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3年,漢景帝立庶出長子劉榮為皇太子,立劉徹為膠東王。
皇后薄氏無子,栗姬生下的長子劉榮,順理成章成為太子。
景帝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想巴結新太子,提議將自己女兒嫁給太子。
栗姬不同意,明面理由是親表兄妹結婚,會影響後代智商。實際原因則是,栗姬很不喜歡長公主,她經常給景帝引薦妖艷美女。
長公主又去找膠東王的母親王夫人,王夫人說,很好啊,親上加親。
長公主與王夫人聯姻後,整日在景帝說栗姬的壞話,又說王夫人有多好。
長公主說得多了,景帝也覺得王夫人越來越賢惠。又聽說王夫人懷劉徹時,曾夢見太陽鑽進她懷裡,於是,便想着是不是要換個太子。
看到皇帝在猶豫,王夫人決定再推一把。
當時,薄氏已被廢黜,皇后位置空懸。
王夫人收買了大行,讓他去催促皇帝,母以子貴,如今太子生母還只是姬妾,不合乎名分,得趕緊立栗姬當皇后。
皇帝勃然大怒,說,這是你應該說的話,將大行推出去殺了。認定是栗姬在背後指使,對她更加厭惡。
公元前150年,漢景帝下定決心,廢掉太子劉榮,改封他為臨江王。
栗姬憤恨而死。
三個月後,立王夫人為皇后,同月,立劉徹為皇太子。
一年後, 臨江王劉榮被人舉報,說他修建宮殿,侵佔了文帝宗廟圍牆。
景帝下令,讓劉榮來長安,到中尉府接受審問。
劉榮找中尉郅都要紙筆,想給皇帝寫謝罪摺子,郅都不給。最後還是魏其侯竇嬰派人送去了紙筆,劉榮給父親寫完書信後,直接自殺了。
劉榮自殺,不是因為心理承受承受差,而是他知道父親是一心想要殺死他。
諸侯王被叫到京城問罪,一般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連當地百姓都知道這點,劉榮走的時候,大家都哭着說,我們的大王沒法活着回來了。
劉榮找郅都要筆,郅都不給,其實是皇帝不讓給,根本不想聽你說什麼。
當年,郅都還是景帝身邊的中郎將,皇帝帶人在上林苑打獵。
一位姬妾如廁時,一頭野豬沖了過去,景帝讓郅都去救,郅都不去。
皇帝拿起一根長矛,準備自己去救,郅都抱着皇帝大腿,不讓他去。哭着說,姬妾多的是,天子只有一個,我不能讓陛下涉險。
景帝很感動,此後將郅都引為心腹。
郅都做什麼,背後都是皇帝的意思,劉榮心裏很清楚。
既然君要臣死,父親執意殺掉兒子,劉榮覺得沒有必要繼續掙扎。
心灰意冷,一了百了。
漢景帝廢太子時,有兩個人堅決不同意,意見很大。
一位是太子太傅竇嬰,另一位是丞相周亞夫。
竇嬰勸了皇帝很多次,皇帝心意已決,竇嬰見勸不動,索性就說有病,不上朝了,跑到藍田散心去了。
很多人來勸誡竇嬰,別跟皇帝對着干。
竇嬰是竇太后的堂侄子,論起來,他還是皇帝的表叔。竇嬰這口氣咽下不去,誰勸就是不聽。
後來,有個叫高遂的人跟他說,你的榮華富貴是皇帝給的,你的血脈尊貴來自於太后。
你是太子老師,太子被廢,你儘力爭取,滿朝都看到了,你沒有爭取成功,又不願意真地為這事死在皇帝面前。
你現在稱病不去上朝,每天躲在這裡擁抱歌姬美女,飲酒作樂,還到處說皇帝的壞話。
你捫心自問,是真地不想活了么?
意思差不多到了就行,把皇帝、太后惹急了,你全家都有性命之虞。
一番話把竇嬰說清醒了,趕緊回去上朝,見了皇帝,就跟啥事都沒發生一樣。
周亞夫則不肯服軟,再加上其他幾件事情跟漢景帝硬抗,搞得皇帝很惱火。
後來,皇帝感覺自己身體不行了,開始籌劃身後事。
他把周亞夫叫進皇宮,說請他吃飯,給了一大塊肉,但沒有切開,也沒有準備餐具。
皇帝靜靜地看着周亞夫,看他打算怎麼處理這塊肉。周亞夫直接回頭喊人,叫一旁服侍的宮人,快去取筷子。
君王這些權謀之術,敲打伎倆,周亞夫不聽不管沒看見,懶得理會,還是按照自己的心思來。
漢景帝說,算了,你走吧。
周亞夫站起來就走,皇帝看着他的背影,說,這麼憤憤不平的人,怎麼能夠輔佐幼主呢?
不久,有人舉報說,周亞夫要造反,理由是周亞夫的兒子買了五百具鎧甲。
皇帝下令讓廷尉好好審理這樁案件,廷尉審問周亞夫,您為什麼要造反呢?
周亞夫說,我兒子買的鎧甲,是假的,我死了以後殉葬用的,怎麼能說造反呢?
廷尉說,那也是造反,您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在地下造反,死活都要造反的意思。
於是,繼續嚴刑拷打。
周亞夫毫不屈服,絕食五天,吐血而亡。
漢景帝同胞親弟弟梁王,是竇太后最疼愛的小兒子。
太后曾多次說過,皇帝你若是先死,這個皇位就給你弟弟。太后並不是說說而已,還真去跟皇帝商量,要立梁王為皇太弟。
皇帝問大臣們意見,袁盎極力反對,還跑去說服了太后。
梁王因此恨上了袁盎,後來派人暗殺了他。
袁盎遇刺,皇帝震怒,懷疑是梁王乾的,派人徹查,查到了兩名刺客。
梁王居然把刺客藏起來,朝廷派了十幾撥人去梁國要人,梁王裝傻,只說不知道,沒看見,交不出人。
梁國內史韓安國哭着跑進王宮,對梁王說,朝廷捉不到刺客,我們都要死定了,我現在來跟您訣別。
梁王說,事情還沒到這麼嚴重的地步吧!
韓安國說,大王自己估計您與皇上的關係,比起皇上和臨江王劉榮來,哪一個更親?
梁王說,我不如臨江王。
韓安國說,臨江王是皇上親生長子,又當過太子,說廢就廢,說殺就殺。
皇上治理天下從來不會因為私情而干擾公事,現在太后還在,皇帝還能容忍您,等到太后過世,大王還依靠誰呢?
梁王頓時清醒了,趕緊交出了刺客,給朝廷賠罪。
梁王終於意識到,這位皇帝哥哥真不是什麼善類。
誅殺晁錯時,皇帝說,不能因為愛惜一個人,從而得罪整個天下。
構陷周亞夫時,皇帝說,這人不除掉,以後肯定會給幼主添麻煩。
為了讓一位兒子順利上位,他不惜殺掉另一位兒子。
兒子都能殺,何況是弟弟,何況是大臣。
作者:李楚怡
——————————————
本站部分賞析內容來自網絡,僅作學習交流,如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帖。
☆ 本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