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給大家說了,很多城市的區劃變遷沿革,每個城市的區劃變遷沿革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悠久的歷史,讓我國歷經了很多的政權,在不同政權執政期間,對於地域的劃分需求和命名是不一樣的,今天給大家說一下吉林省松原市的區劃變遷沿革,看看松原是如何一步形成現如今5個區縣的格局的,歷史類型的素材尋找不易,希望大家能夠簡單的點贊支持一下。
首先簡單的說一下吉林省的發展情況,吉林省簡稱是吉,作為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在地理位置上它位於我國的東北地區。吉林省處於我國的邊境線上,它和俄羅斯還有朝鮮接壤,目前吉林省的常住人口為2,375萬人,現如今的吉林省境內擁有8個地級市,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時候,吉林省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還有商品糧的生產基地。隨着東南沿海省份的崛起,近些年吉林省的經濟發展情況有些堪憂。2020年經濟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只有12,311億元,這樣的數據在我國所有的省份排行中並不是很靠前。
松原作為吉林省下轄的地級市,在地理位置上,它處于吉林省的中西部地區,根據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現如今松原市的常住人口有220多萬人,曾經的松原和包頭,呼和浩特,鄂爾多斯,被稱為中國北方經濟四小龍。松原一直被人們稱的是北方糧倉,而且松原也是跨國公司眼中的香餑餑。不過由於疫情的影響,近些年松原的經濟發展的並不是很好,2020年松原的地區生產總值只有752億元。
那麼歷史上松原發生了怎樣的區劃變遷沿革,才一步步形成現如今的區劃格局的呢?
松原的歷史比較悠久,在公元前22世紀,東北地區就建立了一個農業國家扶餘國,這也是北疆歷史上最璀璨輝煌的一頁。
關於松原詳細的有行政規劃要從近現代說起。從清朝的時候說起。當時的清政府對於東北地區的管轄採用的主要是將軍制度,設立了有三個將軍,其中管轄松原地區的主要是吉林將軍。
清朝初期的時候,設立了柳條邊管轄東北地區(主要是對東北地區實行封禁政策),柳條邊上有幾個軍事重鎮,松原所處的伯都訥城就是這些軍事重鎮之一。康熙年間,伯都訥城是通往齊齊哈爾的最重要的節點。
清政府滅亡之後,民國時期,伯都訥城改成了新城縣,民國初期採用的是道這樣的制度,當時的新城縣屬於吉林省的西北路道,因為在民國時期山東還有河北都有新城縣,所以說吉林省的新城縣改名成為了扶余縣。
民國16年廢除道制,各個縣有省直接管轄,東北地區淪陷之後,當時的松原地區由日寇成立的偽政權管轄,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東北地區有很多的省份,其中有一個省叫嫩江省,嫩江省管轄了松原地區。
1949年嫩江省拆分,松原所屬的扶余縣也隨着拆分劃歸到了吉林省管轄,我國建設國初期的時候採用的是專區制度,當時的扶余縣屬於白城專區,1987年扶余縣成為了扶余市,不過當時的扶余市是縣級市,1992年扶余市撤銷,設立了地級市松原市,至此為止,松原以地級市的身份出現在我國的行政版圖中。
既然文章說到這裡,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松原這個城市怎麼樣。不少的松原人其實很想把自己的城市叫做扶余市。當時松原市第一次被設立成為縣級市的時候,在區劃建設方面,並不想止步於縣級市,但當時建設區的面積不符合對於地級市的基本要求。在之後吞併了幾個縣之後,它才有了基本符合成為地級市的要求。
不少松原本土人對松原的認識就是寒冷,還有滿大街的灰塵。近些年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松原地區的經濟也算是發展起來,松原發展的也是比較富的。不過在外人看里,很多人對於吉林松原的認知就是覺得它很窮,其實總體來說現如今松原並不是很窮,最起碼它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而且它曾經也是北方經濟增長的四小龍。
松原的本土資源也非常豐富,尤其是礦產資源,根據勘探表明,它的石油資源總儲量有26億噸,松原市境內的油田是我國的第六大油田。
小編曾經有幸去過松原,對於松原的感覺就是很詭異,這個地方發展的話沒有很多的機會,但卻有很多的土豪,大部分都是祖輩留下來的積蓄。很多人也選擇來松原養老,房子便宜,生活壓力也不大,生活成本比較低,不過年輕人來這裡奮鬥的話確實不是一個好選擇。
總體來說,現如今的松原是一個相當愜意的城市,這種城市給人的感覺既大又小,沿着江邊散步還能夠享受到不錯的教育,在本地生活可以毫無壓力。很多東北的小城市大部分都是這樣子。
不過松原還有一個比較不好的一點,就是經常發生地震,雖然說都是小規模地震,但是對於一些心臟不好,年紀大的老人來說,那真的是夠刺激的。
關於松原的區劃變遷沿革就給大家說到這了,在之後的文章中會給大家介紹別的城市區劃沿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感謝大家支持,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