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2022年12月01日22:22:03 歷史 1765

吞武里王朝在泰國歷史上是一個特殊且重要的存在,有一部分原因是吞武里王朝的國王身上有着一半中國人的血統,再加上緬甸的原因,吞武里王朝和清政府還是有過密切的接觸。

造成雙方關係越來越好的原因,也是基於增進相互了解、有着共同的敵人以及雙贏貿易。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增進相互了解

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滅亡,泰國總體上被緬甸侵略者所佔領,「重新統一國家」成為了擺在廣大暹羅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務。

海外華人後裔鄭信在一系列時代原因下肩負起了這一重任。

鄭信的父親是鄭達,原本是廣東潮州人,潮州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僑鄉,在長期的對外貿易中,無數潮州人也登上了開往暹羅的船隻,因此暹羅的華人中潮州人的數量本身就是阿最多的。

鄭達來到暹羅後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並逐漸取得了暹羅上層人士的信任,還能出入宮廷,這也奠定了他在泰國的地位,也為兒子參政打好了基礎。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當緬甸軍隊進攻大城的時候,鄭信奉詔守城,他看着朝中的那些大臣都是昏庸之輩,於是自己率領500精兵突圍了出去,打敗了緬甸軍隊,隨後乘勝追擊。

在他經過的地方,百姓們紛紛都願意跟隨他,他的所作為所為也鼓舞起了暹羅各個階層人民抗擊侵略者的鬥志。

1767年對於鄭信來說是十分關鍵的一年。

這一年2月,他首先號召暹羅軍民參加復國鬥爭,並自立為王。

10月,他親自率領了一百艘戰船揮師北上,正式開始了驅逐緬甸侵略軍的戰爭,由於他提出的口號是「復國」,所以他的軍事行動也受到了全國上下的一致擁護,他們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將緬甸侵略者全部趕了出去。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同年12月,鄭信建立了吞武里王朝,他本人也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來自哪裡,更是對清朝的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1768年1月,鄭信派出陳美來到廣東,正式請求讓清朝冊封,可清政府對於泰國內部的情況不太了解,還在猶豫的時候,一個和鄭信有矛盾的河仙人也來到了廣東,並呈上了暹羅形勢圖,強調阿瑜陀耶王朝末代國王的孫子已經來了。

清政府聽信了河仙人的一面之詞,並拒絕了冊封鄭信。

從清政府的角度來看,當權者認為鄭信屬於「竊國」,並非名正言順。

不過,鄭信屬於大丈夫能屈能伸,繼續等待着機會得到清政府的認可。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1771年7月,鄭信派出了3名代表加上通事楊開春,把被暹羅軍隊俘獲的緬甸官兵送到了廣東去,清政府在查明了這批人後,對於鄭信的態度也終於有了改觀。

第二年,鄭信再度「趁熱打鐵」,將35個留在暹羅的原籍廣東海豐縣人送回了廣東,清高宗也開始真正去審視鄭信。

此後,這樣將留在暹羅的清朝人送回原籍的事情,鄭信一共做了3次,每次都是仁至義盡。

再加上一些知道情況的臣子在一旁幫忙說話,清政府對於鄭信的態度也漸漸有了較大的變化,他們向鄭信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只要他具表請求,清政府就可以給他封號。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清高宗當時估計鄭信接到了迴文後會在1778年派人到廣東請封,不過後來鄭信卻托商船帶來了稟文,提出「請寬貢期」。

1781年,鄭信派遣了使者訪華,不過這次鄭信不是為了請封的,而是為了擴大貿易的。

第二年,暹羅使者就來到了清朝京城「表貢方物」,受到了清政府的友好接待,清政府始終沒有忘記暹羅使者。

不過,這也是鄭信最後一次派遣使者訪華,雙方也充分了解了對方,可使者還沒有來得及返回暹羅時,鄭信就已經被殺害了。

當時清政府已經開始稱呼鄭信為「國長」,若是鄭信此次提出了冊封的請求,那麼清政府必然是會答應的。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從這段相互熟悉的過程中也能看出,清政府和吞武里王朝的關係是逐步上升的。

而對於吞武里王朝進貢中國的事宜,清朝方面也有詳細的記載規定。

要求暹羅每3年進貢一次,要從暹羅出發率先抵達廣東,然後進貢的船隻不可以超過3艘,每艘船上不可以超過100人,而這些進貢人員當中,只有20個人能夠到京城。

而暹羅方面的進貢使者離開之前,禮部等官員需要各自派出1個人去送行,回給暹羅方面的禮物包括錦緞34匹,如果有特殊表現,可以追加16匹;而暹羅方面進貢的禮物,除了香料、美人之外,也送過2頭大象、2頭金絲猴。

除了暹羅之外,也有其他番邦國家在同時期都有進貢行為。

例如2年一次進貢的琉球國,每次進貢硫磺12600斤,紅銅3000斤,白剛錫1000斤。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有着共同的敵人

鄭信是在同緬甸的戰爭中逐漸積累起威望的,而清政府也和緬甸發生過戰爭。

自從緬甸貢榜王朝建立以後,就開始不斷發動對外戰爭,他們不僅對阿瑜陀耶王朝發起了總攻,更是不斷侵擾中南西南邊境。

對於中國來說,明清時期從事邊境貿易的活動就十分頻繁。

1763年,緬甸軍隊入侵了西雙版納,後來雲南邊境上的土司紛紛請求清朝予以保護。

2年之後,緬甸軍隊兵分三路進入雲南地區,擄掠了不少人口,他們還聲稱西雙版納屬於緬甸,這也讓乾隆皇帝勃然大怒。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因此,乾隆首先命令「書生」劉藻與緬軍作戰,可後者實在不懂軍事,打了敗仗後就服毒自殺了。

1766年,新上任的雲貴總督楊雲琚上任,並組織起了清軍的大反攻。

此次,清朝總共出動了2萬軍隊,耗費了300萬兩銀子,然而,由於緬甸軍隊早已料到了這一步,他們養精蓄銳再度擊敗了清軍,楊雲琚也被乾隆皇帝賜自盡。

戰爭打到1769年的時候,緬甸軍隊遭遇了一場慘敗,這個時候緬甸也意識到他們的力量和清朝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想要打持久戰也不太現實,所以決定和清朝議和。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當年11月,雙方代表在老官屯談判後議定畫押,長達4年的大規模清緬戰爭終於宣告結束。

這一年,吞武里王朝剛剛建立不久,他們也和緬甸打了很長時間。

清朝擊敗緬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前前後後也派出過不少軍隊才終於收穫成果,所以乾脆也選擇草草了事,乾隆皇帝自然也知道緬甸有着野心,不得不提防,那麼同吞武里王朝就有着很多「共同話題」了。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而且,1771年吞武里王朝確實將39名戰俘送到了清朝去,為此,鄭信還專門給清政府寫了一份報告,表明了這些戰俘的具體來歷,清政府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終於查明了這些戰俘的具體身份,並認定了裏面有緬甸的軍官,這才開始真正相信鄭信。

這段歷史也能夠表明,清政府對於緬甸還是有着提防的,在清國土的南部所面臨的威脅也和吞武里王朝面臨的威脅一樣。

那麼,雙方有了更多的交流也就合情合理了。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雙贏貿易

清康熙年間,由於國家統一,也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人口也獲得了大規模增長。

1708年時,全國人口的總數為21621324人,到了1722年這個數字就變成了25309178人,14年時間,人口上已經增長了將近4000000人,這樣的增速規模,已經可以說明當時的社會環境。

人口在呈現出上漲趨勢時,也會伴隨着一些問題,福建、廣東、浙江等地區普遍存在「地狹民稠」的狀況,農作物的產量無法滿足百姓的實際需要,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米價也連年上漲。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展對外貿易。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康熙也從暹羅使者那裡了解到暹羅的產米量很大,而且價格也便宜,二三錢就可以購買一石稻米。

於是,從1724年開始,雍正皇帝就允許暹羅將米賣到中國來,所運送的大米和貨物也能夠全部免稅,從這以後,清政府的各項措施不僅緩解了東南沿海缺米的現狀,還讓很多暹羅商人盆滿缽滿,這是典型的「雙贏」。

因此,雙方都想要把這一情況給延續下去。

在吞武里王朝時期,鄭信也一直希望能夠和清政府保持相關的貿易,由於他剛剛建立王朝的時候全國人口已經急劇減少,再加上糧食不足和匪盜猖獗等情況的出現,社會秩序一度十分混亂,有大量百姓隱匿在山林當中,還在觀望着外面的情況。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因此,他們也更加需要現成的物資來渡過難關,若是能被清朝外交所承認,那麼他們的生意也會越做越大,這也是鄭信幾乎在第一時間向清政府提出冊封請求的一大原因。

1775年,鄭信就向清政府提出要在廣東採購硫磺50擔,鐵鍋500隻運回暹羅去使用,清政府也希望做生意,於是很快同意了鄭信購買硫磺和鐵鍋,雙方的一些貿易這段時期也在正常運行。

1781年,鄭信的使者來還是因為貿易的事情,他們提出希望能夠允許暹羅在廣東採購銅盤、銅爐等放在船上運送回國。

當然,鄭信的考慮遠遠不止於此,他還希望不斷擴大與中國的貿易額和地區,突破廣東沿海一帶。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此外,他還考慮到中國有着先進的航海技術,時機成熟後也能藉助中國的能力和人力去發展到日本的遠航貿易,繼續促使暹羅的經濟繁榮。

也正是出於持續貿易等原因,清政府還參與了緬甸和暹羅議和。

在暹羅和緬甸關係緊張的時候,乾隆皇帝立即表明了態度,調節了緬甸和暹羅的矛盾。

後來的歷史更加說明了,清政府和暹羅的貿易一直都處於「雙贏」的狀態,合則兩利,遺憾的是,吞武里王朝所在的時期太過短暫,很多事情還沒有成型之時,鄭信已經逝去了。

吞武里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參考

清朝與暹羅的外交關係 清史稿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崔康熙:克雷桑停賽有一定影響;要在高原球場踢得更聰明一些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克雷桑停賽有一定影響;要在高原球場踢得更聰明一些

北京時間5月4日,中超第11輪山東泰山客戰雲南玉昆賽前,山東主帥崔康熙攜球員趙劍非出席了新聞發佈會。備戰情況趙劍非:球隊是剛抵達雲南,賽程很密集,路途很遙遠,隊員們在恢復,以最好狀態迎接新的比賽,希望在客場拿到滿意的結果和分數。崔康熙:這場比賽的關鍵在於恢復和狀態提高,戰術要進行好準備,隊員們要踢得更聰...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 天天要聞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將卸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CEO的消息,震驚全球。當地時間5月4日,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爾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負責非保險業務的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將在董事會批准後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他表示,董事會計劃於周日(當地時間5月5日)舉行會議。據媒體報道稱,這一消息震驚了...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 天天要聞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極駕崩後,因未指定繼承人,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在皇官崇政殿打響。肅親王豪格就是在這場鬥爭中與皇位失之交臂。多爾袞當時,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一個是以肅親王豪格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 天天要聞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今天是五四,讀歷史學家王笛《中國記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別是本書第四部「巨人醒來,1919」,講述西方媒體眼中的五四運動——歡呼「中國開始覺醒」。經授權刊出書摘,讓我們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五四運動的。文|王笛「中國開始覺醒」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美國專欄作家喬治...
蔣少龍:柏林牆、奧斯維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 天天要聞

蔣少龍:柏林牆、奧斯維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文|蔣少龍人間四月天,正是一年春光好。東歐遺產之旅,德國柏林牆、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布達佩斯多瑙河岸的鞋子紀念碑,歷史不容遺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往者不諫,來者可追,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首先來到柏林牆遺址。清晨的陽光照耀在東柏林的一條大街上,柏林牆的遺址就在這條大街。儘管柏林牆現在...
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替身代死」說法 - 天天要聞

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替身代死」說法

1948年3月25日,川島芳子寫完遺書之後,於上午6點在北平第一監獄被執行槍決,終年41歲。因為川島芳子的機智聰敏,外加大半生間諜的生涯,民間便傳出了她替身代死說法。「替身代死」的說法。
五四青年節丨我們永遠年輕! - 天天要聞

五四青年節丨我們永遠年輕!

青春是什麼?是清澈的雙眼是春天的閃電是無畏的夢想是永不熄滅的火焰是失敗後倔強起身的勇氣是迷茫後無比堅定的眼神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心中的理想,從未放棄……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縱使時光老去夢想在,勇氣在青春,就在奮鬥的路,是最美的路追夢的青春,是最美的時光今天是五四青年節願你我永葆青春,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