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打通河西走廊並兵出西域實現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這只是開始,如何實現對西域的長久經營以達到持續封鎖匈奴的目的才是對漢武帝君臣的最大考驗。
當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將河西以及西域的地理環境向漢武帝詳細描述之後,漢武帝馬上就是豁然開朗瞬間更新了對匈奴的戰略:佔領河西,經營西域,從中原、河西、西域三個方向鉗制匈奴,將匈奴死死鎖在蒙古高原上。
用漢武帝的話來說就是:「南越、東甌問題都已經解決,就剩下匈奴和西域問題了。」
元狩二年(前121),漢武帝以驃騎將軍霍去病為將率兵三出河西,徹底佔領了河西走廊這一戰略要地。漢朝陸續在河西設置郡縣,分別為酒泉郡、敦煌郡、張掖郡、武威郡四個郡,從此,漠南無王庭。
以打下河西為轉折點,西漢王朝才有了進一步經營西域實現斷匈奴右臂的可能。而要經營西域,就必須將漢朝的軍事影響不斷向西延伸,漢武帝的方案是:
修築軍事亭障。
於是就有了從令居(今甘肅永登)向西一直延伸到酒泉的軍事亭障。
也就是說,打下河西、在河西設置郡縣並將軍事亭障延伸至酒泉,漢朝才具備了軍事開通西域的可能。
這是漢朝經營西域的第一階段。
接着,漢武帝聽取了張騫聯合烏孫以經營西域的建議。張騫的計劃是,以聯合烏孫為起點,給出一套漢朝和西域諸國相處的模板,這樣,更西邊的大宛、大夏等國也都會站隊大漢,真正實現斷匈奴右臂的目的。
漢武帝以為然。
元狩四年(119),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由於漢朝在西域還無軍事據點,漢軍也未以軍事勝利向西域諸國證明自己,西域諸國最終在匈奴和漢朝之間選擇了匈奴,張騫於元鼎二年(前115)無功而返。
張騫出使未能達成預期 圖源/網絡
張騫的外交失敗也讓漢武帝明白了,必須用軍事的勝利來向西域諸國證明自己,同時也要將漢朝的軍事影響從河西繼續往西延伸,才能達到長久威懾西域諸國的目的。
於是就有了元封三年(前108)的樓蘭之役。當年,漢將趙破奴攻破樓蘭,漢朝使者王恢協助攻破姑師,以軍事勝利為支撐,漢朝成功實現了軍事威懾烏孫、大宛等西域諸國的目的。
次年,漢武帝又複製了此前的成功經驗,將軍事亭障從酒泉延伸至玉門。完了,漢朝再將令居至酒泉、酒泉至玉門的亭障用長城進行連接,以實現漢軍對西域問題的快速反應。
在漢軍兵威不斷向西輻射的情況下,烏孫於元封六年(前105)接受了漢朝的和親。
這是漢朝經營西域的第二階段。
但漢武帝此時也並沒有實現讓大宛、大夏等西邊諸國的臣服,相反,大夏等國因為離漢朝太遠,還是一副天高皇帝遠你能拿我怎樣的姿態。現實倒逼着漢朝必須進一步向西用兵,於是就有了接下來的大宛之役。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以李廣利為將率領六千騎兵兵出敦煌,以討取汗血寶馬為名用兵大宛。結果是,沿途的西域諸國根本就不給漢軍提供補給,李廣利還沒走到大宛,部隊就只剩下了幾千人,只能返回敦煌。
面對李廣利的軍事失敗,漢武帝雷霆震怒:「連大宛都搞不定,那大夏等國豈不是更不將我大漢當回事,讓人家笑話。」
漢武帝不僅迅速封鎖了玉門關,還同時命令李廣利:「你就獃著別動,等候進一步指示,敢入玉門關一步者,斬。」
是的,如果不能取得對大宛的軍事勝利,漢朝不僅不能實現全面經營西域的目的,此前的努力都有可能白費,所以,漢武帝還得抗住內部的壓力繼續用兵大宛。
一年之後,李廣利帶着六萬人、三萬匹馬和十萬頭牛浩浩蕩蕩再次出發了。此外,漢武帝還在河西走廊部署了十八萬軍隊隨時準備支援李廣利。
這一次,漢武帝確實是下了血本,只為一戰解決西域問題。
漢武帝經營西域的意志非常堅定 圖源/劇照
面對漢軍的天威,沿途的西域諸國是積極配合,給漢軍提供補給,李廣利出師也很順利,先是屠輪台國,接着又是斬殺郁成王,大宛也被漢軍圍困四十多天後開門投降了。
天漢元年(前100),漢武帝繼續複製之前的成功經驗,將軍事亭障從玉門延伸至位於今天羅布泊地區的鹽澤。
亭障相連不僅構成了一條完整的防禦線,也成為漢朝經營西域的交通線,更是供應漢軍和漢朝使者的補給線。通過亭障的鏈接作用,漢朝還將自身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力一直向西滲透。
自此以後,漢朝利用亭障成功實現了對西域諸國的控制,加強了和西域諸國文化、經濟、政治的交流,並達到了斷匈奴右臂的目的。
可見,沒有軍事亭障的保障,也就沒有漢朝對西域的經營。而這條軍事線是漢武帝從元狩二年(前121)斷斷續續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才打造出來的。
雖然無數漢軍從此再也沒返回玉門關,但漢朝畢竟實現了戰略格局的巨大突破,從此海闊天空。
據史書記載,漢朝使者利用亭障和漢朝在西域的軍事影響後來已經深入到了西域南道西段的莎車國,這絕對是影響歷史的大事。
配合亭障,漢朝還在西域能夠經營農業的地方進行屯田,以減輕內地對西域駐軍的供給壓力,就是後來漢武帝發了輪台詔之後,漢軍在西域的屯田依然在繼續,漢昭帝時,霍光就繼續維持在輪台的屯田。
因為,屯田本來就成本不高而又能助力漢朝對西域的經營。
而輪台詔中漢武帝真正下令停止的動作其實是亭障的修築。因為,亭障的修築不僅成本太高,還得利用軍事進行配合才能順利實施,漢武帝停止了亭障的修築其實也就停止了漢軍勢力向西的進一步滲透。
漢長城遺址 圖源/網絡
是的,經過多年的開拓戰爭西漢事實上已經嚴重透支,而經營西域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又已基本達到,漢武帝覺得,應該將漢朝的重心切換到發展經濟的軌道上來。
所以,輪台詔的目的更多是漢武帝給自己的開拓戰略按下了暫停鍵,並不是停止對西域的經營。
而這一切也正是得益於張騫的鑿空之旅,如果沒有張騫,漢人向西的腳步肯定還會無限延後。
此後,中原雖然時常陷入改朝換代的動蕩中,但始終沒有將目光從西域這片土地上移開,西域被牢牢釘在了中原王朝的版圖中。
不可分割。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