982年,這一次他們成功相見了,也是他們分別近20年後的再次重逢。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杜聿明夫婦在北京團聚

母子幾人皆潸然淚下。到了1984年的時候,曹秀清身體也越發不好,她想在此之前再跟孩子們聚一聚,可是依然未能如願,來香港病逝了,這一次她永遠的離開了。

杜聿明生前的遺願一直是落葉歸根,一直牽掛着故鄉,也曾幾次重返故鄉。

1975年的時候,此時的杜聿明已經是政協成員了,一直致力着國家的文史工作,牽掛着故鄉的他,離故鄉越來越近,終於近在咫尺。

2015年,抗日名將杜聿明魂歸故里,女兒杜致廉在墳前合影 - 天天要聞

可是他遲遲不敢踏出這一步,如今他的身份已經今非昔比了,昔日他是抗日名將,是戰場英雄,後來卻淪為了戰俘,他不願意以這樣的面貌前往故鄉,他怕會給故鄉惹黑。

他死後被葬入了八寶山革命公墓,到2015年,考慮到杜聿明生前落葉歸根的遺願,將他的骨灰從八寶山遷出,他終於回到了陝西,終於魂歸故里,而他的女兒杜致廉也來到了他的墓前,跟自己分別多年的父親合了最後一張影片。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入選「遺產名錄」 !龍江兩組珍貴檔案首發 - 天天要聞

入選「遺產名錄」 !龍江兩組珍貴檔案首發

12日,黑龍江省檔案館舉行慶祝「6.9」國際檔案日暨檔案開發成果公布發佈會,現場《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檔案開發成果《清代黑龍江戶口檔案選編》、《鄂溫克族滿文歷史檔案譯編》首發,該資料也填補了國內外史料研究的空白。為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黑龍江省檔案館依託特色館藏,持續發力檔案價值挖潛,成功...
1942年,游擊隊長未經組織同意,跟日軍軍官吃飯,聶帥這樣處理 - 天天要聞

1942年,游擊隊長未經組織同意,跟日軍軍官吃飯,聶帥這樣處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文章不收費!但含廣告解鎖,幾秒後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1942年,晉察冀軍區的某家農戶里,游擊隊隊長樊金堂坐在土炕上,笑容滿面地衝著對面的人舉杯。桌子
新書情報局|高層次的人,善於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 天天要聞

新書情報局|高層次的人,善於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書名:《九宮格思維:四條線破解認知困局》作者:[日]高木芳德譯者:黃洪濤 內容簡介找工作,如何修飾簡歷凸顯自己的優勢?跨行業跳槽,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賽道?想要創業,如何規劃自己的發展路徑和核心優勢?企業發展,如何分析行業趨勢進行戰略規劃?有了好想法和新創意,不知道該怎麼展示?學習到了複雜的新知識,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