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能創立一個朝代的人一定都是有着不凡才能的人,而這些開國皇帝中,能夠當讓國土達到大一統程度的更是千古留名的明君。
但是在這些開國皇帝中有一位確是比較特殊的存在,不是說他不偉大,而是他的存在感和所有開國皇帝比起來簡直少得可憐,甚至許多人都認為他創立的朝代第一個皇帝是他的兒子而不是他,這個皇帝就是唐高祖李淵。
唐代皇帝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基本都被三個皇帝瓜分,論開明統治有唐太宗,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有武則天,論大唐盛世有唐玄宗,李淵絕對在裏面排不上號。
但是李淵其實也是一個相當有野心和能力的人,他的野心從他給自己的兒子們取的名字就能看出來。
一、李淵造反的倚仗
很多人會疑惑:一朝的開國皇帝不是一般都叫「太祖」么?為什麼到李淵這裡就成了「高祖」呢?這是因為在李淵登基之後曾追封自己的祖輩,而他的爺爺,也就是讓李家正式發跡的李虎則被追封為「太祖」。
早在隋朝還沒有建立的時候,李淵的爺爺李虎就已經在當時的西魏政權中成為了八柱國之一,正式讓沒落的李家重新成為了權貴,因此可以說李唐王朝的基業完全是由李虎打下來的,有了李虎受封的官爵,李家才能在後西魏乃至後來的隋朝政壇上有很高的威望。
在李虎之後,李淵的父親李昞繼承了父親的爵位,還娶了隋文帝皇后的姐姐為妻,成為了隋朝的外戚身份,讓權勢更上一層樓,這樣才為兒子李淵鋪好了拉攏人脈的路,為之後揭竿而起打下了基礎。
除了先祖的庇蔭之外,李淵本人也是個相當有野心並且很有能力的人,在隋朝建立之後,李淵因為能力出眾和父輩的官爵的影響,再加上和隋朝皇室的親戚關係,讓他非常受隋文帝楊堅的器重。
而他倚仗着外戚的身份和皇帝的器重在地方逐漸構建起來的人脈、名望和武裝力量也為他之後揭竿而起推翻隋朝統治並取而代之奪取天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隋文帝的兒子楊廣繼位後,李淵的機會就來了,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間,不僅敗光了父親執政二十三年中積攢下的基業,更因為耽於享樂大興土木讓人民苦不堪言,因此全國各地的百姓逐漸不在忍耐,起兵造反。
這個時期的畫風和秦末漢初非常相似,同樣都是開國皇帝兢兢業業,結果基業被敗在了繼任者手中,隨後開啟群雄逐鹿的時代,因此自小就熟讀史書,並且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長大的李淵從當下的情況中敏感地嗅到了機遇的味道,於是一邊為隋朝做事,一邊暗中拉攏各方勢力和人才,準備着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
在這期間,李淵也沒少把期待放在自己的幾個兒子身上,他的妻子生下的四個嫡子中,除了三兒子早亡,其他的三個兒子可以說各有長處,深深收到李淵的重視,而他的重視從他給兒子們取的名字中就能明顯地看出來。
二、一表人才的長子和次子
首先就是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從名字就能看出來李淵對這個長子極為重視,「建成」這個名字意味着建功立業、成就偉業,而李建成出生在隋文帝時期,可以看出來李淵並不完全是因為隋煬帝殘虐無道而產生反意的,而是在隋文帝帝時期海晏河清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只是在觀察時機沒有付諸行動。
作為李淵的長子,李建成自然是最受重視的一個孩子,而李建成也因為脾氣秉性非常像李淵自己而受到了父親的喜愛,從小就親自為將來實現雄心壯志教授李建成,將李建成作為自己最重要的繼承人培養。
而李建成也沒有讓父親失望,在經過了數年的學習之後,李建成不僅繼承了李家高超的武藝,更在為政和謀略上頗有建樹。
李淵起兵之前和之後的許多支持者都是李建成幫忙拉攏的,他進可以跟隨父親一起出兵征討、為父親出謀劃策,退可以在父親在外打仗的時候接手管理後方的軍政大事,將政務管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既是李淵的心腹又是李淵最信任的軍師。
而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就和哥哥偏文的作風完全不同,乃是作為勇猛的武將被父親培養起來的。
李淵對自己的成就帝業的規劃非常清楚,他知道長子在未來會是太子,因此就向文武雙全的方向進行培養,重點培養李建成的政治能力,而次子李世民自小就表現出了對武藝的極高天賦,因此李淵就將李世民往武將的方向進行培養。
從李世民的名字中也能看出李淵的雄心壯志,「世民」,就是救世濟民的意思,李淵在隋煬帝晚年得到了這個二兒子,當時隋文帝的統治其實已經不再像早年一樣海晏河清,逐漸顯現出了弊病,因此李淵的反意就更加堅定,有了長子建功立業的寄託之後,次子便理所當然地要關注民生。
李世民也沒有辜負父親對自己的培養,在父親起兵之後,李世民成為了李淵麾下最勇猛也是最信任的一員猛將,幫助李淵打贏了數場重要的戰鬥,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還幫李淵在數場戰鬥中籠絡了軍心。
三、拖後腿的四兒子
早亡的三兒子李元霸其實也是被李淵當做武將來培養的,能夠在必要的時候支援二兒子,分散二兒子的戰鬥壓力,同時心思縝密的李淵還想通過李玄霸來分散李世民的軍權,好讓自己稱帝後不會被二兒子手中過大的軍權和在軍中的威望威脅到。
但是他的這些謀劃都隨着李玄霸的早亡煙消雲散,只能從李玄霸的名字中看出李淵對自己成就霸業的寄託。
而李淵的四兒子李元吉雖然也不是完全沒有能耐,但是比起一表人才的兄長來說,不管是心思還是才能都顯得比較「猥瑣」。
在他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因為他長得丑差點遺棄他,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不受寵讓他的內心逐漸變得病態,李元吉這一生中最擅長的不是政治不是軍事,而是挑撥離間,一家原本和睦的關係後來之所以變得分崩離析,甚至走到了讓李世民造反奪位的地步,李元吉絕對「功不可沒」。
在李淵成功奪得全國的控制權並登基建立唐朝之後,長子李建成自然被冊立為太子,這個決定雖然讓實打實幫着父親把天下打下來的李世民感到有些不滿,但是李建成畢竟有着長子的名頭,當太子也是合理的。
但是李元吉卻將李世民的野心在長兄和父親那裡誇大,讓李世民逐漸受到了嚴重的猜忌,以至於自身難保,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在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逼迫父親退位,自己登基當了皇帝。
結語
李世民登基之後,唐朝在他的管理下真正成為了「萬國來朝」、讓後人們無比追念的大唐盛世,李淵雖然有野心,但是最終只能因為偏心長子而被逼退位,在太上皇的位置上度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