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30年,北燕文成帝馮跋病重,太子馮翼既陪侍在旁,也暫代君主位,過了一陣子,馮跋的寵妃宋夫人告訴馮翼:「太子啊,你父皇的病,馬上就會好了,你倒也不必急着當皇帝。」
馮翼聽到這話,汗流滿面,只好點頭答應離開。
但奇怪的是,自從馮翼走後,宋夫人便稱馮跋下令,無論是大臣,還是包括馮翼在內的皇子,都不允許進宮面聖。
如果事出緊急,可讓宦官傳達。
這個消息,傳到馮弘耳中時,他立即跳着腳大罵:「這個死女人,別以為我不知道她打的什麼主意,她就是想讓自己兒子馮受居當皇帝,我偏不讓她如願!」
左右,這馮家的皇位,他馮弘也一樣坐得。
之後,馮弘帶領士兵,一路嚷嚷着「有人謀反,我是皇帝的親弟弟,誰擋殺誰」,守宮的衛兵四處散落,馮弘以及士兵暢通無阻地闖進了馮跋養病的宮殿。
一片叫嚷聲,早已淹沒了宋夫人的「關閉宮門」。
這時,馮弘的手下庫鬥頭帶人闖進了馮跋的寢宮,抬手一箭,一宮女倒地而亡。
躺在床上的馮跋,還沒反應過來身邊的突變,就看到了馮弘,一句「你……」還沒說清,一口氣沒上來,當場被氣死了。
馮弘背過雙手,笑着走入金鑾殿。
「皇帝駕崩了!我是皇帝的親弟弟,為了匡扶河山社稷,我暫時接替皇帝坐這皇位,前來拜見的百官,都進級二等。」
接下來,馮弘還要處置一個在他看來天大的麻煩。
馮跋一生,共有100多位兒子,按照輩分,這些人是馮弘的侄兒,但為了避免後顧之憂,馮弘一口氣殺掉了100多位侄兒。
在這之後,滿意的馮弘,才算正式登基成了新帝。
圖源頭條圖庫,如侵則刪
02
馮弘,是當時北燕一朝的司徒,娶妻王氏,嫡子馮崇,也是文成帝馮跋一母同胞的弟弟。
客觀來講,馮跋很信任馮弘。
當時,北燕國君高雲身死,馮跋趁機繼位當了皇帝,沒多久,他任命弟弟馮弘先後為朝廷的尚書左僕射、司徒。
這個職位,位高權重。
除此之外,馮弘還是大將軍,若有謀反等叛亂,負責領兵在外,兵權在手。
可以說,朝廷內外,馮弘都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
這裏面,有馮跋的信任,還有妻子王氏的支持。
最起碼,馮弘不用擔心,家中上上下下的瑣事,這一切都有妻子王氏精心的照料。
可就在馮跋病重那一年,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馮跋病重,宋夫人謀奪君位,直接徹底讓馮弘失了理智,發生了開頭的那一幕。
事後,馮弘在腥風血雨中當上皇帝後,立王氏為皇后,立王氏的兒子馮崇為太子。
這讓王氏感到,丈夫難得的溫情。
但她沒想到,還未到一年,馮弘突然下令,廢掉王氏和石崇,轉身立了慕容氏為皇后,立她的兒子馮王仁為太子。
在古代,皇后意味着正妻,其他妃嬪相當於妾。
是以,被廢的王氏,怎麼也想不通,自己怎麼突然就從妻位降為了妾位呢?
03
父親為什麼這樣做?前太子石崇沒有細問,他和母親王氏沒有選擇,只能接受。
但沒多久,他在惴惴不安中,猜到了原因:
第一,立慕容為後,抬高馮弘身價
自古,對於皇帝來說,皇后不僅是妻子,還有政治上的關係,一個有強大母家支撐的皇后,也能很好地幫助皇帝。
而這位慕容氏,是後燕的皇族之女,當時後燕雖已不在,可慕容氏這個姓氏,對於燕來說,還有很大的影響力。
馮弘有這樣一位皇后,能抬高自己的身價。
第二,立慕容為後,是出於真愛
在古代,尤其是在後宮,真愛這兩個字,很突兀,但不可否認,它依然存在。
圖源頭條圖庫,如侵則刪
馮弘有多愛慕容氏?
一方面,原配王氏跟馮弘多年,並且生有嫡子馮崇,肯定也是有感情的,在登基之初,馮弘也選擇了王氏和馮崇作為皇后和太子,也說明了這一點。
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慕容氏。
另一方面,慕容氏生有一子,名叫馮王仁,據事後來看,馮弘對這個兒子幾乎寵上了天,很難不懷疑是愛屋及烏。
尤其是,馮弘還是個易衝動的人。
410年,馮萬泥等人謀反,馮弘領兵平叛,打到最後,馮萬泥等人自知不是對手,只好出城投降。
按照流程,這些人要被押到都城,等馮跋確認後才會被斬。
但這些人投降後,直接就被馮弘當場處決了。
這樣的性子,當了皇帝後,想把自己放在心上的美人,提拔成皇后,也並非不可理解。
這樣做,馮弘倒是美了,但石崇幾個兄弟商量:「不好,我們得快跑,再不跑,老爹的新老婆,為了保護她兒子的太子之位,非要了我們幾個的命。」
後來的事實證明,石崇幾個兄弟跑掉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但對於馮弘來說,真正的災難就要來了。
04
石崇等人離開北燕後,一路逃到了北魏,受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熱切歡迎,並封石崇當了遼西王,其他人也都授予官職。
要知道,當時的遼西王,有遼西十郡的封地,並且,還兼任車騎大將軍、侍中等職。
反觀馮弘這邊的遭遇,着實是一言難盡。
得知親兒叛逃,馮弘怒氣沖衝下令:「爾等聽命,把那幾個逆子都給我帶回來!」
之後,大將封羽率兵攻打馮崇,結果沒多久,封羽帶着城池,歸順了北魏,一旦開始了這個頭,後面就一發不可收拾。
親兒叛逃,大臣叛逃,眾叛親離的馮弘,更不是眼下如日中天的北魏的對手。
圖源頭條圖庫,如侵則刪
434年,扛不住的馮弘,請求與北魏談和。
就在兩年前,北魏派人來,稱馮弘只要派公主進宮,甘願稱臣,就可保住王位。
但馮弘認為,城池固若金湯,嚴詞拒絕。
而如今,馮弘處於大劣勢,北魏已經掌握絕對的主動權,豈肯輕易答應談和?
過了三個月,馮弘提出:讓自己女兒嫁進後宮。
北魏一笑了之:「光是嫁女,還不夠誠意,我不答應,還要讓太子馮王仁進宮侍奉!」
馮弘一聽,讓寶貝兒子進宮,馬上放棄談和。
礙於眼下情形,大臣們力勸,讓公主嫁進後宮,太子進宮侍奉,也是難得保全社稷的辦法。
可只要提到,讓太子去北魏進宮侍奉,馮弘就一個字也不聽,還因此殺了大臣。
耽擱的功夫,北魏派兵打過來了。
情急之下,大臣陽岷再次相勸,儘快送太子馮王仁進宮,北魏便可退兵,馮弘也可保住王位,一時犧牲是值得的。
可馮弘堅決不幹:「我的寶貝兒子,不可能進宮侍奉!」
之後,馮弘不和北魏打了,也不繼續談和,他沒聽任何大臣的建議,義無反顧帶着他的國,一路來到了高句麗。
一見面,高句麗的將領,兩眼放光,一頓操作拿走了馮弘帶來的衣服和兵器等物資。
馮弘暗笑:「這群人,真是沒見過好東西!」
在這裡,馮弘雖是寄人籬下,但依然保持君王的自覺,時刻端着君王的架子,連北燕的法度與制度,也搬到了高句麗,誠然把原住民當成了臣子。
但人家也不傻,知道馮弘落難,怎會忍他?
沒多久,高句麗人搶走了馮弘的侍衛等人,還扣下了太子馮王仁:「這下看你怎麼狂?」
馮弘上門找人理論:「你們先把太子還給我,我們不在這裡待了,我們再往南走走!」
然而,一切都來不及了。
北魏要求高句麗,交出馮弘,否則發兵高句麗。
高句麗內部一合計,留着這群人,左右也是個大麻煩,乾脆一舉殺了馮弘等人。
這其中,也包括馮弘的寶貝兒子馮王仁。
後人在談起馮弘時,總會感嘆,他氣死親哥,殺掉100多名侄兒,寵妾滅妻,親兒大臣眾叛親離,一生行了諸多荒唐之事。
然而,如果我們認真了解當時的歷史,就會發現,他對馮王仁這個兒子非常好。
馮王仁本不是嫡子,沒有繼承權,但馮弘寧可廢掉皇后與嫡子,也要立他為太子;
明明,只要馮王仁進宮,北燕即可保全,但馮弘寧可帶着一國逃跑,也要讓他留在身邊;
還有,高句麗扣押馮王仁為人質,馮弘寧可接着向南逃難,也要讓馮王仁安全無虞。
或許,馮弘這個皇帝,留給歷史的口碑,一言難盡。
但在馮王仁這裡,他是一個難得的父親!
對此,你怎麼想?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