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今何在?一張照片牽紅線,姻緣天註定!

2023年03月19日18:53:08 歷史 1074

1959年6月,《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張紅遍了全中國的照片(見下圖),照片上的毛主席滿臉笑容、和藹可親,簇擁在他身邊的孩子們同樣笑顏逐開、喜上眉梢。

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在當時,跟毛主席合影是一件多麼幸運、多麼幸福的事!

殊不知,更加令人羨慕的事情還在後頭呢,十二年之後,照片上緊挨着毛主席的男孩和女孩居然成了一對夫妻。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今何在?一張照片牽紅線,姻緣天註定!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與韶山學校的孩子們合影

事實上,除了這張照片之外,我沒有見過第二張類似這樣的照片。

照片的拍攝者名叫侯波,她是新中國第一位女攝影家,是毛主席的第一位專職攝影師,也是任職時間最長的攝影師。

侯波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12年,為毛主席拍了幾千張照片,上面這張照片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張。

但是,這張照片卻給無數中國人帶來了延續幾十年的溫情,更給照片上的兩個孩子帶來了一段美好的婚姻。

照片上的孩子之所以這麼幸運,只因為他們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都是毛主席老家的孩子。

照片上的男孩名叫蔣含宇,女孩名叫彭淑清,侯波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蔣含宇和彭淑清都是韶山學校的學生。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

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湖南湘潭韶山沖。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今何在?一張照片牽紅線,姻緣天註定!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回老家

當時,蔣含宇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彭淑清也還是個扎着羊角小辮的小姑娘。

蔣含宇和彭淑清都出生於韶山沖,稱得上是毛主席地地道道的「小老鄉」,在韶山學校,蔣含宇和彭淑清都是品學兼優的「尖子生」。

1959年6月25日下午5點多鐘,韶山學校少先隊輔導員把蔣含宇、彭淑清叫到了大隊部。

蔣含宇當時是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彭淑清是少先隊大隊委員。

輔導員對蔣含宇和彭淑清說:「交給你們一個光榮的任務,中央首長明天要來我們學校視察,學校決定,由你們兩個人給首長獻花。」

輔導員還給了蔣含宇一個臨時職務-韶山學校迎賓團團長,輔導員對蔣含宇說:「你還有一個光榮的任務-給首長戴上紅領巾」。

「是哪位中央首長?」蔣含宇好奇地問。

輔導員說:「你們趕緊去做準備工作,不要多打聽,究竟是哪一位中央首長,明天你們就知道了。」

輔導員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臉上喜不自勝的表情卻「露了餡」。

蔣含宇猜想,韶山沖是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學校又是楊開慧當年辦私塾的地方,明天來學校視察的中央首長應該是毛主席。

毛主席是韶山沖人,可是,蔣含宇和彭淑清卻從來沒有見過他。想起明天就能夠見到毛主席,蔣含宇和彭淑清滿心歡喜。

韶山學校一共有700多名師生,而給毛主席獻鮮花、戴紅領巾的只有兩個人,這是何等的幸福和榮耀。

因為過於興奮,蔣含宇和彭淑清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準備。

蔣含宇畢竟是少先隊大隊長,沒過多久,蔣含宇就有了主意。

蔣含宇對彭淑清說:「我們現在就去山上找鮮花,看看摘什麼花最好。」

彭淑清提醒道:「我們現在就去摘鮮花,而中央首長明天才來我們學校,鮮花放到明天就蔫了。」

蔣含宇點點頭說:「你說得對,我看這麼辦,我們先確定摘什麼花、在哪裡摘,明天再把鮮花摘回來。」

說干就干,蔣含宇和彭淑清馬上就上了山,在眾多山花裏面,他們看中了夾竹桃、月季紅等看上去非常喜慶的幾種花。

然後,蔣含宇開始學習「反手戴紅領巾」,他請彭淑清給自己當「模特兒」,一次又一次操練,直到滿意為止。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今何在?一張照片牽紅線,姻緣天註定!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回韶山

第二天上午,輔導員急匆匆地通知蔣含宇和彭淑清:「毛主席現在還在他的故居,估計半個小時後就到我們學校了,你們趕緊去準備吧。」

於是,全校師生立即準備夾道歡迎毛主席,蔣含宇和彭淑清則飛快地跑上山去,摘來了鮮艷的兩束花。

大約半個小時後,毛主席在眾人的簇擁下向韶山學校走來。

按照事前的安排,當毛主席即將走上「兒童橋」的時候,蔣含宇和彭淑清歡快地跑上「兒童橋」,把兩束帶着露珠、滿含韶山人民心意的鮮花獻給了毛主席。

毛主席接過鮮花,他一邊聞着鮮花的芬芳,一邊微笑着問道:「你們都上幾年級了,今年幾歲了?」

蔣含宇、彭淑清告訴毛主席:「我們都14歲了,剛上初中二年級」。

在蔣含宇和彭淑清一左一右陪伴着,毛主席走過「兒童橋」,與迎上前來的學校師生代表一一握手。

那一天,毛主席與韶山學校的師生聊了許久,聊到了過去,也聊到了未來。

最後,師生們簇擁着毛主席來到校園裡的一塊坡地上。

應師生們的請求,毛主席將跟全校師生拍一張合影照片,毛主席的專職攝影師侯波早已在這裡架好了照相機。

這時,一直緊跟在毛主席身旁的蔣含宇解下了自己的紅領巾,在毛主席的配合下,蔣含宇無比激動地給毛主席戴上了紅領巾。

毛主席問蔣含宇:「你把紅領巾給了我,你自己怎麼辦?」

蔣含宇毫不猶豫地說:「我家裡還有一條紅領巾,這一條就送給您了。」

毛主席開懷大笑道:「謝謝你了小同學,我現在變成少先隊員了,變年輕啦!」

毛主席的話音未落,現場頓時掌聲雷動,在場的人們都被毛主席的話逗笑了。

說時遲,那時快,毛主席的專職攝影師侯波及時按下快門,「咔嚓」一聲,把這個感人的畫面捕捉到了鏡頭裡。

請大家再看這張照片,在孩子們的簇擁下,毛主席的笑容有多麼燦爛、溫暖。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今何在?一張照片牽紅線,姻緣天註定! - 天天要聞

蔣含宇和彭淑清依偎在毛主席身旁

再看一左一右偎依着毛主席的蔣含宇、彭淑清,他們的笑容那麼甜蜜,就像吃了蜜糖一般。

著名詩人臧克家說,看這張照片,你彷彿能聽到畫面中傳出來的聲音。

要我來說,毛主席的照片有成千上萬張,但是,只有這張照片上的毛主席笑得最甜蜜、最放鬆。

因為毛主席跟老家的孩子們在一起,回到老家,跟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在一起,這是毛主席最愉悅、最放鬆的時候。

他的笑容裡帶着濃濃的鄉情,更包含着他對下一代的美好祝願。

一張照片作媒,姻緣天註定!

幸福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半個多小時之後,毛主席就離開了韶山學校。

從此以後,蔣含宇和彭淑清就暗暗定下目標:刻苦努力、好好學習,將來報考北京的大學,這樣就能離毛主席近一些了。

不久之後,蔣含宇和彭淑清同時轉學到了湘潭市一中,他們分屬兩個班,卻都是班裡出類拔萃的「尖子生」,都是班委會成員、團支部委員。

1963年,在沒有任何照顧的情況下,蔣含宇和彭淑清雙雙考上了大學。

蔣含宇考上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彭淑清考上的是北京石油學院機械系。

蔣含宇和彭淑清終於如願以償來到了北京,儘管他們很難有機會見到毛主席,蔣含宇卻說:「不管怎麼樣,我們跟毛主席都住在北京城,我感覺毛主席離我們不遠。」

有人猜測說,蔣含宇和彭淑清之所以能夠考上北京的大學,多少會跟毛主席有那麼一點關係。

蔣含宇多年以後回應道:「我們憑自己的成績考上了北京的大學,如果一定要說關係的話,我們的努力確實跟那幅照片有關係,是它給了我們刻苦學習的動力。」

因為北京人民大學與北京石油學院離得不遠,蔣含宇和彭淑清時常能夠見面,兩個人的學業都很繁重,每次見面,他們談得最多的是學習方面的內容。

久而久之,兩個年輕人產生了朦朧的感情,大學四年級的時候,蔣含宇和彭淑清正式明確了戀愛關係。

1968年,蔣含宇、彭淑清同時完成了學業,並一起分配到了遼寧省工作。

蔣含宇首先在凌源縣鍛煉了一段時間,隨後就被調到了凌源縣教育局,彭淑清則被分配到了錦西石油五廠。

兩個人雖然都在遼寧省工作,兩個單位之間的距離卻有200多公里,由於路途遙遠,蔣含宇與彭淑清很少見面,他們之間的思念與愛意只能通過書信傳遞。

1971年元旦,蔣含宇與彭淑清終於辦理了結婚手續,那一天,彭淑清從錦西來到蔣含宇所在的單位,他們的新房就設在蔣含宇臨時借來的一間房子里。

據蔣含宇回憶,蔣含宇和彭淑清各自給對方買了一雙新布鞋,同時買了一床新床單、兩個新枕頭,外加一個柳條包和幾箱書。除此之外,他們沒有添置一件像樣的「家當」。

可是,他們卻有一件比黃金珠寶還要珍貴的「家當」-那張和毛主席合影的照片。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今何在?一張照片牽紅線,姻緣天註定! - 天天要聞

蔣含宇和彭淑清的結婚照

蔣含宇說:「對我們老說,它不只是一張普普通通的照片,它是我們的『月老』。」

彭淑清的話更加充滿溫情,她說:「這張照片是歷史的見證物,在我的心裏,毛主席就是我們婚姻的見證人。」

「不管到什麼地方,我們都會把這張照片帶在身邊,放到最安全、最重要的位置。」

多年以後,蔣含宇和彭淑清調動到了江西南昌,並在南昌定居了下來。

夫妻二人在南昌過着幸福、平靜的生活,早些年工資不高的時候,每隔一兩年,夫妻二人就會回一趟老家,看看雙方的父母、親戚,也必定會去「毛主席故居」看一看。

在遠離湖南老家的南昌,蔣含宇和彭淑清沒有幾個熟悉的朋友,更沒有人知道那張照片的故事。

直到毛主席1976年逝世之後,一條消息打破了蔣含宇、彭淑清平靜的生活。

在一篇懷念毛主席的文章里,作者寫到了「毛主席視察韶山學校」的故事,同時刊登了毛主席與韶山學校師生的合影照片。

在隨後的日子裏,媒體就這張照片發表了好幾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特別提到了合影照上的「金童玉女」,非常希望了解他們的現狀。

記者所說的「金童玉女」指的就是蔣含宇和彭淑清。

蔣含宇「謝媒

沒過多久,媒體記者「順藤摸瓜」找到了蔣含宇和彭淑清。

得知當年的「金童玉女」已經結為夫妻,記者們「挖掘」到了新的熱點。

於是,不少報刊上刊登了那張照片,同時講述了「金童玉女」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了蔣含宇和彭淑清,這張照片的拍攝者侯波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照片的拍攝者,侯波當然想知道這對「金童玉女」的現狀。與此同時,蔣含宇、彭淑清也一直在打聽侯波的下落。

多年之後,蔣含宇和彭淑清終於打聽到了侯波在北京的家庭住址。

1992年7月1日,蔣含宇懷揣那張珍貴的照片,帶着精心準備的禮品,專程來到北京看望侯波。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今何在?一張照片牽紅線,姻緣天註定! - 天天要聞

蔣含宇、彭淑清夫婦

「彈指一揮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蔣含宇出現在侯波面前時,侯波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我叫蔣含宇,站在毛主席左邊的小孩就是我」,蔣含宇一邊掏出那張照片,一邊自我介紹說。

「我的天哪,你都長這麼大了」,侯波把蔣含宇迎進屋裡,嘴裏還在大發感慨:「在我的記憶里,你還是那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蔣含宇說:「是啊,時間一晃就過去三十多年了,毛主席離開我們也已經十六年了。」

一幅照片撮合成一樁美好的姻緣,侯波打心眼裡感到高興。

她指着照片上的彭淑清說:「知道你們這對『金童玉女』成了夫妻,我特別高興,說真的,比我自己的孩子結婚還要高興!」

蔣含宇感激地說:「謝謝您給我們拍了這麼珍貴的照片,您是我們的大『媒人』」。

侯波笑着說:「不要這麼說,要我說,毛主席才是你們的大『媒人』。」

侯波謙虛地說:「如果不是毛主席,我不可能拍出這樣的照片,如果不是毛主席,這張照片也不可能那麼出名,所以,我們都要感謝毛主席。」

送別蔣含宇的時候,侯波拿出一條絲巾、一條被面,外加一張侯波夫婦與毛主席的合影照片。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今何在?一張照片牽紅線,姻緣天註定! - 天天要聞

侯波夫婦與毛主席合影

侯波的丈夫名叫徐肖冰,他從事電影、攝影工作70餘年,為我黨、我軍拍攝了許多寶貴的歷史資料。

侯波對蔣含宇說:「這是我送給你和小彭的結婚禮物,時間上雖然晚了一些,卻也是我的一片心意。」

侯波對蔣含宇說:「你們一定要給毛主席爭氣」。

蔣含宇和彭淑清生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知道父母和那張照片的故事,蔣含宇和彭淑清也經常用那張照片教育子女。

彭淑清對子女說:「那張照片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也時刻提醒我們:一定不能給毛主席丟臉,不能給韶山人民抹黑,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今何在?一張照片牽紅線,姻緣天註定! - 天天要聞

蔣含宇、彭淑清在韶山

最近幾十年,蔣含宇夫婦迷上了收藏,他們收藏了大量與毛主席有關的書籍、畫冊和字畫,只要與毛主席有關,他們都捨得花錢。

在他們的收藏品中,有侯波送給他們的照片,也有全國各界名流紀念毛主席的書籍、字畫,其中還有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兒媳韶華、孫兒毛新宇給他們的題字和題詩。

每逢毛主席的重要紀念日,蔣含宇夫婦都會拿出那張照片,看了又看,怎麼也看不夠。

結語

毛主席與韶山學校師生的合影照曾經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後來又被選編入小學課本。

一幅經典照片演繹了一樁幸福良緣,當年的「金童玉女」十幾年後成為一對恩愛夫妻,蔣含宇和彭淑清因此被稱為「中國第一幸運伉儷」。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今何在?一張照片牽紅線,姻緣天註定! - 天天要聞

蔣含宇、彭淑清與那張經典的合影照

最後,讓我用詩人臧克家的詩來結束本文。

《毛主席戴上了紅領巾》:

毛主席戴上了紅領巾,

少先隊里高大的人,

笑的風要把人身撼動,

紙面上彷彿聽出聲音。

「崢嶸歲月」成過去,

故鄉山河一片新,

鬥爭歷史作背景,

方才知道這笑意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裏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聞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還原歷史背後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為美國這個超級霸主來說,為何總是喜歡將苦難和威脅強加於其他國家。所以動不動就是開兩艘航母戰鬥群過去威脅,或者極限施壓,或者就是直接的戰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聞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選 學刊簡介《國際關係前沿》是國政學人學術共同體發起創辦的電子刊物,旨在述介國際關係領域具有開創性、前沿性、學理性、實證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國際關係領域主要期刊新近發表的學術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國際學術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總第20期)。 獲取本期《國際關係前沿》全文渠道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