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施,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她的美貌。西施位居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後世常用成語來形容它,就是因為美貌的西施。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水中的魚被它的美貌所吸引,看它看得太過入迷,以至於忘記了游泳,結果都沉入了水底。
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被吳軍包圍,勾踐被迫向吳國求和。除了勾踐夫婦作為人質去吳國當奴隸以外,勾踐針對夫差好色的特點,將越國美女西施經過一番訓練之後,獻給了吳王夫差,西施自此入吳,此後直到吳國滅亡。之前,西施一直生活在姑蘇城內,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據記載,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為博美人一笑,他為西施建造了春宵宮舘瓦殿、林館等。
公元前四七三年,吳國都城姑蘇被越軍攻破,吳國滅亡。史料中記載,西施就此戛然而止,她的人生似乎隨着吳國的滅亡而淹沒在了歷史之中。那麼風光過後,西施的下落究竟如何呢?她的後半生又是怎樣度過的呢?對西施的結局有五種說法。
第一種,有人說吳國滅西施,被勾踐處死。勾踐滅吳之後凱旋,並帶回了西施。他在歸國當晚就想強求西施,西施拒不同意,他便以抗軍之罪將西施處死。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那麼勾踐真的是一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小人,居然用這種方式,來對待一個在他復國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功臣。
第二種說法,西施復歸范蠡,同泛武湖而去,說吳國滅亡之後,其實為國復仇的任務完成,與越國大夫范蠡泛舟江湖,最終不知所蹤。後人對袁康的這種說法做了一些加工,說西施原本就是范蠡的戀人。吳國滅亡後,他又回到范蠡身邊,范蠡帶他一同歸隱山林。
第三種說法,據東周列國志記載,勾踐打敗吳國凱旋的時候,江西師從姑蘇,帶回了越谷勾踐的夫人。不知是怕美貌的西施威脅到他的地位,還是真的覺得其實是紅顏禍水,也怕西施給越國帶來災難。他以亡國之物流之河為為由,讓手下把西施騙了出來,然後綁上大石頭沉入江中。
而第四種說法是,其實是被吳國的百姓意思的。吳國滅亡之後,吳國百姓非常憤怒,認為是西施對吳王的勾引,導致吳王勿理朝政,並最終是吳國滅亡。他們將吳國滅亡的罪責全都歸結到了西施身上。於是,西施被吳國憤怒的百姓們用錦緞層層裹住之後,沉入了江心。
第五種說法,除以上之外呢,還有人說吳王夫差自殺之後,其實重新回到故鄉,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從此不問世事,終老一生,先人已逝。對於無亡之後西施的結局,我們只能猜測,卻永遠無法清楚知曉了。