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文 | 古軒說史
編輯 | 古軒說史
每當國慶,大街小巷都會冉冉升起一面面五星紅旗,遠遠望去一片紅色的海洋,可以說五星紅旗伴隨着我們長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玫瑰]
可是你知道嗎當時國旗評選它卻是一個小可憐,僅僅得了15票,另外還有作品的票數比它的十倍還多,那麼五星紅旗究竟是怎樣脫穎而出的呢?
01
國旗設計熱潮
在設計國旗的過程中,社會各界紛紛響應號召,並積極投入其中,在農村,許多農民拿出珍藏的紅色軍旗,這是中國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象徵。
他們希望將這份拼搏鬥爭的精神融入到新中國的國旗設計之中,工人們在工作之餘拿着紙筆,在戰壕中勾勒國旗的輪廓,表達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而知識分子們也積极參与到國旗設計中,他們根據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小組發佈的啟事,按照要求考慮到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山川河流等元素,努力將這些獨特的特點融入到國旗的設計中。
海外僑胞雖然身在他鄉,卻同樣心繫祖國,他們遠隔重洋,卻擁有一顆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他們用起了紙筆,儘力描繪出異國他鄉的國旗圖案,表達自己對新中國的美好祝願。
作為中國政府在國旗設計方面的指導思想,國旗必須能夠體現出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
這是對中國近代百年歷史的回顧,也是對工農武裝部隊和中國共產黨這一歷史選擇的體現,設計者必須體現出華夏兒女近百年來的探索與鬥爭,以及最終的選擇。
另一個重要的要求是國旗的底色以赤色為主,從俄國十月革命時期起,中國有志之士就將赤色視為革命的象徵。
紅色象徵著中華兒女們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共產主義的信仰,周恩來總理將「紅」字改為「赤」,正是表達出對革命烈士的深深敬意,顯示出中國共產黨繼續推行共產主義事業的雄心壯志。
在幾千份設計稿中,五角星成為了突出的元素,幾乎每一個作品都有五角星、鐮刀和鎚子等象徵工農紅軍和人民政權的圖案。
五角星寓意着共產黨領導和工農紅軍在黑暗歲月中為人民帶來希望,而鎚子和鐮刀則代表着工人和農民的團結,這些元素富有強烈的象徵意義,突出了新中國的精神內涵。
那麼這次號召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進行的呢?
02
急需擁有屬於自己的旗幟
1949年的春天,伴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建立的消息傳來,人們都在思考着一個問題——新中國的國旗將會是什麼樣子?
早在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就已經設立了自己的旗幟,這是一面由紅色綢布製成的三角形旗幟,中間鑲嵌了一顆黃色的五星和一把鐮刀斧頭,寓意着工人階級領導農民革命。
但是在二次國共合作期間,中華蘇維埃政權被迫改用了共產黨和紅軍的紅旗,這種狀況持續到了1949年。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毛主席提出了一個重要建議,我們應當有自己的國旗,他強調,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臉面,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元素和風格,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黨中央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廣泛的討論和徵集活動。
1949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舉行,在會議上,一個新的議題引起了熱烈的關注——如何設計一面能夠充分展示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新國旗?為此,六個工作小組被組建起來,其中包括專門負責國旗設計方案的研究小組。
在這個小組中,一些知名人士積极參与了國旗的設計探討,他們集思廣益,提出了一系列構思新穎、富有創意的設計方案。
這些方案不僅考慮了國旗的顏色、形狀等方面的問題,還深入挖掘了中國文化傳統和現代元素,力求展現出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紅」。
接下來的日子裏,整個社會上下都在熱烈地參與到國旗設計的活動中來,廣大民眾紛紛寄來了自己的國旗設計圖樣,表達對新生國家的美好期待和深深祝福。
那些曾經在國外留學的華僑們也不甘示弱,遠在他鄉的人們同樣用自己的方式為家鄉獻禮,傳遞出了跨越千里的家國情結。
03
曾聯松的五星紅旗
曾聯松為了設計出一份滿意的國旗草圖,放棄了個人休息和家人陪伴,在忙碌的城市中找到了一處安靜的創作環境,位於家中二樓的他用床板作為自己的畫布。
他在設計過程中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嘗試了許多不同的設計圖案,無數次的試錯使他變得疲憊不堪,但是他從未想過放棄,因為他深知這個設計對於新中國的象徵意義。
曾聯松的假期里一直保持着白天的通宵不眠,他稍事休息後便開始了繁重的創作任務,在較短的時間內,他設計了許多不同方案,但卻總感覺不夠完美,尋找着一種最能體現國家形象和主張的表達方式。
一晚,當他抬頭望向璀璨星空時,他突然靈光一閃,看着星星點點的星辰,他意識到這些星星就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那樣,在黑暗中引領着人們進入光明的未來。
深思熟慮後,曾聯松決定選取一顆大星星作為五星紅旗的中心,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奉獻精神。
他將工人和農民的鎚子和鐮刀相嵌在大星星中,象徵著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以及工農階級的力量。
與此同時,他創建了四顆小星星,分別代表着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這四個階級共同構成了中國的社會基礎。
經過辛勤付出,曾聯松最終創作出一幅簡約而寓意豐富的設計圖,他運用紅色象徵著革命與社會主義,將五顆星星設計為黃色,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民族特徵,體現人民的尊嚴與自信,整體布局莊嚴華麗、簡明精鍊,完美地表達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建設事業和發展蓬勃的未來。
但是,在提交作品並進入評審過程後,五星紅旗險些落選,眾多參賽者包括將軍、著名藝術家、學者等眾多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設計師共同投稿,讓曾聯松的設計看起來有些不起眼。
但是正當他受到初選落選的波折之際,圖案吸引了關鍵人物田漢先生的目光。
04
五星紅旗最終確定
9月份,全國各地紛紛提交作品至評選委員會,以期確定國旗圖案,在所有作品中,曾聯松的作品幾乎被淘汰出局。
在第一輪篩選中,一些評委認為,在國旗上出現資產階級的象徵不適合,因此提議將該作品刪除。
但是田漢作為籌備小組成員,堅持認為曾聯松的作品具有獨特的構圖和創意,因此堅決反對淘汰該作品的提議,最終,由於田漢的堅持,曾聯松的作品順利進入了複選階段。
複選階段是通過投票進行的,每人可選擇三個喜歡的作品,在整個投票過程中,一顆星加上一條黃色的橫杠的國旗設計收穫了最高的票數,達到342票。
這個設計被讚賞為具有寓意豐富的黃河和共產黨的象徵,曾聯松的作品只得到了15張選票。
但是在最終確定國旗圖案之前,兩位特殊人物提出了異議,張治中和海外華僑商人陳嘉庚對這個圖案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張治中認為,該設計有可能將中國分割成兩部分,因為中間的橫杠太過明顯。陳嘉庚則認為,中國地域廣大,山川河流眾多,僅以黃河元素代表整個國家過於偏頗。
毛主席會聽取張治中和陳嘉庚的反對意見,毛主席認為張治中的觀點很中肯。在田漢和張治中的支持與反對之下,決定在9月25日的座談會上討論並最終確定五星紅旗為國旗。座談會上,除了張治中是軍人外,其他的45位與會者都是文化界人士。
座談會上的討論存在分歧,眾人的目光仍然聚焦在毛主席身上,毛主席轉向張治中,提到他之前的反對意見。
隨後,毛主席展示出五星紅旗的圖案(編號32),詢問大家的看法,張治中首先表示贊同,並深入闡述了為何不贊成橫杠國旗設計,以及五星紅旗為何更為合適。賀綠汀和其他與會者也紛紛表達了對這一設計的肯定和支持。
但是還有一些與會者對四個小星星代表四個階級的理念提出了異議,於是,毛主席提議修改說明,不再強調小星星代表階級,而代表人民的大團結。
這個建議贏得了與會者熱烈的掌聲,毛主席的聰明反應和對五星紅旗的肯定,深深印在了與會者的心中。
如今,每當國旗升起,我們看到五星紅旗在藍天下飄揚,它不僅象徵著國家的偉大和神聖,更見證了中國在歷史上的騰飛,五星紅旗的誕生經歷了許多曲折過程,但最終成為了整個國家團結力量的象徵。#文章首發挑戰賽#
參考資料
[1]西部文明播報 1949年徵集國旗時,第一名185票,只有15票的五星紅旗憑何勝出?
[2]中國軍號 電台丨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