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潔知識局
編輯|香潔知識局
意大利陣線
1809年,奧地利與英國、撒丁王國組成第五次反法聯盟,聯合對抗法國。但聯盟僅六個月,就被拿破崙給擊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意大利,約翰大公與拿破崙的繼子歐仁作戰。奧地利人在4月的薩克利戰役中抵禦了幾次拙劣的法國進攻,導致尤金在維羅納和阿迪傑河撤退。
在約翰派遣部隊支援查爾斯的時候,尤金得以集中兵力。約翰在4月30日的卡爾迪羅戰役中取得了勝利,但由於尤金日益增強的優勢和奧地利-巴伐利亞戰線上的運動,他被迫撤退。
約翰在5月8日的皮亞韋河戰役中被擊敗,被迫離開意大利。金派遣麥克唐納去追趕約翰,並在維也納與拿破崙及其其餘的軍隊會合。
在達爾馬提亞戰役中,馬蒙特在尤金的名義指揮下,抗擊由斯托伊奇維奇將軍率領的奧地利入侵。4月30日,馬蒙特在山區發起反攻,但被格林澤爾部隊擊退。
5月的進一步攻擊導致對分散的奧地利部隊的一系列勝利。到了月底,馬蒙特能夠帶着他的大部分部隊在維也納與皇帝會合了。
失敗的英國佯攻行動
1809年7月,英國在荷蘭發動了瓦爾切倫戰役,以減輕奧地利的壓力,削弱法國的海軍力量。計劃是在沃爾切倫登陸一支部隊,沿着西舍爾特港向法國海軍基地安特衛普港推進。
皇家海軍進入西舍爾特的巡邏和安特衛普的船塢罷工使法國人警惕該地區的脆弱性,並努力改善防禦和加強其駐軍。
約翰·皮特,查塔姆伯爵二世,他的39000多人的部隊,比在伊比利亞半島服役的軍隊還要多,是拿破崙戰爭中最大的英國遠征軍,於7月30日在沃爾切倫登陸。
由於缺乏船隻,探險隊未能在西施爾德的南部登陸足夠的部隊,以佔領卡德贊德的強化駐軍。
對安特衛普的推進依賴於對北岸的法拉盛的佔領,以允許皇家海軍船隻通過西斯爾特。直到8月13日才架起攻城炮台,法拉盛直到8月16日才投降。
與此同時,英國軍隊一直患有「瓦爾切倫熱」,被認為是瘧疾和斑疹傷寒的結合,並在戰役中損失了4000名士兵。相比之下,只有106人陣亡。
到8月24日,查塔姆認為發燒已大大削弱了他的力量,安特衛普的防禦太強,無法進攻。這場戰役結束時,英國沒有達到削弱法國海軍力量的主要目標。
第一批英國部隊於9月7日撤離,儘管疾病肆虐的駐軍一直維持到12月9日。戰役的失敗導致了英國首相波特蘭公爵的辭職,由斯潘塞·帕西瓦爾接任。
奧地利-波蘭戰爭
奧地利入侵華沙公爵領地並取得初步成功。4月19日,波尼亞托夫斯基的軍隊在拉斯津戰役中敗給了奧地利人,華沙在四天後被佔領,佔領持續到6月1日。
波蘭人繼續入侵加利西亞,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攻勢很快停滯,傷亡慘重。奧地利人也贏得了幾場戰鬥,但受到了俄羅斯軍隊的阻礙,他們的意圖不明,不允許他們前進。
奧地利入侵華沙公爵領地後,俄國不情願地加入了對奧地利的戰爭,以履行他們與法國的同盟條約。俄羅斯軍隊在謝爾蓋·戈利岑將軍的指揮下,於1809年6月3日進入加利西亞。
戈利岑儘可能緩慢地前進,得到的指示是避免與奧地利人發生任何重大衝突。俄羅斯和奧地利軍隊之間發生了小規模衝突,損失很小。
奧地利和俄羅斯指揮官經常通信,分享一些作戰情報。
俄國師長安德烈·戈爾恰科夫將軍給斐迪南大公的一封謙恭有禮的信被波蘭人截獲,波蘭人將一份原件送給拿破崙皇帝,一份複印件送給沙皇亞歷山大,結果亞歷山大解除了戈爾恰科夫的指揮權。
戈利岑和波尼亞托夫斯基之間一直存在分歧,俄國人本應在加利西亞與波尼亞托夫斯基合作。作為《美泉宮條約》的結果,俄羅斯接收了加利西亞的塔爾諾波爾區。
海上戰爭
自拿破崙戰爭開始以來,英國艦隊對法國艦隊、港口或殖民地發動了無數次攻擊,英法海軍在1809年繼續戰鬥。
法國在特拉法爾加戰役和1806年大西洋戰役失敗後,英國在大西洋擊敗了法國,法國艦隊的殘餘駐紮在比斯開灣的基地。
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上的法國殖民地為英國艦隊提供了庇護所,並可能成為其主要威脅。法國大西洋艦隊被詹姆斯·甘比爾率領的英國部隊封鎖在布列斯特,但1809年1月英國入侵馬提尼克島後,法國人熱衷於干預加勒比地區。
二月的一場風暴驅散了甘比爾的船隊,讓讓·巴普蒂斯特·菲利貝爾·威勞梅茲率領的法國人出海,在巴斯克地區停泊。
2月23日,三艘試圖加入主力艦隊的法國護衛艦在沙代奧洛訥戰役中受損。隨後出現了僵局,法國人在海岸炮台的炮火下拋錨,但被英國人封鎖。
3月16日,鞏固安克雷奇防線的扎卡里·阿萊曼德接替了威勞梅斯。英國海軍部派遣船長科克倫勛爵領導對法國的進攻。
科克倫4月11日的火船攻擊造成法國艦隊恐慌,許多船隻擱淺。儘管科克倫的小規模部隊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摧毀了一些船隻,但甘比爾未能利用這種情況派出主要的英國艦隊。
這一行動將法國艦隊限制在其錨地,並使英國和西班牙得以在當年取代來自海地的法國人,並於1810年初入侵瓜德羅普島。
意大利的叛亂
約翰大公於1809年4月發佈公告,號召威尼託人民為了意大利的民族主義起來反抗法國。威尼斯的一部分人口,包括許多罪犯,揭竿而起,佔領了公共建築,摧毀了稅收和徵兵記錄。
5月奧地利軍隊撤離後,起義繼續進行,蔓延到威尼托的其他地方。叛亂者受到了蒂羅爾叛亂的啟發。法國衛戍部隊和民兵無法遏制叛亂分子,他們也因法國廢除麵粉、肉類和葡萄酒稅而感到沮喪。
威尼托的許多城鎮被叛軍控制,叛軍進入艾米利亞-羅馬涅,在那裡博洛尼亞受到威脅,費拉拉被圍困了十天。
叛亂於1809年11月結束,拿破崙對此反應強烈:從那不勒斯向博洛尼亞派遣了4000名軍隊,逮捕了675名公民,其中150人被殺。在該地區的山區和沼澤中,一些反叛者留下來充當土匪,直到法國佔領結束。
蒂羅爾的叛亂
在蒂羅爾,安德烈亞斯·霍費爾領導了一場反抗巴伐利亞統治和法國統治的起義,這導致了早期伯吉塞爾戰役中孤立的勝利。
8月下旬,霍弗解放了巴伐利亞佔領的蒂羅爾,但9月29日,路易·加斯帕爾·佩利率領的一支意大利部隊佔領了特倫托,儘管他們無法進一步推進。
第二個月,讓·巴普蒂斯特·德魯埃領導的巴伐利亞軍隊《美泉宮條約》簽署後,德龍伯爵帶着剩餘的軍隊前往鎮壓叛亂。
11月初,在法意部隊的支持下,一支由45000名士兵組成的三頭部隊佔領了該地區。霍費爾躲藏起來,但在1810年1月被他的一個手下出賣,被法國人處決。
戈特舍爾叛亂
割讓給法國的其中一個郡是斯洛文尼亞,這是伊利里亞省的一部分。德國少數民族戈特舍爾斯在約翰·埃爾克的領導下反抗法國駐軍。
叛軍很快被擊敗,法國人打算燒毀城市戈特謝。在當地神職人員提出請願後,這項工作沒有進行,但該市從10月16日起被洗劫了三天。
黑人不倫瑞克人
不倫瑞克公國曾被併入法國附庸國威斯特伐利亞王國,但其公爵弗雷德里克·威廉在1809年站在了奧地利一邊。
他的幾千名志願不倫瑞克人在薩克森與基恩邁爾將軍領導下的奧地利軍隊並肩作戰,薩克森是弗雷德里克·奧古斯都一世領導的法國附庸國。
在佔領了薩克森首都德累斯頓並擊退了拿破崙兄弟熱羅姆·波拿巴指揮的軍隊後,奧地利人實際上控制了整個薩克森。此時,奧地利的主要力量已經在瓦格拉姆被擊敗,茲納姆的停戰協議已經達成。
不倫瑞克公爵拒絕受停戰協定的約束,率領他的軍隊繼續戰鬥,穿過德國,到達威悉河河口,從那裡他們航行到英國,加入了英國軍隊。
後果
根據歷史學家查爾斯·埃斯代爾的說法,奧地利的主要力量在瓦格拉姆被擊敗後,國家的力量崩潰了,弗朗西斯皇帝被迫求和。
英國人將結束歸因於「外交考慮」,並認為奧地利本可以繼續戰鬥。1809年10月14日簽署的《美泉宮條約》讓奧地利人付出了沉重的政治代價。
梅特涅和查爾斯成功地通過談判獲得了較輕的條款,以換取奧地利的合作,哈布斯堡王朝的大部分世襲領地得以保留。
給予法國的土地意義重大,包括卡林西亞、卡尼奧拉和亞得里亞海港口,切斷了奧地利通往地中海的通道。
西加利西亞被給予華沙公國。奧地利為了補償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損失和普雷斯堡和約中蒂羅爾的損失而獲得的短暫的薩爾茨堡公國的土地被轉讓給了巴伐利亞。
塔爾諾波爾地區被割讓給俄羅斯。奧地利失去了300多萬臣民,約佔王國總人口的20%。弗朗西斯皇帝同意支付相當於近8500萬法郎的賠款,承認拿破崙的兄弟約瑟夫為西班牙國王,並重申將英國貿易排除在他剩餘的領土之外。
奧地利戰敗後,拿破崙娶了皇帝弗朗西斯的女兒瑪麗·路易絲。拿破崙希望這次聯姻能鞏固法奧聯盟,並為他的政權提供合法性。
這個聯盟使奧地利從與法國斷斷續續進行了十年的戰爭中得到喘息,並恢復了她作為歐洲大國的地位;婚姻關係並沒有阻止弗朗西斯在1813年向法國宣戰。
從法國的角度來看,這場衝突的影響並不都是積極的。衝突期間蒂羅爾和威斯特伐利亞王國的起義表明德國民眾對法國的統治不滿。
就在《美泉宮條約》締結的前幾天,一個名叫弗里德里希·斯塔普斯的18歲德國人在一次軍隊檢閱中接近拿破崙,企圖刺殺皇帝,但被拉普將軍攔截。
德國民族主義的新興力量此時已經根深蒂固,第五次聯盟的戰爭滋養了它們的發展。
1813年,在第六次聯盟戰爭期間,出現了反法起義和自發的游擊活動,儘管這是由泛德民族主義還是對舊秩序的愛國主義推動的,歷史學家對此有爭議;一個統一的德國直到1871年才出現。
這場戰爭破壞了法國的軍事優勢和拿破崙的形象。阿斯彭-埃斯林戰役是拿破崙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受到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熱烈歡迎。
奧地利人已經證明了戰略洞察力和戰術能力不再是法國人的專利。
法國步兵戰術技能的下降導致越來越多的步兵縱隊避開機動,依靠純粹的數量優勢來突破,麥克唐納在瓦格拉姆的攻擊最好地強調了這一發展。
阿勒馬格納軍不具備大陸軍的質量優勢,部分原因是新兵取代了奧斯特里茨和耶拿的許多老兵,削弱了戰術靈活性。拿破崙的軍隊越來越多地由非法國特遣隊組成,削弱了士氣。
儘管拿破崙的策略是成功的,正如推翻了法國最初糟糕的地位所證明的那樣,但他軍隊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軍事戰略變得更加難以管理。
戰爭的規模變得太大,拿破崙無法完全控制,這在下一次拿破崙戰爭中變得明顯,即1812年法國入侵俄羅斯。
英國人將這場戰爭描述為「第一場現代戰爭」,因為它使用了「規模異常龐大的對稱義務兵部隊」,這些部隊被分為軍團,並在戰區分散指揮。
他總結道,「這是一場規模和機動性都超過以往的戰爭,決定性因素是消耗戰,而不是一兩天的激烈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