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朝中大權掌握在「兩王三貝勒」之手。所謂的兩王則是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二的醇親王載灃與慶親王奕劻。載灃曾為清朝二百六十多年間,繼多爾袞之後的第二位攝政王,慶親王則曾為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所謂的三貝勒指的是載灃之弟載濤、奕劻之子載振,還有多羅貝勒毓朗。今天所說之人雖然沒有兩王三貝勒爵顯名貴,但個人能力毫不遜於這五人,卻抑鬱而終。
兩王三貝勒:載灃、奕劻、毓朗、載濤、載振
慈禧的侄女婿,光緒帝的連襟
慈禧的弟弟桂祥有三女:長女靜榮、次女靜芬、三女靜芳。三姐妹都由姑姑慈禧指婚。其中,容貌最差的靜芬嫁給光緒帝成為皇后;體態最豐盈的靜芬指婚給鐵帽子王順承郡王訥勒赫為福晉,容貌最標緻的則被指婚許配給當時的輔國公載澤。這就是葉赫那拉氏三千金嫁愛新覺羅家族三位爺。
三姐妹(靜榮、靜芬、靜芳)
1894年,輔國公載澤與靜榮成婚後,即晉封為鎮國公。此時相距1877年10歲的載澤襲封輔國公已過去17年。這場特別的婚姻助力載澤由輔國公晉封為鎮國公。這背後的人物自然離不開慈禧。因這場婚姻,載澤不僅成為慈禧的侄女婿,還變身為光緒的連襟。雖然光緒與慈禧之間關係緊張,與皇后隆裕感情平淡,但對這位比自己年長3歲的連襟卻是非常的信任。這一切還要從載澤小時說起。
載澤
載澤曾過繼給「老五太爺」綿愉的四子奕詢為嗣,並改名載澤,襲封輔國公。但載澤幼時生長在醇親王府,並受到醇親王奕譞的喜愛,風度極像醇親王,善於騎馬,並且書法極好,尤其擅長館閣體。等到載澤稍長,醇親王即推薦載澤進宮入上書房陪伴光緒帝讀書。在光緒眼裡,載澤不僅是自己的伴讀,還猶如兄弟一般。由於,光緒與同父異母的三兄弟年齡相差甚大,在政治上無法依靠。因此,當父親去世後,光緒與載澤關係更加親密。
載澤騎馬
戊戌變法期間,光緒與慈禧之間關係緊張。一邊是年輕無權的皇帝,一邊是老謀權重的太后,大多朝臣站到了太后一邊,成為後黨。而支持光緒帝的朝臣少而無權。其中,光緒帝信任的皇親國戚則更少。此時,雖然載澤與靜榮結婚一年,並成為慈禧的侄女婿,但他始終站在光緒一邊。光緒帝對其信任有加。當時,光緒帝在書房中鎖好一個抽屜,和載澤各持鑰匙一把,以便君臣交換對人對事的看法。載澤與光緒一樣也希望通過變法使國家富強。
最年輕的五大臣,任肥差年入十萬
1905年,清廷派五人出國考察政治。有戶部侍郎戴鴻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與載澤。五人中只有載澤是宗室,其他四人則是堂堂的二品大員。不料,就在五大臣出發時卻發生了謀殺爆炸事件。在這次爆炸中,載澤受輕傷,徐世昌與紹英遭受重傷。
載澤便服照
當慈禧與光緒得知爆炸事件後,立即召見載澤,催促他抓緊出洋考察。最終,出洋五大臣定為載澤、尚其亨、李盛鐸、戴鴻慈、端方。這五人中屬載澤最為年輕。這一年,他三十七歲,其他四人則超過不惑之年。載澤對這次考察非常重視,並收穫頗豐,效果顯著,推動了預備立憲的決策。他向慈禧與光緒提出立憲的三項益處:一是,皇位永固,二是,外患漸輕,三是,內亂可弭。在他的推動下,1906年,慈禧宣布實行預備立憲。
五大臣在伯明翰
載澤受到慈禧與光緒的重用,39歲時擔任度支部尚書(戶部尚書),40歲時加貝子頭銜。此時,載澤每年的常規收入達到十萬銀元。後來,他又在皇族內閣中擔任度支部大臣兼鹽政大臣。雖然,此時清廷已窮途末路,但擔任肥職肥差的載澤仍然收入頗豐。
載澤的住所被稱為澤公府,具體位於東皇城根(今名地安門東大街)路北。有兩座門,其一為車門,小卧車上個斜坡可以開到車門裏面,大門內為三組東西並列的院落,東路建築不太正規,有傭人住房、大廚房等,中路有四層院落,分別由正房、東西配房、耳房組成。後院為載澤的住所,正房懸有溥儀的御賜匾額」惟清堂「。西路是府中花園,書房部分。就在載澤擔任度支部大臣期間,因收入頗豐,對府中後花園建築進行大規模裝修。
載澤端坐照
俸餉斷絕被迫借貸度日,無銀葬身女兒欲賣身葬父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隆裕皇后宣布王公府邸由公產變為私產。此時,溥儀的小朝廷依然存在。那些顯赫得寵的王公還能領取俸餉。由於王公府邸依然過着揮霍無度的生活,以致於京城中的很多失勢的王公開始典當府中之物,甚至賣府度日。這一切都由府中」管事人「對外聯繫和對內彌補、支撐。管事人如何使用手腕,府內那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主子們根本不知。於是,管事人代表整個公府,勾結當地軍閥平分一部分公府地租,甚至還用各種名義中飽私囊。王公府邸每況愈下,而管事的腰包則越來越鼓。
載澤夫人靜榮與孩子在府中
澤公府也沒有逃過這樣的命運。由於澤公府用度浩繁,生計艱難。府中的管事人總管府中之事,每當用錢時,管事人就要向外挪借。然而,管事人所借的這些錢其實是他多年來所侵蝕盤剝的錢財。管事人令使他人冒充借主,肆其盤剝。載澤雖然也略知其中的貓膩,但因平常不管事,已成習慣,並不知怎樣去做。數年之中,府中一切地租憑照,及其他不動產等項都概入管事人之手。當府中已成空殼,無利可圖後,管事人拒絕為之借款。
載澤夫人的奢侈生活
貝子溥伒曾賣掉朝陽門內北小街的」九爺府「之後,載澤厚着臉向溥伒借款四萬元。但這些錢對於生活奢靡的澤公府也如杯水車薪。1929年,在政治上失意與經濟上困頓的雙重打擊下,載澤抑鬱而終。載澤去世後,討債的人蜂擁而至,以致於喪葬各事,無人負責,不能舉辦。載澤生前曾以府產抵債借款數萬元,一切都由管事人經手。此時,一位軍官前來討債,並要限期收房。誰也不曾料到,當年煊赫一時的載澤身後能淪落到如此境地。
熊希齡
在朱德裳的《三十年聞見錄》中記載:載澤去世後無法葬身,有女已及笄,自願賣身葬父。此事為熊希齡所知,念及當年載澤的知遇之恩,親自到澤府,並為其辦理身後諸事。載澤的靈柩運到良鄉(今丰台區)賀照安葬,府址賣給了遠東宣教會。直到五十年代初,澤公府一直由遠東宣教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