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差點亡國,還妄殺忠臣于謙,為何死後還能得謚號「英宗」?

2024年02月08日15:45:15 歷史 1533

前言

當我們翻閱明朝歷史,不難發現一位具有爭議性的君主——英宗朱祁鎮。他在位期間發生的「土木堡之變」,不僅是他個人歷史上的污點,更是整個大明王朝的恥辱。

然而,這位在世時決策頻頻失誤的昏庸之君,死後卻被他的兒子憲宗賜予「英宗」的謚號。這與歷史事實似乎格格不入,值得我們深思。

朱祁鎮差點亡國,還妄殺忠臣于謙,為何死後還能得謚號「英宗」? - 天天要聞

操之過急 的北伐決定

當時正值正統十四年,蒙古聯軍大舉侵犯邊疆,明軍參將吳浩不幸陣亡。噩耗傳到京城,朝野震驚。大太監王振正專權攝政,他勸說年僅23歲的朱祁鎮仿效永樂宣德兩朝的北伐先例,親征蒙古。

作為帝國的龍興之地,北京必不可少。然而操之過急的北伐決定,無異拿整個王朝的命運冒險。當時朱祁鎮剛剛即位,內政外交都十分薄弱。突如其來的邊患無疑增加了統治的難度。而他輕舉妄動的北伐決定,更是雪上加霜。

作為攝政的王振,其軍國大事的經驗又豈能與成祖永樂、宣宗弘治相提並論?可正值壯年而又莽撞的朱祁鎮,竟一時興起聽信了王振的建議。明明國家正處多事之秋,他卻將十餘萬大軍和朝中重臣帶離京城,出征遙遠的蒙古。

朱祁鎮差點亡國,還妄殺忠臣于謙,為何死後還能得謚號「英宗」? - 天天要聞

王振的權謀 最終釀成巨禍

當初明成祖選擇遷都北京,其目的就是為了鎮守蒙古,防止邊患。然而當真正的邊患來襲之時,正統帝卻親自帶兵出征,造成了嚴重的政治空虛。

王振以權謀驅使朱祁鎮出兵的決定,終究釀成了巨大的國家災難。或許,正如後人所言,這次出征本就是王振一手導演的鬧劇。他想借出征的機會進一步掌控朝政大權,卻支撐了整個王朝的衰敗。

值得思考的是,此時的朱祁鎮是否已經被王振牢牢控制,難以再作出理智判斷?還是,這位年輕的君主本性就意氣用事、不食人間煙火?這些疑問或許永遠無人知曉答案。明朝自此風雨飄搖,失去了應有的定力和穩重。

朱祁鎮差點亡國,還妄殺忠臣于謙,為何死後還能得謚號「英宗」? - 天天要聞

土木堡:明朝的恥辱

身處深秋的漠北戈壁,寒風凜冽。在這裡,明軍遭遇了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大敗之下,不僅損失了十幾萬優秀部隊,還有六十多名朝中大員戰死沙場,其中包括太師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等重臣。更為致命的是,朱祁鎮自己也被俘虜,成為了瓦剌部的人質。

一個強大的帝國,竟然讓天子被外敵所擒。這無疑是整個明朝歷史的恥辱。更令人唏噓的是,當時的太子朱見深只有兩歲,難以承擔起保衛河山社稷的重任。弘治年間辛苦經營的局面,轉眼間土崩瓦解。

朱祁鎮差點亡國,還妄殺忠臣于謙,為何死後還能得謚號「英宗」? - 天天要聞

也先趁火打劫 京師瀕臨陷落

土木堡大敗的消息傳到京城,朝野為之震驚。而勝利的蒙古軍隊並未就此罷手,而是繼續向明朝心臟地帶推進。 他們利用俘虜的正統帝作為人質,向明朝施加巨大的心理壓力。明軍四面楚歌,首都危在旦夕。

此時也先為首的瓦剌軍隊,正在積極謀劃奪取明朝故地。翰林院侍講徐珵提出遷都南京,放棄北京的建議。如果真實施這個決定,大明河山社稷就再無復辟的機會。而負責統帥的王振早已土崩瓦解,難再發揮作用。京師保衛戰,幾乎成為明初中興的最後希望。

朱祁鎮差點亡國,還妄殺忠臣于謙,為何死後還能得謚號「英宗」? - 天天要聞

護國英雄于謙 的淬火重生

正是在這危急關頭,護國英雄于謙挺身而出,徑直走上了為國捐軀的道路。他與兵部尚書王佐交好,深得景帝器重,之前曾大力整頓軍紀,深受將士愛戴。面對騎兵突入的邊患與日俱增的壓力,他選擇迎難而上擔起重任。

這位出身書香門第的文臣,脫下長袍,披掛甲胄。他不顧自己身體欠佳的病況,整日奔波在軍中督戰,與士卒同甘共苦。多次率領明軍與瓦剌殊死決戰,大破敵軍。藉由拉攏景泰帝及重臣,他的政治手腕與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之前那個強硬倔強的于謙已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經過淬火的將帥。

在歷史的風雲變幻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英勇善戰的于謙形象。正是他堅定的意志、果斷的行動挽救了明朝的危局。要是沒有他挺身而出,歷史的走向不知會是如何。

朱祁鎮差點亡國,還妄殺忠臣于謙,為何死後還能得謚號「英宗」? - 天天要聞

英宗被俘 憲宗的奪門政變

土木堡之變之後,瓦剌勢力佔盡優勢,英宗仍被扣押在蒙古草原。而在京城,景泰帝正式登基,明朝出現兩朝並立的局面。景泰的朝政被稱為「景泰中興」,而七年後的1457年,英宗終於被救回,並密謀復辟......

經過英宗被俘多年,此時的憲宗早已不是從前的儲君之位。他同英宗一樣,有着自己的野心與政治手腕。1457年正月,憲宗在大內密謀,發動了一場史稱「奪門之變」的政變。他帶人攻入景帝的永樂宮,將景泰帝廢為郕王。隨後,朱祁鎮復闢為帝,是為英宗復辟。

得勢復辟的英宗,着實"忘恩負義"。他將大恩人于謙和景泰帝一同囚禁入獄,最終於1457年下令殺害。此舉毀滅于謙護國的功勞,更使英宗在歷史上留下了無法抹去的污點。這樣一位昏庸無道、忘恩負義的君主,又如何配得上英宗的稱號?

朱祁鎮差點亡國,還妄殺忠臣于謙,為何死後還能得謚號「英宗」? - 天天要聞

兒子憲宗包庇之謊 謚號之爭

在英宗復辟後的統治期間,他任用了一批賢臣,政局有所好轉。這也算是他所剩無幾的政績。而當英宗在1464年暴斃之後,其子憲宗即位,「天順之治」初現曙光。

也許是為了掩飾英宗一生的錯失與昏庸,憲宗在謚號的取名上下了功夫。他在禮部和翰林院的協助下,最終將朱祁鎮謚為「英宗」。對於謚號的爭議,重臣李賢撰寫《英宗實錄》為英宗正名,杜撰事實歪曲歷史。這無疑是憲宗為自己的父親進行的死後包裝和粉飾。

在我們的歷史記憶里,英宗這個稱謂充滿諷刺意味。一代昏君誤國,虧欠國家社稷;一生修行不足,最終釀成禍亂。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光的長河不因一個渺小的個體而停擺腳步。明朝開國之初積蓄的雄厚國力,亦在這位昏君手中旗幟鮮明的走向衰落。

朱祁鎮差點亡國,還妄殺忠臣于謙,為何死後還能得謚號「英宗」? - 天天要聞

結語:他為何被謚「英宗」?

直到今日,這樣的疑問仍然值得考量。對於英宗這一矛盾的稱號,後人自會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或許,這正是我們在翻阻歷史長卷時,必須正視的一些問題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