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2022年12月19日21:31:15 歷史 1538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37年4月25日,趕赴西安的周總理,遭遇了一次萬分驚險的刺殺行動。究竟是誰如此膽大妄為,敢刺殺共產黨領導人?最後周總理又是如何脫險的呢?

八十六年前,中外有名的西安事變突然爆發,同樣,這也是在我國近代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次歷史事件。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周總理遇刺

在西安事變中,牽扯到的關係眾多,賊心不死的蔣介石,一直想要捲土重來,因此不斷惹起事端,最後西安事變能夠得以和平解決,離不開周總理的從中斡旋。

所以當時,蔣介石便偷偷派人埋伏在周總理趕赴西安的路上,妄圖刺殺周總理以泄已憤。但是幸好,當時陪同周總理的陳有才,穿上了周總理的衣服,吸引住了敵人火力,這才使周總理得以脫險。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1936年的12月12日,楊虎城和張學良二人,悄悄地發動了「兵諫」,在西安的華清池扣押了蔣介石,目的在於迫使蔣介石聯合抗日。

這件事情爆發之後,中共中央領導人,在第一時間,就快速做出了判斷,不能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要趁這時候主動出擊。

中共中央從民族大義出發,為了達到全民抗日的目的,中共中央提出,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在中共中央高層領導人會議上,我黨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並派出了時任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前去西安進行談判,周恩來帶領着中共代表團的人馬,即刻從保安火速前往西安。

在張學良、楊虎城二人,扣押蔣介石的那一天,他們向全中國的民眾,發出了一則消息,內容是,以「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為主題的《八項主張》。

事件進行到這個地步,張、楊二人卻不知道,該如何繼續落實國共合作,所以兩人非常茫然,更有一些媒體和地方官員,流傳着一些負面輿論,說他們「逼迫總統,逆天而行」。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更令二人緊張的是,在事發當晚,南京政府就臨時召開了,中央委員會議。在這個會議上,做出了對張學良和楊虎城的處罰決定。

他們力圖瓦解二人的軍事權利,眼看着西安事變,即將進入一種混亂的僵局。除了在國民黨高層之間,形成了兩方對立的狀態之外,國民黨其他地方的軍事政權首領,也都紛紛向南京靠攏,擠兌張學良和楊虎城。

更令二人意想不到的是,本以為蘇聯政府會支持這一行為,但卻被指責說,這一行為,旨在幫助日本分裂中國,氣得張學良只想罵人,更加沉不住氣了。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張學良

同年12月25日,受到蔣介石蠱惑的張學良,在衝動之下,擅自將蔣介石送回南京。背信棄義的蔣介石立馬變臉,立即關押張學良。

此舉導致東北軍內部產生嚴重分歧,關於到底如何營救張學良,出現了「主戰」和「主和」兩種派別。

另一邊自顧不暇的楊虎城,對於張學良的衝動行為,沒有絲毫的思想準備,但他尚且比張學良自由,就接受了張學良的請求,臨時代管東北軍,但是上下不一心,非常難管理。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楊虎城

1937年1月,周恩來、葉劍英與楊虎城共同探討了聯合作戰方案,旨在制止南京的部分親日派人等再次挑起內戰。

但是東北軍中的少壯派在衝動之下,為了營救張學良,製造出了「二二事件」,殺死了東北軍中的67軍軍長王以哲,和參謀處處長徐方,以及交通處長蔣斌等人,東北軍內部陷入自相殘殺的狀態。

危險直逼中共代表團,周恩來抓住時機,迅速開導東北軍的少壯派,強調現在應該以大局為重,東北軍、西北軍、紅軍要團結一心,形成「三位一體」,這樣軍事力量增加了,救出張學良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周總理的一席話,彷彿午夜明燈,大家明白了應該朝着哪個方向而努力。

經過周總理的大智大勇,進行一番說服解釋工作之後,緩和了西安事變之後的危機,繼續了團結抗日的發展方向。

國共合作

西安事變爆發後,張學良、楊虎城並沒有料到,事態如此嚴重,張學良、楊虎城二人,遭到了南京政府常委會制裁,東北軍內部自相殘殺。眼看着國共合作即將化為泡影。

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前去進行說服溝通,旨在保證國共聯合抗日的同一方向。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周總理和毛主席

然而,1937年4月25日,在周恩來第二次代表中共中央,前去西安進行談判的路上,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蓄意謀殺,最後周總理有驚無險。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西安事變後,國內各方勢力都很躁動,眾所周知,周恩來的此行危險重重,毛主席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所以,為了保證周總理,在這一路上的安全,儘可能的避免意外,黨內沒有對外界透漏一絲風聲,而且保衛科安排的護送戰士,人數達到了一個排。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如果按照原計划進行的話,周總理要和其他人員前去西安,一共需要搭乘三輛卡車。可是周總理被突發事件耽誤了行程,所以,人員分成了兩批前往,一部分人乘坐兩輛卡車提前出發。

而周總理和其餘24名官兵,乘坐了一輛卡車,決定於4月25日啟程。這24名官兵之中,包括了紅軍指揮部副參謀長張雲逸,和參謀孔石泉,以及周恩來副官陳有才等人。

中共中央擔心,這支隊伍的人數較少,安全問題務必提高警惕,不過,考慮到從延安到西安一線,所經途中的駐紮軍營,有已經和我黨統一戰線的,東北軍和西北軍,如果有特殊情況,他們也會趕來協助。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25日上午九點,周總理一行人乘坐的卡車出發了,關於此次和西安方面的談判,周總理還有所擔憂,所以一路上都緊鎖着眉頭。

誰曾料想,就在這次路途中,有一個邪惡的陰謀,正在向周總理靠近。

這時候,距離出發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個多小時,車子駛出了延安,又經過了三十里鋪,再往前走,即將到達的勞山,就是國民黨所管控的地帶了。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這座勞山,雖然海拔不高,但是地勢崎嶇,溝溝壑壑非常的多,再加上都是一些低矮的灌木,如果打起仗來,很容易埋伏兵力,這樣的地方,向來是兵家易守難攻之地。

所以在經過這裡的時候,大家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司機踩着油門,開足了馬力,寂靜的山谷里,只聽到卡車的轟鳴聲。

當卡車行駛到一個低洼的山坳時,突然,想起了震耳的槍聲。不好,有埋伏! 所有人還沒來得及,判斷清楚敵人的方向,剎那間,子彈就像暴雨般襲來。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周總理坐在駕駛室里,他迅速的觀察周圍地形,得出結論,敵人就在正前方,那是一座破舊的山神廟。槍聲還在不斷地響起。

說時遲那時快,司機老李聽從着周總理的指揮,加速衝過這段高地,趁機擺脫伏擊。但敵人的火力太猛了,車子的輪胎被擊中,司機老李也不幸犧牲,倒在了方向盤上。

此時最危險的地方,無疑就是車內。周恩來立即命令所有人馬上下車,並讓戰士們四處散開,找到合適的額掩體,準備還擊。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張雲逸

副參謀長張雲逸,命令周總理的副官陳有才,帶着幾名警衛掩護周總理,務必要確保周總理能安全轉移。而他則帶領着其餘戰士,吸引敵人火力,給周總理等人拖延轉移時間。

就在這個時候,狡猾的敵人看出了我軍的計劃,隨即又加大了火力,掩護周總理的陳有才腿部中槍,難以行走,他繼續指揮着其餘戰士進行戰鬥,儘力的掩護周總理等人撤退。用屍橫遍野形容此時的場景,最是恰當不過了。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因為陳有才和周總理的身形很相似,而且和周總理一樣戴着帽子,穿着整齊,再加上他受傷後鎮定地指揮,敵人單純的以為,他就是周總理。

陳有才犧牲

1935年4月25日,周總理趕赴西安進行談判,經過勞山遇襲,而和周總理同行的陳有才,為何讓周總理在時隔多年之後,依舊悲痛萬分,每每想起陳有才,都止不住熱淚盈眶。

在周總理一行勞山遇襲之時,陳有才故意讓敵人誤以為,自己就是周總理,所以,敵人集中了火力,對準了陳有才。

他儘可能堅強的挺立着身體,任憑子彈穿過身體,已經快要結束生命的他,一心想着要給周總理爭取着,多一點,再多一點的時間。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陳有才

最後,敵人踏着戰士們的獻血,來到陳有才身邊進行搜查,試圖確認周總理的身份。

一個人從陳有才的上衣口袋裡,發現了一張寫着「周恩來」的名片,認為這就是周總理,敵人又用刺刀對着陳有才,泄憤似的揮動了幾下,陳有才犧牲了。

其餘和敵人進行交鋒的戰士們,也因為雙方火力差別太大,也都紛紛犧牲。

但他們沒有白白犧牲,周總理、張逸雲、孔泉石、劉九州,四人不負眾望,成功轉移,離開了敵人的火力範圍。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四人拖着疲憊的身體,徒步回到了延安附近的檢查站,調差之後發現,一車25人,現在只剩下周總理四人存活,其餘全部犧牲。周總理悲痛萬分。

雖然陳有才犧牲時只有24歲,但他作為周總理的貼身警衛,和周總理一起經歷了很多事情,他不止一次的在危急關頭,保護着周總理的生命安全。

說起二人的緣分,源於一次「理髮屋空襲」事件,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戰爭頻繁,戰士們的條件也很艱苦。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當時身為通信連長的陳有才,被周總理叫到身邊,讓他給自己理髮,就在理完以後,陳有才正收拾着理髮工具,就聽到外面傳來了,嗡嗡的飛機聲,接着就是炸彈聲。

陳有才大聲喊着:「副主席,您快進隱蔽所。」他想自己去外面,另尋躲避的地方,周總理一把拉過陳有才,共同擠在狹小的隱蔽所里,周總理還用身體擋在陳有才的外面。

陳有才看着外面一座座房子被炸毀,望着周總理高大的身體,心裏萬般滋味,周總理笑着抹去了陳有才臉上的淚水。年輕的陳有才的心裏想,自己要誓死追隨周總理。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在1936年2月,陳有才率領警衛連,護衛周總理到抗日前線,經過了綏德,遭遇敵人伏擊,警覺的陳有才,突然發現有一個敵人躲在一塊石頭背後,試圖射擊周總理。

陳有才見狀立即跳躍上前,一個背摔將敵人擒住,敵人掙扎的時候對着陳有才的腿就是一槍,陳有才迅速找准機會用槍擊中了敵人的死穴,救下了周總理。

1936年12月,在西安事變剛剛發生之後,周總理第一次前往西安,商談「國共統一抗日戰線」的時候,陳有才被任命為周總理副官。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就在他們剛剛抵達西安,入住進提前安排好的地點,就有一個看起來鬼鬼祟祟,身上挎着槍,喬裝打扮的東北軍軍官,突然到訪中總理的住處,陳有才上前審問此人來意。

對方直白的說要找「周先生」。陳有才警惕的想,此人來者不善。隨口謊稱周先生身體不舒服,先去醫院了。那人半信半疑,探頭往裡瞧着,轉身離開了。

後來調查得知,此人是受賊人之命妄圖刺殺周總理。在東北軍內部分裂以後,周總理還遭遇過一次「兵諫」。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幾個愣頭青一樣的年輕軍官,突然間闖進周總理的辦公室,幸好陳有才搶先一步進入,並嚴重警告對方,在經過周恩來對他們講述完抗日救國的重要性以後,羞愧離去。

周總理和陳有才,共同經歷了一次次的危急事件,二人的感情很是深厚。

周總理在年邁之時,還會時常想起陳有才,他還保留着一張和陳有才的合照,在照片的背後,寫着「勞山遇險,只存四人。」

1937年周恩來在勞山遇刺,隨行警衛僅活下來4人,到底是誰做的? - 天天要聞

勞山遇險後,周恩來(中)、孔石泉(右)、張雲逸三人合影

我們的國家,能夠有今天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這些,有着鋼鐵般意志的勇士們,他們那堅毅、為了革命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值得人們學習。

對於周總理遇到刺殺這件事,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 天天要聞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俄羅斯將在5月9日迎來「衛國戰爭勝利日」這一全俄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因這場勝利的背後是軍民的巨大犧牲,所以這個節日在俄羅斯地位特殊、意義重大。為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無論俄羅斯官方還是民間都全面動員起來,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到這一重大節慶活動中。七座城市勝利日當天將恢復舊稱近期,俄羅斯多地的地方議會作出...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剛剛統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綰等人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裡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飄着細雨。軍機大臣瞿鴻禨捧着一疊奏摺疾步穿過宮門,卻在養心殿前聽見瓷器碎裂的脆響。殿內,慈禧太后正凝視着刑部呈報的"杖斃逆犯沈藎事畢"奏本,指尖深深掐進黃綾錦墊。 這個令帝國最高統治者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