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合頻道6日播出年度反腐大片《持續發力縱深推進》第一集《解決獨有難題》。
張曉霈,曾任吉化集團公司經理,吉林市市長、市委書記,吉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務,2022年11月主動投案,接受審查調查。
經查,向張曉霈送錢送物金額最大的行賄人,是一個叫劉有才的老闆。他和張曉霈密切交往近40年,交情在吉林市廣為人知,他們之間的交往過程,也恰是張曉霈個人蛻變過程的生動縮影。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工作人員 湯兆洋:張曉霈和劉有才的關係其實非常值得發人深省,從最初的這種兄弟情,變成了一種赤裸裸的權錢交易的關係。
20世紀80年代,張曉霈和劉有才都在吉化集團下屬的機械廠工作。當時兩人都才20來歲,張曉霈是一名基層技術工人,劉有才是食堂的廚師。
劉有才(涉案商人):一瞅這個人挺投緣,挺樂意跟他嘮嗑。那時候還沒有像後期那樣,想得那麼多,那時候挺單純,真就是一種哥們。
那時的張曉霈,懂業務、能吃苦,很快成為全廠最年輕的車間主任,三十齣頭就當上了廠長。此時,適逢國有企業改制,劉有才承包了食堂。也是從這時起,原本單純的朋友關係,開始摻雜進了其他東西。
張曉霈:我第一個就給廠里定了一個規矩,以後必須都得在食堂他那個地方來招待客人吃飯喝酒,不允許到外邊去。這麼大範圍點的權力,我也就只能在這上幫他。
後來,張曉霈被提拔為吉化集團經理。當時,這家國有企業已近破產邊緣,他到任後銳意改革,扭虧為盈。一時間,掌聲讚譽紛至沓來,也成為他事業道路上的高光點,然而現在回頭看,卻也成了他人生道路的轉折點。
張曉霈:管着幾萬人、幾百億資產的企業,在這麼流動,一天找你的人也多了,想依附你的人也多了,我犯罪就從這逢年過節收禮金,從吉化當經理這個時候開始的。
幹事擔事,是幹部的職責所在、價值所在。黨把幹部放在各個崗位上,是要大家擔當幹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張曉霈卻開始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漸漸產生了麻痹心理,變得志得意滿、精神懈怠。
張曉霈:走到重要領導崗位的時候,地位高了,權力大了,自己理想信念開始滑坡了,精神「缺鈣」了,得「軟骨病」了,開始貪婪,看重金錢勝過看重事業了。
思想一放鬆、精神一懈怠,整個人就會變得無精打采、不思進取,就會在各種拉攏腐蝕面前敗下陣來。而其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正是劉有才。在張曉霈關照下,劉有才的食堂搞得非常紅火,劉有才也把生意延伸到了吉化集團之外,在市裡承包了兩家飯店,他對張曉霈開始有了不同以往的「表示」。
張曉霈:我一有客人也到他承包的飯店去吃飯,他開始逢年過節給我送吃用的東西,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就給我送錢。
劉有才:第一次送錢的時候我們撕巴撕巴,他說不行,後來給到家裡,給到嫂子,後來他也都知道,慢慢反正就都習慣了。
走向違紀違法的幹部,幾乎都是從半推半就地收下第一個紅包開始的。幾年後,張曉霈又先後被提任為吉林市政府、市委主要領導,拒腐防變的閘門已經有了裂縫,勢必難以抵擋洶湧而至的腐蝕圍獵。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十二審查調查室二級巡視員 阿儒汗:他擔任市委書記以後,無論是在幹部、人事、工程、項目各個方面都出現了很多問題。想提拔誰就提拔誰,想給誰什麼項目就給誰項目,所以說長期的權力失去監督制約以後,對他個人走向腐敗又形成了一個催化劑。
看到張曉霈當上了市領導,劉有才的慾望也隨之膨脹,開始請託他拿項目。短短几年裡,劉有才的生意版圖急劇擴張,成為涉足餐飲、物流運輸、消防設備供應等多個領域的大老闆。張曉霈在多方面為他直接打招呼幫忙,使得劉有才在吉林市成為人所共知的張曉霈代言人。而張曉霈從劉有才那裡收受的財物,也從小紅包變成了大額分成。
張曉霈:他就告訴我,我掙來的錢就咱倆分,有你一部分,有我一部分。反正老才給了,這也就我倆一輩子弟兄,給就給吧,就留着吧。
倚仗張曉霈崛起後,劉有才對張曉霈的服務可謂無微不至。為方便張曉霈用餐,他專門在離張家步行只有5分鐘的地方開了家餐廳;錢款、金條源源不斷地送上,又為張家的複式住房進行高檔裝修。到案發時,劉有才送給張曉霈的財物累計達數千萬元。
張曉霈:這次審查,我反思一想,確實是一種權錢交易,就是一種披着外衣的權錢交易,是一種隱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