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毛主席的貼身警衛員李連慶回鄉探親,不僅沒有受到接待,反而卻受到了村裡人的嘲弄。村裡更是有人直接譏諷道:「當兵這麼多年,還是個沒出息的燒飯的!」
為何武藝高強的第一警衛員,在村裏面飽受譏諷呢?原來,李連慶這麼多年一直擔任中央領導警衛員。
為了保密需要,每當家鄉人問起他工作,他總是說自己在部隊裏面做炊事員。實際上,這個「炊事員」卻是中國第一保鏢,他足足擔任毛主席警衛員十六年之久!
那麼,李連慶到底是如何成為毛主席的警衛員的?為何他回鄉後村民會笑話他的?
武藝高強的戰士
1932年,李連慶出生在高要市的一個叫荷路村的小村子裏面。那時候,正值亂世,兵荒馬亂,村子裏向來民風強悍,尚武之風盛行。
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李連慶對於武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到處拜師學藝。天資聰慧的他鍛煉也很刻苦,很快就練出了一身好武藝,在當地頗有名聲。
新中國成立後,美帝國主義不顧我國的警告,悍然跨越三八線,開始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將戰火燒到了我國的東北邊境。
熱愛祖國的李連慶主動報名參軍,也要為保護祖國出自己的一份力。身體強壯的他很快被應允參加,被編入了預備役在廣東肇慶軍區開展軍事訓練。
訓練過程中,李連慶表現的十分刻苦,常常其他同志們都已經休息了,他還在給自己加練。目的不是為了別的,正是為了能夠儘快報效祖國。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半年的軍事訓練,李連慶表現優異,熟練掌握了各種武器和作戰知識,參加了志願軍,即將前往朝鮮作戰。
出發前,李連慶激動的徹夜難眠,他想着憑藉自己的一身本領,肯定能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大放異彩。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到達朝鮮以後,部隊進行了整編,補充到前線的各個隊伍中。李連慶被編入了炊事班,成為了一名負責後勤的炊事員。
剛開始的時候,李連慶整日悶悶不樂,感覺沒有機會上陣殺敵了。但是他從來沒有放鬆過對工作的要求,後勤保障工作做的非常認真。
在他的努力下,戰士們都能在雪地裏面快速的吃上一口熱乎的飯。部隊上下提起李連慶來,都是讚不絕口。
工作之餘,李連慶也沒有放鬆自己的武藝鍛煉。在骨子裏面,他還是想當一個衝鋒陷陣的戰士。
機會終於來了,有一次部隊裏面組織比武,李連慶也報名參加。大家看他身材精瘦,都紛紛起鬨起來,說到:「你一個炊事員還來參加這個比賽。」
沒想到李連慶是有真功夫在身上,三下五除二就打倒一個大塊頭戰士,隨後又連續擊敗了其餘四名戰士。
大家都被他精湛的武藝所震撼,驚嘆想不到平日裏面負責做飯的李連慶居然有這樣的好功夫。
很快,消息就傳到了上級領導的耳朵里,他們一致認為李連慶這樣優秀的戰士留在炊事班實屬可惜,立刻將他調任到警衛連。
在警衛連,李連慶的警惕和踏實讓首長們非常放心,讓他專門負責警衛工作。
朝鮮戰爭中,無論炮火多麼猛烈,李連慶都始終能在槍林彈雨中護得首長們周全,屢次立下功勞。
抗美援朝結束之後,李連慶又回到了廣州軍區繼續做一名普通的戰士。平常的工作對於本領高超的李連慶多少有些簡單,他還是想能夠繼續做有挑戰性的工作。
中國第一警衛員
這一天,李連慶正常訓練結束回到宿舍,戰友們帶來的消息讓他眼睛一亮。原來1960年,中央警備團從全軍上下徵集精英,一共只有兩個名額。
在戰友和領導的鼓勵下,李連慶鼓起勇氣報了名,憑藉著過硬的本領,他在比試中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成功奪得名額入選!
沒想到,中央警衛團的任務和先前有所不同,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央領導,警衛員不僅要武藝高強,還需要綜合性的能力,特別是文化水平也要高。
這可讓李連慶犯了難,從小喜歡打拳的他可以說是完全坐不住,一天書本也沒有看過。但他好不容易抓住這個機會,絕對不能放棄。
他狠下苦功,開始學習,有時候學習到深夜,仍然強打精神繼續苦讀。很快憑藉著刻苦學習,李連慶就擺脫了文盲的身份,達到了所招收的文化要求標準。
不僅如此,他優秀的能力品質更是得到了領導們認可,被選拔為毛主席的貼身警衛員。
在擔任毛主席警衛員的這十多年裡,李連慶受益良多。平日里毛主席是個沒有架子的人,將警衛員們都看成自己的朋友,經常和他們開玩笑。
李連慶是廣東人,平日里說話都帶點口音。毛主席就給他起了「小廣東」的綽號,這綽號一叫就是十五年。
工作裏面,遇到李連慶,毛主席總是和他講要多讀書,特別是要看黨的理論。
「我們共產黨人的使命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有多讀書,才能更好為百姓服務。」
毛主席的諄諄教誨李連慶一直銘記在心中,將它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在以後的日子裏,他都用行動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承諾!
毛主席去世以後,李連慶非常悲痛。對他而言,毛主席不僅僅是首長,更像是一位親切慈祥的長輩,悲痛之下,他一度想要辭職回鄉歸隱。
組織上對他的工作能力很是肯定,希望他能夠繼續在崗位上發光發熱。經過領導和同志們的勸導,李連慶克服悲痛,重新開始了保衛葉劍英元帥的安全工作。
這份工作李連慶同樣做的非常出色,一直做到葉劍英元帥去世。
後來,李連慶回到了廣州,負責聯絡統戰工作一直到退休。這時,退休的李連慶已經享受副軍級待遇,退休工資優渥,生活很是舒心。
但身在省城的他聽到家鄉荷路村仍然還是窮困,李連慶坐不住了,漂泊半生,他想要回到家鄉看看。
致富帶頭人
沒想到,再次回去,李連慶看到一片蕭條的景象:村子裏面滿目破敗,家家戶戶住的房子都老舊不堪,村前村後更是堆滿了垃圾。
李連慶很是痛心,他召集村民,勸說大家要團結在一起,建設家園,勤勞致富。沒想到,他話一出口,下面的村民們哄堂大笑。
在村裡人看來,李連慶一直都只是一個「炊事員」,對於這些質疑,李連慶也從來都不反駁。久而久之,李連慶在村裡人的心中,就成了沒出息的反面典型。
現在,這個反面典型居然說要帶頭改變村子,自然是激起了各種譏諷嘲弄。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努力上進的鬥志。
目睹了家鄉的現狀後,李連慶決心帶着鄉親們致富發家。面對着種種的困難和村民的質疑,李連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用行動說話。
說干就干,李連慶掏出了自己的畢生積蓄,這些錢他一分沒留,全部投入到家鄉建設中去。
由於經濟落後,村子裏面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子裏面的只有孩子和老人。孩子們留守在村子裏面也沒有人教育,李連慶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他首先拿出30萬元,買來材料,請來工人將原先年久失修的宗祠重新翻新改造,購買了書桌和椅子。
很快過去作為封建禮教場所的宗祠煥然一新,被改造成了一座書屋。村裡的孩子們第一次有了一個可以學習看書的地方。
李連慶還給書屋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道達書屋」。寓意道理通達,飽含這他對於孩子們的期望。
同時,在武藝高強的他看來,孩子們單單是讀書可不行,還得有着強健的身體,於是他又花錢修建了300多平米的公園和球場。
這樣孩子和村民可以在公園裏面散步運動,別提多開心了。有時候,李連慶也會親自教導孩子們打拳練武,強身健體。
看着村子裏到處都是的垃圾,他自己換上了清潔工的衣服,帶頭清運垃圾,整治環境,還自掏腰包,修建起了垃圾集中丟放地。
看着他以身作則,人們也不好意思亂丟垃圾,開始跟在李連慶後面幫忙。就這樣,在李連慶的努力下,村子裏面環境改善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閑不住的他又開始琢磨着如何帶領鄉親們致富。可荷路村土地面積小而貧瘠,一般的農業沒有出路。
幾番思來想去,還真讓李連慶找到了個好門路。這個門路正是養牛!
針對於荷路村的特點,必須要因地制宜,發展養殖業。
臨近的潮汕地區有着悠久的食用牛肉傳統,只要將牛養出來,根本不用擔心銷路。可是養牛一來需要技術,而來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當時的村子裏根本沒有這麼多錢。
李連慶便主動將自己的積蓄全部投入進去,又向銀行貸款了100多萬,買了種牛開啟了養殖場。沒想到因為缺少養牛的經驗,花了重金買來的小牛紛紛生病倒下,損失慘重!
周圍的鄉親們都勸他放棄,說到:「我們村就沒有養牛的歷史,做不起來的」
李連慶在各種打擊下,一度也想着放棄。但他想到了毛主席的教誨,重新燃起了鬥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件為村民的大好事給辦成!
李連慶拉下臉,和戰友朋友們又借了十幾萬買來新的種牛。這一次,他吸取經驗教訓,請來了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為村民們培訓。
等到小牛們開始長大的關鍵期,他更是一個人晝夜不離的看護,吃飯睡覺都在養牛場十幾平方米的窩棚裏面。
小牛們成功渡過了危險期,長得膘肥體壯,李連慶卻是辛苦的整個人瘦了好幾斤!
很快,這批牛就成功上市,賣了個好價錢。李連慶受到鼓舞,追加投資,成立了雲浮市星耀畜牧有限公司,吸收村民和低保戶們當職工養牛。
幾年下來,村民們在他的帶領下,收入有了明顯的增長,擺脫了貧路村的帽子。現在,只要提到李連慶,人們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稱讚他一聲「牛司令」!
結語
從盡忠職守的第一保鏢到紮根基層的致富帶頭人,無論身份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李連慶都乾的有聲有色。
正是因為他聽取了毛主席的教誨,全心全意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當中去。不求富貴,淡泊名利,這才是中國第一保鏢的胸懷!
- 作者:rx
- 編輯:夜雨聲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